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二)(1 / 3)

在太宗皇帝的諸多兒子裏,有一個皇子時常偷偷地注視她。她認得出來,那是太宗的九皇子晉王李治。自從李治見到了武媚娘後,仿佛魂兒就已經被她勾走了。在他心中,武媚娘成了美麗的化身,並且在腦海中時時浮現出她那婀娜曼妙的身姿,自己也非常渴望能夠時常有機會見到她。日子長了,失寵的武媚娘逐漸對李治產生了好感。她想,既然得不到皇上的寵愛,如果能嫁給晉王,也算做是一種安慰吧。於是她在期待著出現能夠向晉王李治吐露心聲的機會。

武媚娘注定不會成為普通人。正是她的這個發現以及目標的轉移,為她後來的命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讓武媚娘下定決心去接觸李治的事情在不久後便出現了。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宗宣布,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並且大赦天下。

其實最開始被立為太子的是李承乾。李承乾有許多特征同太宗相似之極,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偏偏他剛烈的一麵也與太宗一樣,所以父子二人便有如針尖對麥芒,經常發生爭執,再加上李承乾任太子的時間很長,二人的矛盾便越來越深,後來終於發展到父子對抗。太宗欲廢掉太子,太子承乾則準備發動政變,結果他陰謀敗露,被太宗廢掉了太子之位,被流放到黔州,後來便在那裏去世了。這樣一來,晉王李治才有了當上太子的機會,而一直在打李治主意的武媚娘則更是喜形於色。她認為,她終於可以有機會重新成為皇帝的妃子了。

於是,在日常生活中,武媚娘便不斷地找機會接近李治。李治見能夠時常見到她,心中也是異常歡喜。他們便時時找機會互相接觸,二人的關係在這時便有了最初的萌芽。但由於武媚娘畢竟是屬於父親的,所以李治才未敢過於接近她。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重,即將離開人世。唐朝有個規矩,若妃子在皇帝駕崩後仍無生育,便要被送到尼姑庵出家修行。武媚娘當然知道這個規矩,她知道若自己再不采取手段,這一生便會長伴青燈古佛,永無出頭之日。她便在李治身邊無人時,走近了他。李治一見是她,心中大喜,可是迫於她是父皇的人,隻好有所收斂。可是武媚娘卻主意已定,突然緊緊地抱住了他,他便再也無法控製,於是兩個人便倒在了床上……激情過後,武媚娘這才哭訴,自己愛上太子已久,可是如今依唐製自己卻要被送到尼姑庵,一生都無法再見到太子了。李治當然舍不得,便向她承諾,待自己登基,一定會迎她重回宮中。武媚娘見他立誓,這才放心。

同年五月,太宗駕崩,李治繼位,即唐高宗,同時立王氏為皇後。武媚娘帶著無限的企盼,離開了皇宮,來到了感業寺,出家為尼。可是,這一個小小的尼姑庵,又如何能關得住她那顆充滿權勢欲望的心?

上天注定,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即將從感業寺出來,重新回到皇宮,為曆史書寫一段嶄新的篇章!而作為尼姑庵的感業寺,卻注定隻不過是這段篇章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片斷而已!

高宗繼位後,在感業寺出家的武媚娘便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到了高宗的身上。可是令她失望的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卻始終不見高宗的身影。她心中不由得異常焦躁不安,不知高宗是不是還記得曾經對自己許下的諾言。

一年以後,武媚娘終於盼到了高宗的到來。這天是太宗皇帝的周年忌日,高宗便到感業寺燒香祭奠。當武媚娘聽說這一消息時,心中大喜,便遠遠地望著高宗,希望當他看到自己時,能夠記起一年前的承諾。

果然,高宗又見到武媚娘時,心中的思念之情也一時間迸發了出來,於是便叫人將她召入一間密室,準備單獨與她相處。當武媚娘又一次與高宗麵對麵時,心中激動萬分,兩行淚水不禁奪眶而出,並且詢問高宗是否記得一年前曾對自己立下的誓言。高宗望著雖然沒有頭發卻依然麵容姣好的武媚娘,心中又愛又憐,便向她保證,自己回宮後定會立即召她進宮,讓她蓄發等待,自己這回絕不食言。

高宗知道迎武媚娘回宮有兩大阻力。其一是她曾是太宗的寵妾,自己若接她進宮必惹朝廷非議;其二是王皇後這邊不知會不會接受。可是令他非常意外的是,王皇後不但很痛快地答應了,而且還幫他出主意,隻要說武媚娘是先帝賜給他的,便可以堵住大臣們的嘴了。高宗聞之大喜,於是決定迎武媚娘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