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王皇後並非如此大度,允許皇上擁有多個寵妃,徒然給自己增加對手。隻是因為高宗身邊有個蕭淑妃,深得高宗寵愛,她感到皇後的位置已經因這個蕭淑妃的存在而岌岌可危,於是決定讓武媚娘進宮,這樣便可以分散高宗的一部分注意力,自己才能穩坐皇後的寶座。可是她卻沒想到,這是她所犯的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因為她未料到,武媚娘的魅力與能力,無不勝蕭淑妃數倍。她這樣做,等於是提前將自己推到了火山口。
隻能歎息,王皇後走了一生中最錯的一步棋!隻能為她歎息了。
永徽二年(651年),武媚娘終於被迎回了宮中。這一年她已經二十八歲,不但思想已經漸趨成熟,而且她對宮中的了解也已經勝過從前許多。於是從這次進宮開始,她便開始了她的一係列計劃。
她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讓皇後對她滿意。於是她極力奉承討好皇後,甚至不斷地為皇後做著侍女們應當做的事,同時還看清了皇後的心思,便經常主動去打聽蕭淑妃的有關動靜,及時傳達給皇後。不久之後,皇後便開始非常喜歡她了,認為自己支持高宗迎她回宮,是走了一步非常準的棋。她便也開始在高宗麵前不斷地說武媚娘如何招人喜愛,如何無人能及,讓高宗對武媚娘的喜愛之情更加強烈了。同時,武媚娘在宮中也時常了解新的情況,並且與宦官結交,對宮中大小事務積極參與。她如此細心地觀察宮中情況,也為她後來施展計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年後,武媚娘為高宗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李弘。高宗異常高興,便封武媚娘為昭儀。同年七月,王皇後的養子陳王李忠被封為太子。皇後認為一切都已經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了,可是她卻沒有想到,自己安排好的這一切,幾年之後竟全部灰飛煙滅了。
武則天在宮中不斷悄悄拉攏皇後與蕭淑妃的敵對派,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然後再將自己的勢力悄悄投放到了皇後與蕭淑妃的身邊,完全掌握了兩個人的行動。在與高宗相處時,她完全摸清了高宗陰鬱而且並不剛強的性格,她與高宗無論是在生活中相處之時,還是與他在床上行魚水之歡之時,都能恰到好處地讓高宗非常快樂。這樣,她便以絕對的優勢得到了高宗最多的寵信。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心思之縝密,思維之嚴謹,再加上後來的心狠手辣,王皇後與蕭淑妃焉能是她的對手?
武則天一心想當上皇後,她不斷地施展著各種手段。但她知道,想扳倒皇後非常不容易,雖然高宗現在對皇後感情很淡,可是他們畢竟是十年的結發夫妻,若想迅速讓高宗廢掉皇後,難度非常之大。她隻好使用一些小的手段來探路,默默地等待著更大的機會。即使如此,蕭淑妃也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武則天的壓力,而王皇後則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危機,認為武則天與自己是站在一邊的。她見蕭淑妃逐漸被武則天壓倒失勢,而自己的養子也可以成為太子,所以便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逐漸地,她卻發現苗頭有些不對了,武則天得到的皇上寵愛,還遠在蕭淑妃之上。她開始有些恐慌,可是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任何把握與武則天對抗。而且令她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更大的災難正悄悄地向她逼近!而這一場災難,正是武則天通過至毒手段導演的。
王皇後的災難已經臨近了!誰叫她相信了武則天呢?她的存在,隻不過是讓武則天更多地表現了她的智慧與狠毒而已。
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小公主長得十分可愛,與武則天也有著幾分相似,高宗對她喜歡得不得了。滿月之日,皇室更是大擺酒宴,大家紛紛來為小公主慶賀。當皇後來看望小公主時,小公主正在睡覺,那可愛的小臉的確惹人喜愛,即使是對武則天已經開始非常敵視的王皇後,在小公主麵前心情也是不禁好了許多。於是她便告訴左右不要吵醒小公主,然後悄悄地退了出去,離開了這裏。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武則天的心中誕生了!她這個大膽的計劃甚至把自己都嚇了一跳!可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能當上皇後,即使這樣做也是值得的。她這樣想著。
在皇後來看小公主之時,武則天一直躲在帳後觀察。當皇後走了之後,她便一咬牙,將被蒙在了小公主的頭上,然後用力壓緊小公主的頭,狠心地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