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漢人是按照曆史,為傳統而活的民族;那麼瑪雅就是按照預言,為未來而活的民族。他們深深相信《豹的預言書》的預言記載,安然接受既定的未來。
1519年是入侵者登陸之年,也是瑪雅人的太陽終結之年。直到1696年,征服者派遣的神父抵達時,瑪雅部落的領袖竟然說:“根據預言,我們背離神的日子還未到,請四個月後再來吧!到時,我們將履行預言。”這種服從預言的態度與作法,真是令人感到驚訝!無怪乎他們留存的文物中,也就帶有這種無畏、鎮定而等待的神秘感了!
古瑪雅人無端消失於叢林中,與西方人能夠輕易征服瑪雅,似乎都是出於瑪雅人自身對預言的無上遵從。該生該滅,早已融入宇宙的變化規律,曆法預言已寫下了他們的命運,又何必掙紮呢?與其說是被消滅,不如說是瑪雅人接受被消滅的安排!瑪雅人等待的既非生,又非死,似乎隻是等待。瑪雅的預言幾次告訴人們:“新的神將會到來!”地球將開始一個全新的曆史紀元。 科學家們經過考察發現,瑪雅人所居住的地區土地不肥沃,水土不豐富,根本不適合於農業生產,隻適合水果生長。然而讓數百萬居民一年到頭,隻是以食水果為生,顯然不符合邏輯。瑪雅人既沒有農業工具,又沒有交通道路可行,這與他們高度發達的文明真是不相符合。有人提出他們的食物來自外界,並非是地球產物;還有人說他們的食物可能與普通的地球人的不一樣,而他們自己能夠製造出這種食物來。關於瑪雅人食物的說法有很多,沒有一種說法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世界上的許多學者研究瑪雅文化,對瑪雅文明比較公認的曆史分期是: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為瑪雅文明發展的前古典時期,從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為古典時期,從公元889年到1697年為後古典時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階段、中期階段和晚期階段。
前古典文明出現在危地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帶。這時,瑪雅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在出現的城市廣場上建立了許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形象。因為在公元1~2世紀時出現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記述統治者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裏還出現了大型石料建築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衛城)。大型石鋪廣場和堤道反映了這時候的建築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前古典時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納克貝(Nakbe)和埃爾米拉多爾(ElMirador)。
古典時期文明發展的中心在危地馬拉一帶的蒂卡爾、帕倫克(Palenque)、博南帕克(Bonampak)和科潘等地。這時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博南帕克壁畫是世界有名的藝術寶庫。
位於中美洲的瑪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麼原因到9世紀時衰落了。此後,瑪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合眾國的尤卡坦半島,在那裏進入了後古典文明時期。瑪雅的後古典文明有奇欽.伊察(ChichenItza)、烏斯馬爾(Uxmal)和瑪雅潘(Mayapan)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紀後,勢力強盛的托爾特克人後裔,從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島,影響了奇欽.伊察。瑪雅文化與托爾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礎上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已經衰落的瑪雅文化重新繁榮起來,瑪雅曆史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後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繼承南部瑪雅文明的文化遺產外主要是建立了許多比以前更大和更雄偉的神廟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曆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們崇拜太陽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神。太陽神居於諸神之上,被尊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
瑪雅文明的早期階段圍繞祭祀中心形成居民點,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國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祭司和貴族,國王世襲,掌管宗教禮儀,規定農事日期。公社的下層成員為普通的農業勞動者和各業工匠。社會最下層是奴隸,一般來自戰俘、罪犯和負債者,可以自由買賣。瑪雅諸邦在社會發展上與古代世界的初級奴隸製國家相近,但具體情況尚無詳細資料說明。
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西元前後,但出土的第一塊記載著日期的石碑卻是西元二九二年的產物,發現於提卡爾。從此以於,瑪雅文字隻流傳於以貝登和提卡爾為中心的小範圍地區。五世紀中葉,瑪雅文字才普及到整個瑪雅地區,當時的商業交易路線已經確立,瑪雅文字就是循著這條路線傳播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