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開國君主李淵(三)(1 / 3)

隋朝滅亡後又經過幾年的艱苦爭戰,李淵統一了全國,開創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基業,中國古代曆史步入最輝煌的時代。

古人形容中國各個朝代時有一句諺語:漢經學,晉清談,唐烏龜,宋鼻涕,清邋遢。所謂的“唐烏龜”是說唐朝宮廷裏麵紅杏出牆的事情格外多,許多帝王不明不白地戴上了綠帽子。但是開國皇帝李淵的妻子竇皇後卻恰恰相反,是一位難得的好妻子。

李淵的結發妻子竇氏是京兆始平人,她的父親是隋朝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一生下來頭發就垂過頸項,三歲的時候一頭瀑布似的烏發長得與身子一樣齊。她喜歡讀《女誡》、《列女》等傳,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周武帝特別喜歡這個外甥女,讓她在宮中生活。當時周武帝納突厥女子為皇後,但是他很厭惡這個突厥女子。幼小的竇氏便悄悄地對周武帝說:“現在四邊不靜,突厥的力量還很強大,希望舅舅抑情撫慰突厥皇後,以蒼生為念。隻要得到突厥的幫助,江南、關東就不能為患了。”周武帝聽了她的話十分吃驚,便采取了她的意見。

父親竇毅聽到了這件事,就對妻子長公主說:“我們這個女兒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配凡俗人,應當為她求得一個賢夫。”於是在女兒長大出閣的時候,竇毅在門口的屏風上畫了二隻孔雀,給每一位求婚者兩支箭讓他們射孔雀,讓竇氏藏在幃幕中偷偷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男子。

前後數十位求婚者都沒能射中那隻孔雀,這時李淵來了,他拉開弓兩發皆中孔雀的一隻眼睛。竇毅十分高興,藏在後麵的竇氏也看上了風姿倜儻的李淵。於是二人結成了一段良緣。

周武帝死後竇氏追思不已,如同喪了親生父親那樣。後來隋文帝逼迫北周末帝禪位,竇氏聽到了消息後流淚不止,她自投於床上說:“恨我不是個男子,以救舅氏的危難!”竇毅與長公主急忙掩住她的口說:“你不要再妄言,這是滅族的話!”

竇氏侍奉元貞太後,以孝而聞名。元貞太後一向有羸疾不愈,時常達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後宮諸妃因為太後性情嚴厲,探望時遠遠看一眼就匆忙離開了。隻有竇氏晝夜服侍,幾乎不脫衣服鞋襪,動輒一個月。

據《隋唐嘉話》記載,隋煬帝大宴群臣,因為李淵的臉上有皺紋,隋煬帝便戲謔地稱他為‘阿婆”。李淵回來後很不悅,竇氏勸慰他說:“這可是吉兆,你封於唐,唐就是‘堂’,阿婆就是堂主(唐主)。”李淵聽了非常高興。

竇氏還善於書法,她模仿李淵的筆記沒有人可以分辨出真假,她的文章好存規戒。當時隋煬帝荒暴,民間流傳許多謠言,比如“桃李子,有天下”、“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等等。隋煬帝也十分疑心,後來瓦岡起義的李密任左親侍,他長得額銳角方,二目黑白分明,而且顧眄非常,隋煬帝就將他罷了職。還有郕公李渾因為姓李被夷族。隋大業年中,李淵做扶風太守,養了幾匹駿馬,他對這些駿馬非常珍愛。竇氏常勸李淵說:“現在的皇帝疑心很重,他一向好鷹愛馬你也知道,這些東西應該進禦,不可留在家裏,否則萬一有人背後進讒言必受身累,希望你好好考慮。”李淵猶豫未決,不久便因為駿馬的事情丟了官。

過了不長的時間,竇氏死於涿郡,年紀四十五歲。李淵追思竇氏的話,才考慮了一條自安之計,找了些鷹犬以進獻給隋煬帝,因此而擢拜為將軍。他流淚對兒子們說:“我早聽你們母親的話,居此官已經很久了。”

竇氏前後生下了四男一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因為她死得早,開始的時候葬在壽安陵,李淵死後葬獻陵,尊為太穆皇後。

從有關史料看,李淵的軍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因勢借力、先取關中、後圖天下的興兵起事思想

李淵早就有起兵代隋以取天下的思想。《大唐創業起居注》說他“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上),李靖和劉文靜也早就察覺他有“四方之誌”(《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傳》、卷五十七《劉文靜傳》),他自己也認為,他們家是“繼膺符命”者。當隋煬帝要將其執送江都時,他曾單獨對李世民說:“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末集耳。今遭羑裏之厄,爾昆季須會盟律之師。”(《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上)他將自己比作周文王,要李世民等像周武王會盟諸侯伐殷一樣推翻隋朝,奪取全國政權。他認為,劉武周等稱帝是“陳涉狐嗚,為沛公驅除”(《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上),又將自己比作劉邦。為準備起事,他派李建成、李世民等“潛結英俊”、“密招豪友”;以防禦突服為名,招募士兵;用急而示之不急的策略廉價購買突膠的馬匹。為隱蔽企圖,他“縱酒納賂以自晦”(《新唐書》卷一《高祖本紀》)等。這些都說明,他早有起兵之意,並極富政治和軍事才能。晉陽起兵的決策也是他最後決定並付諸實施的。在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時機成熟之後,他以“通突厥”的罪名將反對起兵的副留守虎貿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斬首,從而正式起兵反隋。從醞釀到起兵,體現了李淵周密計劃、積極準備、韜光養晦、乘機起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