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走過了八十多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從一個隻有五十多人的黨發展成為擁有七千多萬黨員、執政五十多年的黨。曆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現在,黨正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的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使黨麵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
一、世情的發展變化使黨麵臨新課題新挑戰
世情就是黨和國家麵臨的國際環境。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國際形勢總體穩定。
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衝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和平與發展麵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可以看出,我們麵臨的國際環境相當複雜。世界多極化成為符合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努力方向,趨勢不可逆轉,但是在“一超多強”的現實下,多極化和單極化的激烈較量不可避免,鬥爭的道路還很曲折。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部分發展中國家利用成本優勢吸納發達國家外移產業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發揮後發優勢在一些新興產業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但發達國家仍舊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宰和科技創新的主要源頭,是資本輸出、產業轉移的主要來源,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局麵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難以改變。傳統安全問題依然存在,但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環境汙染、自然災害、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更加突出。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從世情來看,世界形勢總體緩和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而局部動蕩、總體和平而局部衝突。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國際大環境對我國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如此複雜的國際形勢,是黨麵臨的國際局勢變動的新課題新挑戰。這就要求黨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求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戰勝挑戰,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國情的發展變化使黨麵臨新課題新挑戰
國情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內環境。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表現在:第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麵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第三,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麵利益難度加大。第四,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麵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第五,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製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製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第六,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麵臨諸多新課題。第八,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麵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這些是黨在新時期麵臨的國內環境的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