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四)(3 / 3)

武則天是曆史上最有爭議的後宮人物。她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其實究其根本,不過因為她是一個女人。所謂“女人”,我們今天倒沒有這樣的偏見,但在那個朝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如果武則天是男兒身,又出生在皇族,以她的能力,肯定會成為一代英傑,甚至會成為太宗那樣的聖明帝君。可是因為她是女人,當世人是無法接受這樣一種現實的,於是她即使做得再好,也總會有人想辦法去反對她。

一個有魄力、有能力的女人,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女人,一個手段高明、心腸狠毒的女人,麵對如此的反對,心中當然不甘,於是她隻能用許多極端的方式來回敬這種反對——她殺子女、滅忠臣、折磨王皇後與蕭淑妃,其心腸之黑令人咋舌,手段之狠令人發指——這應當是她的主要罪過;而她在執政期間國泰民安,甚至可以與太宗的“貞觀盛世”相媲美,從這個角度看,她又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執政者。而令當時的人認為她最大逆不道的,便是篡了李家之天下,以女人的身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如果沒有篡位一事,她與北魏的文明皇後馮氏便也沒有更多的差別了。而馮氏雖有過錯,但因為治世水平很高,後人便更多地記住了她的功,而忽略了她的過。可是武則天則不同,在封建時代還是男人掌權思想極度盛行的時候,她的登位當然會引起天下嘩然。因此,她的一步步登上皇位的過程便成了後人重點研究的對象,而與馮氏相似的先奪權後治世的這一特征卻反而相對被減少議論。但宏觀地看,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排除她的登位給當時的唐朝帶來的微小影響的話,她應當是有功於社稷,可謂是唐朝時期的有功之人。客觀地講,她的功是大於過的。她之功是為社稷,她之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人的無奈之舉。

至於她的奪權經曆,則更顯出她的本性一麵。或許女人在那個時代要想奪權,也隻能采取這種為世人所不容的手段。她入宮時的目標便很明確,希望借此機會征服皇上,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她發現自己在太宗身上實現不了自己的抱負時,便果斷地轉移了目標,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未來的皇帝身上。她一步步地設計著自己的未來,也一步步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在心機如此深沉的武則天麵前,與她同在後宮的嬪妃們當然不是對手,她成為皇後也成了一種理所當然。可是當她當上皇後之後,權力的欲望終於在自己的體內繼續膨脹,以至於她不僅僅想主管後宮,朝廷政事也不斷幹預,享受了一下權力所能帶來的美妙感覺後,她當然再也舍不得放下了。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阻礙自己當權也是一個字——死!其他朝代雖然這樣的後妃也有不少,可是她們或者是完全將後代抵製,國家便因此開始搖搖欲墜;或者是在自己專權的同時也培養自己的兒子,在自己將來歸天後為後世得一繼承。可是武則天則不同,她既有治世之才華,不讓自己的江山有任何危機,同時也完全抵製了繼承者。在這樣的一種矛盾的情況下,她到最後稱帝也就不算奇怪了。可以說她的所作所為雖然頗有爭議,可是步步都充滿了心機與智慧,不愧為一代女傑。

縱觀武則天的能力跟特點,都是比較突出的。可她的心腸雖狠,漢朝的呂雉、晉朝的賈南風卻未必會輸給她;武則天麵對宮廷鬥爭的能力雖強,但與清朝的孝莊太後相比,也未必能明顯強出;武則天在麵對叛亂之際雖然能夠冷靜相對,輕易地平息戰亂,但指揮作戰的能力比之契丹蕭太後也很可能無法占得上風;武則天治國能力雖強,但若唐朝的長孫皇後或是明朝的馬皇後直接幹政,其能力也必然不在其下……可是武則天卻擁有了這一切特征!所以,她才登上了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在曆史上身為女人能夠擁有如此能力者,唯武則天一人而已!

如果有人在她留下的空白墓碑上刻上祭文的話,當重點記錄她的才能,至於殺兒女、戮功臣等彰顯她性格狠毒一麵的特征,則應當逐漸地被後人忽略掉,隻作曆史欣賞、研究之用,而不是作為對她功過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既然她讓她的墓碑空無一字地流傳於後,那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應當已經充滿了屬於自己的看法,在心中也早已在碑上刻上了屬於自己的文字。至於都是些什麼,那就讓曆史來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