第12章 群經之首《易經》(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易經》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而且從這個書名裏麵似乎也能感受到有股玄幻的味道。據傳,《易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河圖與洛書這兩幅神秘圖案。後世稱河圖洛書為上天垂象,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而上古伏羲氏根據河圖洛書創作八卦,稱為“先天八卦”。千年之後,周文王姬昌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創作“後天八卦”,並進一步演化為六十四卦,同時附以卦辭和爻辭,稱為《周易》。《易經》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兩個版本,與《周易》並稱為“三易”。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因此,我們現在提到的《易經》主要說的是《周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進行了深入的注解和闡釋,形成了《易傳》。這部著作進一步提升了《易經》的哲學地位,使其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周易》告訴咱們,這世界上的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而變化的基本法則,就是咱們常說的陰陽。《周易•係辭》裏頭有句話,說得特別到位:“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是說,陰陽的相互作用,就是宇宙間萬物變化的根本規律。你看,咱們身邊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乃至人的喜怒哀樂,不都是陰陽平衡、相互轉化的結果嗎?

《周易》研究的是天、地、人這三才,但特別強調以人為本。這三才裏頭,又各自包含著陰陽兩麵,所以《周易》就用六爻,也就是六個陰陽符號,組合成了六十四卦。這裏麵乾卦代表純陽,坤卦代表純陰,它們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石。乾坤二卦,就像是陰陽世界的基石,為整部《周易》的哲學體係構建了基礎。

通常咱們現在看的《周易》通常分“經”和“傳”兩塊兒。“經”的部分,就是那些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還有卦爻辭。卦爻辭就像是給每個卦配的小作文,解釋這個卦是咋回事,每個爻又代表的意義。而“傳”呢,是儒家學派後來撰寫的,用來解釋“經”的,一共七種十篇,被後人稱為“十翼”,就像是給《周易》這隻大鳥添上了翅膀,讓它飛得更高更遠。

說到《周易》,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算命、占卜。確實,古人曾用八卦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但這隻是《周易》在特定曆史時期的一種應用,咱們不能把它等同於科學。你得這麼想,在那個還沒有現代科學的年代,人們試圖用他們能想到的最智慧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應對變化,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探索。當然,有些預測碰巧跟事實吻合了,那可能是因為它們背後有某種合理的邏輯,但這並不意味著《周易》本身就是科學,它更像是一種深邃的文化現象。千百年來的中華文明裏麵蘊含著《易經》的基因,我們平時使用的大量的成語和俗語都包含著《易經》的智慧,比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群龍無首、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匪夷所思、滿腹經綸、否極泰來、九五之尊、不速之客、反目成仇、大快朵頤、虎視眈眈、洗心革麵、大人虎變,君子豹變、物以類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等等,等等。包括炒股的人們常說的: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也是來自《易經》的智慧。

總之,《周易》就像是一口挖不盡的井,越往裏挖,越能發現它裏麵藏著的智慧之水。它對中國幾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咱們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一。如果你們對《易經》感興趣,但是卻苦於看不懂裏麵的字句的話,可以參考我另外的一本書《假如易經是本語文書》,或者你們能從中學會一些生字或者成語呢。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