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祖籍隴西成紀,祖父李虎,是後魏左仆射,封隴西郡公,官至太尉,成為著名的八柱國之一,位極尊貴,死後被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曬,襲封唐國公,北周時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公元566年,李淵出生於長安,不久世襲唐國公。
青年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率真,寬仁容眾,在當時的人們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隋文帝獨孤皇後是李淵的姨母,因此,李淵在朝廷中十分受寵,曆任潐州(今安徽宅縣)、隴州(今陝西隴縣)、岐州(今陝西鳳翔縣)刺史。
李淵的妻子竇氏,是京兆平陵人,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所以竇氏就是武帝的外甥女。竇氏從小就很聰明伶俐,深受武帝喜愛,被留在宮中。武帝當時的皇後是突厥女,其時突厥犯境,武帝不得已與之成婚,婚後始終耿耿於懷。竇氏卻勸說舅舅隱忍,保持與突厥的婚姻,以消除北方的威脅,全力對付南陳和北齊。
在楊堅取代北周時,竇氏說:“我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為舅舅家掃除禍患。”嚇得父親趕緊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說!這是滅門之罪!”
竇毅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在選女婿時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前邊有幾十人都沒有射中,輪到李淵之時,兩箭都射中孔雀的眼睛。竇毅十分高興,便把女兒嫁給了李淵。
竇氏的聰明超出了一般人。一次,楊廣看到李淵的臉上皺紋較多,便戲稱李淵是“阿婆”。李淵回到家中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賀喜道:“這是吉兆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麵’就是指‘堂主’啊!”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楊廣。竇氏育有4子,分別為建成、世民、元霸、元吉。元霸16歲夭折。
隋初,李淵為滎陽、樓煩二郡太守,不久,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公元613年,升為衛尉少卿。這一年,楊廣發動了侵略高麗的戰爭,李淵受命在懷遠鎮負責督運糧草。當時,民不堪苦,怨聲載道,大貴族楊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起兵反隋。李淵飛書奏聞,楊廣命李淵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以備抵禦楊玄感。楊玄感兵敗,李淵留守如故。在這期間,李淵廣樹恩德,結納豪傑。
公元617年,李淵被任命擔任太原留守。太原是軍事重鎮,不僅兵源充沛,而且餉糧豐厚,軍糧可供10年之用,因此李淵十分高興,意欲在太原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圖大舉。
李淵剛到太原之初,有“曆山飛”農民起義軍結營於太原之南,上黨、西河、京都道路都被斷絕。李淵出兵擊敗義軍,鞏固了自己在太原的統治地位。晉陽一帶的官僚、地主、豪紳也紛紛投靠李淵。李淵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傑,傾財賑施,廣納賢才。其長子李建成也在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而此時的楊廣又遠在江都,沉湎酒色,鞭長莫及。李淵在太原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使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就大興土木,建東都、修長城、開運河、築馳道,弄得民不聊生。
楊廣好大喜功,巡遊江南,北上榆林,以誇耀自己的武力;出兵邊塞,侵略高麗,以顯示自己的威風。由於徭役深重,戰爭頻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廣大群眾無法生活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以武力反抗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
公元611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有的隋軍將領也割據一方。天下沸騰,群雄割據,全國有100多支反隋大軍。
在反隋鬥爭中起義軍逐漸走向聯合,逐漸形成了以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三支主要力量。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隋煬帝楊廣的統治已岌岌可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