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為了完成這個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無數革命先烈獻出了寶貴生命。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在繼續承擔和履行這一神聖使命。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正在充滿信心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曆史任務而努力奮鬥!
一、黨肩負著神聖而光榮的曆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之中。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曆史中,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日益陷入苦難的深淵。為了救亡圖存和民族振興,無數仁人誌士苦苦求索,卻都壯誌未酬。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製製度,但未能改變中華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壇上曾出現過許多政黨,但都不能解決中國的救亡和發展問題。近代中國的曆史表明,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複興,必須由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來領導。1921年,用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任,曆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長期以來,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廣大共產黨員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在和平建設時期開拓進取、甘於奉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績。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的宏偉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意義十分重大。可以肯定,實現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確定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麵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黨肩負著神聖而光榮的曆史任務,我們要繼續努力奮鬥,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二、黨在新時期的三大曆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