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鐵木真的家臣在營地裏放馬,紮木合的弟弟一看馬不錯,就搶了鐵木真的馬。在蒙古草原上,搶馬是很嚴重的事,規定要偷一罰九。但紮木合的弟弟仗著哥哥的勢力,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心想你敢把我怎樣?沒想到,強將手下無弱兵,鐵木真的家臣也是個厲害的角兒,追上紮木合的弟弟,二話沒說就把他殺了。
這下紮木合真火了。蒙古曆史上有名的十三翼之戰爆發了。這是鐵木真第一次獨自麵對強敵。打蔑兒乞部落的時候,還有紮木合幫著他。現在盟友卻成了勁敵。紮木合聯合泰赤烏等十三部共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也不甘示弱,聯合了其他一些部落,集結部眾三萬人。雙方大戰於答蘭版朱思(今蒙古溫都爾汗西北)。雙方都組成十三支分隊,相互交戰,所以稱為“十三翼之戰”。一場惡戰下來,鐵木真自覺稍處弱勢,主動撤退了。紮木合沒追上鐵木真部隊的主力軍,倒是俘虜了第十三分隊。他正愁這滿腔怒火無處發泄呢,正好逮住了這夥人。於是他支了七十口大鐵鍋,把抓來的鐵木真的戰士全給活活煮死了。從這裏看,紮木合也真是不好惹。待鐵木真好的時候,那是情同手足,兩肋插刀。翻起臉來,卻也是六親不認,直接就水煮活人了。
但是老話講得好,多行不義必自斃。從這件事情上看,紮木合有很狹隘的一麵,他有著很強的泄私憤的報複心理。這也直接導致了他最終難成大業。之後他就一次次功敗垂成,先後投靠克烈部落、乃蠻部落。但麵對鐵木真的強勢崛起,紮木合終是一敗再敗,最終在鐵木真攻破乃蠻部落的時候被抓住了。
對於怎麼處置紮木合,鐵木真還是很掙紮的。他對著紮木合回憶他們當年的結盟,畢竟紮木合在他危難的時候向他伸出過援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到了這步,紮木合倒是表現出了一種末路英雄的氣概。他對鐵木真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現在落到了這一步,你的大位子已經定了,你又收服了那麼多的部眾,我不能再做你的安答。你不殺我,我就會像你衣領上的虱子,隻會讓你不舒服。如果能蒙你恩賜,請讓我不出血死。”在當時,“不出血死”是蒙古處死貴族的一種方法,可以保持血和身體不分離,被看成是對貴族的一種優待。紮木合勇敢地說:“如果你讓我不出血死,那你就是看得起我。你把我葬在高高的山上,我會保佑你和你的子孫。”於是,鐵木真就遵從他的意願,對他實行了“不出血死”。
一個蒙古的舊式英雄倒在了鐵木真前進的道路上。一個英雄的崛起,勢必以失敗者的死亡為基石。沒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情,沒有比統一更穩固的生存方式,既然是這樣:草原上的男兒,廝殺吧,勝者將擁有這個時代!
王汗是蒙古草原上一個強大部落——-克烈部落的首領。在王汗家族內部發生權力之爭的時候,鐵木真的爸爸也速該曾出手相助,兩人因此結為安答。所以,當鐵木真的部族勢力還很單薄的時候,他就想到要去求取義父王汗的幫助。
據說當時為了去見王汗,他帶著妻子的陪嫁——黑色的貂皮襖去認這個義父。鐵木真見了王汗,對他說:“你是我父親的安答,你就跟我父親一般。”王汗也很重舊情,立馬答應說:“離了你的百姓,我替你收拾;漫散了的百姓,我與你聚集。我一定記得這件事。”他真的是做到了。之後鐵木真攻打蔑兒乞部落的時候,他也和紮木合一樣,出兵支援了鐵木真的第一次軍事行動。
可是好景不長,這兩人也起了矛盾。繼紮木合之後,王汗也對鐵木真起了防範之心。在草原的殺戮氣氛中,一個部落要和平崛起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鐵木真還是很想和王汗保持良好的關係,隻可惜王汗始終對他有戒心。鐵木真為了向王汗示好,提出想為自己的兒子求娶王汗的女兒來結個親家,這樣兩族就會更親近了。可在當時,鐵木真的部落雖然在壯大,但和王汗的克烈部落的強盛相比,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當時王汗的兒子說了一句很不中聽的話:“我們嫁去的女兒到了你們那裏,就會變成站在帳篷門口麵對主人的奴仆。你們嫁過來的女兒到了我們這兒,就會是朝南坐著的主人。”鐵木真換親不成,反遭了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