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哭,這是人都知道的。但我的哭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對所受到的愛的反裊。社會、老師、家長……給我的愛太多了,太深了,使我不由得不激動得落淚。但是,哭也確是一個毛病,而且年齡越來越大了也怪不好意思的。我要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要把哭的勁頭兒使在學習上,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人們對我的愛。
(閻祁)
【簡評】
本文最突出的優點是構思巧妙。
文章不是無情物,記敘文更是以情感人的文章。本文通過敘事表現了家長、老師對作者的愛,這種愛是真摯的、深厚的,催人奮進的。小作者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激情,在構思文章時下了一番功夫。
1文章的題目是“愛哭”不僅說出自己的一個特點:愛哭,而且暗示是因“愛”而哭,顯得新穎而含蓄。
1作為文章主體的兩段材料本來是互不相幹的,這樣前後的接榫就成了間題。但是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小標題的形式,使兩個材料各自獨立,而兩個材料之間的內在聯係則用“愛一哭”串連,做到了形散而神聚,脈貫穿。
3文章的開頭擺特點:愛哭,結尾呼應開頭,並闡釋自己為什麼愛哭,點明主題。顯得結構嚴謹,脈絡分明,一氣嗬成。
二、微笑
朋友,當你因緊張而不知所措時,有人向你露出鼓勵的微笑,你心情將會如何?當你因做錯事而局促不安時,有人向你露出諒解的微笑,你的心情又將如何呢?
小時候,我因為生病、發高燒而留下了後遺症——說話口吃。所以我性格孤僻,不愛在人前多說話。每當家裏來了客人時,我總是躲出去,一個人站在房後邊,“動不動地盯著遠處。媽媽理解我自卑的心情,但她並沒有一味地遷就我,禹是用她那母親所特有的愛心與力量在改變著我的怯弱。有一次,客人走後,媽媽把我拉到跟前,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對我說:“孩子,媽知道你自尊心強,不願在外人麵前說話,更不願讓別人可憐你。可你想想,你這樣做就能彌補語言上的缺陷嗎?你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你要獨立地去工作、生活,和社會上的人交往,你總這樣遷就自己,將來可怎麼辦呢?”說到這兒,媽媽已忍泣不能,我也淚流滿麵,一頭樸到媽媽懷裏放聲大哭。媽媽摟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好孩子,以後在人前多練習說話,爭取改正口吃的毛病。”我抬起頭,發現媽媽正微笑著看著我,那微笑充滿了慈愛和期望……
隔了幾天,一個本家二叔到我家串門兒,我習慣地要往外走,媽媽卻意外地叫住我,可是什麼也沒說,隻是微笑地看著我,仿佛在對我說:“你忘了媽媽的話了嗎?”媽媽的微笑給了我勇氣,我倒了一杯茶水,可走到二叔跟前卻又難以啟齒。這時我抬起頭,猛地發現媽媽仍然微笑著看著我,那目光裏閃爍著淚光,是喜悅?是憂傷?還是什麼,我說不清。但我渾身有一股力量在沸騰,終於說出了:“二叔,您喝茶。”自此,我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終於改正了口吃的毛病。
每當想起這段生活,我對媽媽就又増加一分敬意。記得有人說過:“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生活在母親身達;人類最大的愛莫過於母愛。”對於這一點,我從媽媽的微笑中深深體會出來了。哦,媽媽!女兒永遠也忘不了您那慈愛的微笑,因為我曾從您的微笑中獲得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中考文)
【簡評】
這篇作文有許多優點,諸如內容充實、感受真切、描寫細致等等。這裏就內容充實問題談一點兒看法:
本文以“我”小時候口吃,“不愛在人前多說話”,而媽媽卻“用她那母親所特有的愛心與力量”改變了“我”的怯弱為情節,緊緊扣住“微笑”這個題目展開敘述、抒情和議論。敘述部分主要寫了兩個“回合”——第一次是客人走後,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改正口吃毛病的意義;第二次是當著客人“二叔”的麵兒,用目光鼓勵“我”以實際行動戰勝因口吃而怕人的怯弱心理。從全篇來看,第一“回合”起到了鋪墊作用,第二“回合”則是對前文的照應,而且在結構上深進了一步。—鋪一應,文章在內容上顯得充實、具體。
不少同學在處理這類的題材時,往往是寫完第二“回合”後便議論兩句,然後忽忙收筆。這樣,全文就顯得單薄。內容上單薄,主題也就般化了。可以這樣說,這篇作文所涉及的主題本來也很一般化~"母愛。但由於作者寫了第二“回合”,使得“母愛”這個似乎是永恒的主題在此文中表現得很深沉、很生動。不但作者從親身經曆中體會出了“人類最偉大的愛寞過於母妾”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郎使是讀者,讀完此文,也會對這句話產生更深一點的認識。
“咳,趙桂蘭的作文上報了!”當張宇報出這條—震驚全班的新聞後,同學們都感鉤十分驚訝一這個束村來的“土豆”會上報?! 報紙傳到每個同學手中,班上頓時像平靜的湖水投入一塊石子一一起波瀾了。多數同學讚歎,可也有幾個人發表了一通奇談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