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2次大的戰役,這位苦難青年先是統一了女真各部,繼而統一了東北全境,並成為後金大汗。
努爾哈赤成功的秘密在哪裏?400多年來,人們有多種解釋。一位教練經過研究認為,一個運動員取得世界大賽的金牌,大約需要156個因素(其中有主有次)。那麼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成功,更是需要多種因素的和諧統一。我認為,努爾哈赤的成功,一個前提是苦難生活的磨礪。繼母的寡恩,使他養成自立的性格;馬市的交易,使他大開眼界,廣交朋友;父、祖蒙難,刺激他毅然擺脫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王者的征服之路。而更關鍵的因素在於他實現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一說天合。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天”,可以理解為“上天”、“天命”、“天道”、“天意”、“天時”等,這裏說的主要是“天時”。“天時”有大天時,有小天時。魏源說:“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500年是個概數,300年也會有王者興。明末清初,中國曆史的“天時”到了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當時的世界上,俄國尚未東越烏拉爾山,葡萄牙到了澳門尚未對明朝形成威脅,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兵敗。女真的東麵朝鮮,外禍內亂,衰落不堪;西麵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孤立;北麵扈倫,彼此紛爭,貝勒落馬;南麵大明,南倭北虜,內憂外患,極端腐敗。總之,努爾哈赤處於300年一遇的大天時。據統計:《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共83875字,其中“天”字312個。努爾哈赤得了大天時,取得了大成功。
薩爾滸大戰之勝,原因之一在於得天時。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初一日,赫圖阿拉地區大雪封山,江河冰凍。明軍四路出師,長途跋涉,山路崎嶇,叢林密布,冰雪封路,沒能按照原定計劃如期合圍赫圖阿拉;後金熟悉地形,便於設伏,分路出擊。努爾哈赤巧妙利用天時,在明軍形成合圍之前,集中兵力,逐路擊破,奪得勝利。
二說地合。地利主要指地形、地勢、地域。赫圖阿拉是一個山環水繞、氣候溫濕、土壤、肥沃的寶地,那裏西距撫順200裏,既為關山阻隔利於暗自發展,又有大路通達遼沈利於驅兵進取。努爾哈赤在這裏建立並擴大基地,這個基地後來發展成東到日本海、東北到庫頁島、北跨外興安嶺、西到青海、西北到貝加爾湖、南到長城的廣大領域。這裏有糧食、皮毛、人參、林木、礦藏等可以形成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
以沈遼之戰為例。明軍本來依靠沈陽、遼陽兩城,占地利;努爾哈赤在平原攻城,不占地利。但努爾哈赤設計將城裏的明軍誘出城外,進行野戰,發揮騎兵優長,變不利為有利,取得勝利。
三說人合。人合主要指人際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以後金努爾哈赤為一方,明朝萬曆帝、泰昌帝、天啟帝為另一方。明朝皇帝對北方少數民族政策的基本點,就是一個“分”字,分而弱之,間而治之。分則弱,合則強。努爾哈赤則針鋒相對,采取一個“合”字。熊廷弼說:“昔建州諸夷,若王兀堂、王杲、阿台輩嚐分矣,而合之則自奴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