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笛聲
茫茫無際的草地空蕩蕩的。負傷落隊的紅軍老戰士李進誠艱難地坐起來,摸了摸腰間,“笛子還在。”他自言自語地說道。他慢慢地抬起頭來,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又環顧了一下四周,心裏有些煩躁:“這樣何時能趕上大部隊?”他抓住旁邊的一棵小樹,猛地站了起來。立刻眼前金星亂冒,頭嗡嗡作響。他使勁咬了咬牙,抓起槍和子彈袋,掙在肩上,立刻,仿佛有一座山壓在他的肩上,使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他看了看地上,一行零亂的腳印碗擬地伸向遠方。他艱難地一步一步地走著。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同誌?”這個聲音極微細,仿佛從石縫裏發出來。李進誠不覺一怔,仔細看了看四周,忽然發現在不太遠的一塊大青石上坐著一個小紅軍戰士,年記不過十三、四歲。兩片嘴唇一張一翕地顫動,兩隻眼睛暗淡無神,背靠著棵枯樹,一手緊緊貼在胸前。李講誠也不知從哪來了一股勁,大踏步走了過去……
“你叫什麼名字呀?”李進誠走到這位素不相識的小戰士跟前,親切地問。這位小戰士緊緊盯住李進誠軍帽上那顆閃閃發光的紅五星,眼裏閃出了異樣的光彩,他看了看李進誠寬大的飽經風霜的臉龐,閃著剛毅光茫的雙眼,以及頭上的一道道紗布和頷下密密的胡須,吃力地說了一聲:“碌碡。”李進誠挨他坐下,和他親切地攀談起來。
“你為什麼起一個這樣的名字?”李進誠問:“媽媽在推碌碡時生的我,所以叫這個名字。”“你的家鄉在哪?”“雲南金竹寨。”
“噢!那你一定很喜歡家鄉的苗山竹笛了?”
“是的,非常喜歡。”
李進誠把手伸進腰間,摸出那把笛子,把碌碡眼前一晃,說道:“你看這是什麼?”碌碡雙眼一亮,驚喜地失聲說道:“啊,苗山竹笛,你是我同鄉?”李進誠會心地點了點頭,掏出了一把潔白的手帕擦了擦吹了起來。碌碡像小孩子一樣偎依在李進誠的懷裏,靜靜地聽著。
一絲極細微的聲音緩緩發出,慢慢地回旋著,帶著濃厚的悲涼,隻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一種滋味。碌碡眼團漸漸模糊了,他仿佛看見家鄉的地主正用皮鞭狠狠地抽打苗民,苗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備起反擾,卻慘遭屠殺;劊子手正把雪亮的鋼刀刺進父親的胸膛……。忽然,笛聲由悲涼轉入悠揚、輕快,如新鶯出穀,又如乳燕歸巢,或緩或急,忽高忽低,抑揚頓挫,入耳動心。碌碡聽著聽著,仿佛渾身上下輕鬆多了,傷口也不像以前那麼痛了,周身像讚鬥熨過,無一處不熨貼;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朦朧中碌碡又仿佛看到家鄉的農民正在打土豪、分田地,看到了大地主刁老財被赤衛隊長田虎、大歌押著在遊行,鄉親們栽歌栽舞,歡慶勝利。於是他沉醉而會地笑了。忽然,笛聲又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絲鋼針拋入天際,節節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又過了一會兒,忽然拔高,又猶如一個流星飛入半空,輕輕一爆,現出滿天花雨……笛聲高昂一段之後,又漸漸地低沉下來。李進誠心潮起伏:紅軍的道路是多麼坎坷崎嶇呀,高!!低潮高潮……他又仿佛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戰場,軍號激昂,殺聲震天,戰士們端著明晃晃的剌刀撲向敵人……
笛聲又從激昂轉為舒緩,小戰士仿佛看到勝利的紅旗在迎風飄揚,聽到慶功的鞭炮在劈啦辭啦地響,他笑了,甜甜地笑了。
天漸漸地黑下來,夜幕輕柔地籠革在草地上,一堆篝火燃燒起來……小戰士緊緊依很在老戰士的懷裏,他們凝視著一閃一閃的火苗,似乎看到了獵獵翻卷的一軍旗,仿佛聽到了嘹亮激昂的進軍的號角……
篝火熄滅了,代之而起的是升起在東方的美麗的晨震。兩個戰士老一小,告別了大青石和枯樹樁,沿著同誌們的足跡,毅然地向前走去……
(李建國)
【簡評】
這是一篇想象作文。
作者根據所給材料雕塑——艱苦歲月,緊扣“艱苦歲月”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文章開始部分即張開想象的翅膀,對老、少兩個紅軍戰士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了具體描述,形象生動,真實感人。接著又用笛聲引發了小戰士碌碡和老戰士李進誠的聯想。兩個聯想各具特色:碌碡的聯想再現了受地主折磨、鎮壓的苦難生活,以及打土豪、分田地、歡慶勝利的情景;李進誠的聯想則是對革命道路“高峰低潮一高潮”的深沉反思,兩個聯想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切合各人的身份,可見作者構思的嚴謹。文章最後兩段的想象再次突現了兩位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前程的憧憬和必然勝利的信心。另外,本文對景物、人物描寫細致,形象生動,文筆較流暢,也是較為突出的優點。
三、傾聽賀卡女王之訴說
當新年姍姍走來的時候,琳琅滿目、絢麗多彩的賀卡也一個個都出來了。
在佳節之際,同學、朋友互贈賀卡,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為此,我訪問了“賀卡王國”的“賀卡女王”。
走進賀卡皇宮,我看到各種各樣、時代不同的賀卡,雖然內容各異、畫麵不同,但是有一樣可以肯定:離我們現在時代越近的,賀卡的紙質越好,設計越精巧。
隨著聲“女王陛下到”的喊聲,從牡丹屏風後走出了風姿綽約的女王,她體態豐腴,身著華麗,身後跟著四個女仆。“歡迎到我們賀卡王國來!"女王笑容滿麵地說。“承蒙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