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三)(3 / 3)

目標終於明確了!下麵,她的任務就是開始一步步地去實現了。

乾封元年(666年),高宗接受了武則天的一個大膽建議,在泰山的封禪大典中,由她來主持禪禮。她在典禮中不斷籠絡人心,同時在禮成後為百官皆加官晉爵,這樣她便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與擁戴。後來她又培養了一批學士,創作了一批著作,並且讓他們直接參與朝政,成為了武後控製外庭的又一股重要的力量。

上元元年(674年),高宗稱為天皇,武後則為天後。於是,武則天更加大了對政治方麵的控製,在朝廷以及百姓的各個方麵幾乎全都施以了新的主張與建議,高宗皆一一聽從,全部照辦。此時的朝廷,即使被稱為由武則天一手遮天,也實不為過。

武則天正是憑著過人的頭腦與魄力一步步地向著她的權欲理想邁進。可現在的她,也依然沒有機會實現她的最終願望。她有著足夠的能力,但如果再加上一些時運的因素,或許就可以真正地完成她的理想了。而這一切,在後來都並沒有辜負她的期待。

高宗雖然懦弱,可是他卻並不是什麼都感覺不到。他清楚地知道,武後正一步步地奪得了所有的權力,而李家的江山,也似乎受到了她的威脅。現在武後雖然操縱了絕大部分權力,但畢竟天下仍然姓李,可是如果自己一旦歸天,天下又將會姓什麼?他每每想到這裏,就會出一身冷汗。可他卻沒有足夠的能力與魄力廢掉武後。後患解除不掉,這卻又如何是好?

高宗畢竟還不算很愚笨,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認為可以限製住武後不斷發展的勢力。

他決定,把自己的權力逐漸地交給太子李弘,讓他逐漸掌握朝綱,從而將來執政天下。他認為,李弘是自己跟武後的兒子,把權力交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她應當可以接受,而李家的天下也仍然還歸屬於李家,沒有旁落別處。這樣一來,一舉兩得,高宗竟為自己的這個想法欣喜不已。

於是,他不斷地給太子更多的機會熟悉政事,在自己生病時便讓太子監國,受理百官奏事。太子弘由於很得人心,便一步步地向著最高權力的位置接近,而武則天卻眼看著自己即將到手的權力便這樣處於了一種不斷喪失的狀態之中。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終於決定禪位給已經頗為熟悉朝政的太子。他故意在議政時詢問百官,是否在自己無法料理朝政後由皇後攝政。雖然武後已經得到了許多朝臣支持,可是由她來攝政一事許多朝臣還是無法接受,於是一部分官員便站出來表示反對。高宗見狀,心中滿意,便提出禪位於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如今太子弘也已經二十多歲了,如此一來,仿佛一切都將按照高宗的設計進行了。

可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這還是由於在太子監國期間,他曾發現在宮中囚禁著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即義陽、宣城兩個公主,也是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她們此時已經年過三十卻仍然不能結婚,顯得淒慘異常。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母親即武後所給她們帶來的。他的心中隱隱對母親產生了一定的反感,便去奏請高宗,請求釋放兩個姐姐,允許她們出嫁。高宗同意後,武後非常生氣,便將兩位公主嫁給了兩個身份低微的士卒。同時,一個惡毒的計劃悄悄地在她的心中誕生了。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在與父母一同吃飯後不久,忽然暴斃。雖然表麵上死因似乎不太明朗,但許多人都明白,這應當是武後親手毒殺了自己的兒子。

繼殺死女兒後,如今又殺死自己的兒子!出手之果斷與狠辣,試問誰人可及?恐怕即使是再狠之人,在她麵前也隻能自歎弗如了!

李弘死後,高宗的計劃便宣告失敗。他有些心灰意冷,更加不願意打理朝政了。同時在李弘去世的當年六月,其弟雍王李賢——武後所生的另一個兒子被立為太子。當時李賢二十二歲。

令高宗欣喜的是,李賢竟十分聰明好學,年紀輕輕卻相當有見地。於是,高宗屢次讓太子賢監國,竟然政績不錯,顯出了李賢的才幹。

武則天毒死太子弘後,本以為可以重新奪回大權,可是太子賢隨時可能繼承皇位,她又將麵臨失去大權的機會。她心中也十分喜愛李賢這個聰明的孩子,便也希望能夠引導他成為自己的助手。可是太子賢卻時時想著兄長的死,便時刻提防著武後,甚至為了自我保護以應不測,他在馬廄中還藏了許多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