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鐵馬一生耶律阿保機(二)(3 / 3)

本部落的反對勢力消除後,契丹其他七個部落的反對勢力仍舊存在,他們以恢複舊的可汗選舉製度為旗號,強迫阿保機退讓可汗之位。阿保機隻好先交出旗鼓,答應退位,然後以退為進,設下了計謀。他對眾人說:“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屬有很多漢人,我想自己領一部治理漢城,可以嗎?”眾人都同意了。到了那裏,阿保機率領漢人耕種,當地有鹽鐵,經濟也很發達,阿保機采納了妻子述律後的計策,派人轉告諸部落的首領:“我有鹽池,經常供給各部落,但大家隻知道吃鹽方便,卻不知鹽池也有主人,你們應該來犒勞我和部下。”眾人覺得有理,便帶著牛和酒來了,沒想到中了阿保機的詭計。阿保機布下伏兵,等大家喝得爛醉時,將各部落的首領全部殺死。

內外的反對勢力除掉之後,阿保機就在公元916年稱帝,正式建國,國號契丹,建元神冊。契丹的國號有過幾次變動:947年改成遼,983年又改為大契丹,1066年改成大遼,此後不再改號,直到1125年被金所滅。有的書中為避免混亂,就通稱為遼。阿保機稱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稱地皇後,立長子耶律倍為太子。

稱帝之後,阿保機繼續擴張領土,這時漠北的遊牧部落和契丹比起來勢力都很小。東邊的渤海和高麗也已經衰落。南邊的李克用和剛建立後梁的朱溫長年對立交戰。這種形勢對阿保機開疆拓土非常有利,阿保機想建立一個南到黃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國。為此,他首先南下,但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阿保機極想征服黃河以北地區,而這時北方的軍閥們也想利用強大的契丹為自己撈取好處,這為阿保機進兵中原創造了良機。新州(今河北涿鹿)將領盧文進不滿李存勖征兵本部,用於進攻後梁,舉兵投降契丹。阿保機於是就領兵對中原發動了第一次戰爭,和盧文進一起攻打新州和幽州,最後擊敗周德威,並將幽州城圍攻了將近二百天。後來,晉軍李嗣源的援兵到達,阿保機被迫撤兵,並讓盧文進常守平州,守住契丹南下的一個重要通道。

不久,鎮州防禦使張文禮殺死節度使王鎔,向阿保機求救,一同對付李存勖。阿保機第二次南下中原,攻陷涿州後進兵圍困定州,和李存勖在沙河及望都(今河北望都)一帶交戰,這一次阿保機損失慘重,當時正趕上少見的大雪,下了十來天,地上的雪厚達數尺,契丹兵馬糧草奇缺,傷亡很大,阿保機隻好撤兵。契丹兵出征都是自己準備糧食和草料,戰時讓隨軍的後勤人員四處掠奪供應,所以,一旦中原兵圍困他們或者打持久戰,契丹兵就很難堅持了。

兩次南下都損兵折將,無功而回,阿保機便及時調整了戰略方向,改向西北和東北。打算先征服北方的遊牧部落,攻下東北的渤海國,消除兩側的威脅之後再向南用兵,奪取河東及河北地區。阿保機召開軍事大會,部署新的作戰計劃。然後親自征討黨項、阻卜等部落,向北到達了烏孤山(今肯特山),還曾抓獲回鶻都督畢離堇,回鶻烏主可汗隻得派使臣納貢謝罪,阿保機的勢力最西到達了今阿爾泰山一帶,國土麵積大大擴展了。

為向東發展勢力,阿保機又東征渤海國。渤海是東北地區的一個區域性的民族政權,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東盛國”之稱,但當時的國力已經下降。阿保機集中全部兵力攻下了渤海國的西部重鎮扶餘城(今吉林農安),然後又圍攻首都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東京城),國王率領幾百名大臣開城投降,不久統一渤海全境,阿保機將渤海改為東丹國,意即東契丹國。讓皇太子耶律倍任東丹王,管理東丹事務,這樣,阿保機就將勢力擴大到了渤海沿岸。

同時,阿保機又在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廣置官府,實施實際管理,從而結束了唐末以來東北地區崐的分裂局麵,重新實現了統一,這對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促進各族人民的交流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回師途中,阿保機卻病死於扶餘城,終年55歲,諡號升天皇帝,廟號遼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