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經世致用的顏元(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我們聊一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就是顏元。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明末崇禎年間出生在直隸博縣北楊村,就是現在的河北境內。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思想璀璨如星。

顏元的故事,得從他年輕時說起。二十四歲那年,他像許多求知若渴的青年一樣,深深迷上了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心學,甚至親手抄錄了一本《要語》,日夜研習。但知識的海洋浩瀚無垠,兩年後,顏元又接觸到了程朱理學,麵對全新的世界,又讓他眼界大開。

然而,真正的轉折發生在顏元三十四歲那年。當他讀到周公提出的六德、六行、六藝,孔子的四教的時候,心中豁然開朗,他仿佛一夜之間頓悟:這才是真正的學問之道啊!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之前靜坐讀書,追求的程朱陸王之學,摻雜了許多禪學和俗學的理論,已經偏離了當時做為主流文化的儒學的正道。於是,顏元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從一個理學信徒變成了批判理學的急先鋒,這讓他的學術思想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有一次,顏元去拜訪一位當地的名士,那名士正坐在書房裏,閉目養神,口中念念有詞,一副正在“格物致知”的模樣。顏元一看,心中發笑。於是,他悄悄地走過去,一把拉開了名士的窗簾,讓陽光直射進來。名士猛地睜開眼,一臉驚愕,顏元卻哈哈大笑:“老先生,您看,外麵陽光這麼好,不出去走走,感受一下真實的大自然,卻在這裏憑空想象,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名士一聽,先是一愣,隨即也笑了起來,心中暗暗佩服顏元的直率和見解。

顏元主張的是一種叫做“經世致用”的學問觀。在他看來,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於社會,這才算是真正的學問。這與程朱理學那套“格物致知”,通過冥想和推理來認識世界的做法,大相徑庭。顏元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隻有動手實踐,親身體驗,才是獲取真知灼見的王道。

有一次,他在書院裏教學生算數,不是讓學生在教室裏埋頭苦算,而是帶著他們到田地裏去,實地測量土地,計算收成。學生們開始都愣住了,心想:這也算上課啊?但顏元卻耐心地引導他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讓人在紙上算數的,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結果,這一堂課下來,學生們不僅學會了算數,還對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顏元對待教育也有很深的情懷。六十二歲那年,他應郝公之邀,前往肥鄉漳南書院,擔任主講。顏元親自設計書院的布局,提出“寧粗而實,勿妄而虛”的辦學方針,這八個字,擲地有聲,道出了他教育的核心理念:寧願內容質樸而實在,也不要華而不實,空洞無物。有一次,他的學生李恭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急得團團轉。顏元知道了,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親自為他籌措學費,還把自己珍藏的一本書送給了李恭,鼓勵他好好學習,將來必成大器。李恭感動得熱淚盈眶,從此更加勤奮學習,不負師恩。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李恭不僅繼承了顏元的學說,還發揚光大,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顏李學派”。

顏元的思想告訴我們:學問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是生活中的實踐,是對社會、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改變。在我們現在這個信息的時代,大家更要學會思考,勇於質疑,敢於實踐,讓知識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