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產母豬,由於飼料營養不完全,尤其是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造成營養極度失調,食欲不振。應注意補充,最好多喂些動物性飼料。
母豬分娩之後,如果過度瘦弱,應提早斷乳,一方麵加強仔豬的護理,另一方麵對母豬加強飼養,以便盡快地恢複健康。
對於母豬產後缺奶、多數消瘦、乳房幹癟的,可喂一些小魚、小蝦和螺螄湯,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對於母豬肥胖無奶水,除應多喂青飼料,適當加強運動,並酌情喂點催乳飼料外,可視情況喂點中草藥催乳。
二、仔豬的飼養管理
仔豬的成活率高和健壯是農戶經濟收益的物質基礎。廣大農戶養母豬產仔多,成活率髙,體壯、斷奶重量大,經濟效益就髙。但也有些農戶養母豬雖產仔多,成活率低,直接影響經濟收益。根據農戶養母豬經驗,結合科學原理,提出管理措施:
(一)初生關
要想使仔豬成活率高,發育整齊,就要注意保溫和喂好初奶。仔豬的體溫和母豬大致相同為39℃。當外界溫度降到35℃以下,仔豬的體溫就會下降,就會畏寒,打寒顏,必須保持適宜的體溫。仔豬生後48~72小時室溫應保持35℃左右。如果不注意室溫,仔豬體溫降到30℃以下,仔豬會因寒冷而昏迷,甚至出現與類似凍死的現象。在冬季寒冷的地區,更要備妥保溫設施,減少因寒冷而可能造成的仔豬體溫下降。保溫主要措施:在母豬欄內避風處建一個長寬各60~80厘米,高卯厘米,保溫小圈,室內鋪放幹軟墊草,內吊紅外線燈,離地麵50厘米高度。保溫設備保持10天時間就可以了。仔豬出生後,立即護理其吸好初乳,使仔豬獲得抗病能力。為了仔豬發育整齊,固定奶頭時將仔豬放在中間奶頭,仔豬放在後邊,幹等豬放在前頭,同時注意觀察,防止仔豬被壓死,踩死。
(二)補料關
補營養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健壯,增強抗病力的重要措施。仔豬生後容易缺鐵而出現貧血。補鐵的方法。一是注射“增血素”,在仔豬生後3~4天,每頭仔豬在頸部肌肉或腿部注射2毫升,就能滿足鐵的消耗量。“增血素”是廣州軍區後勤部飼料添加劑研究所研製的新產品。二是取用硫酸亞鐵2.5克,硫酸銅1克,兌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過濾後給仔豬口服,或用棉花球塗在母豬奶頭1,讓仔豬吮吸,三是取深紅粘土盛放在淺盆中,放在仔豬活動的地方,讓仔豬舔食。
補精料:仔豬生下6~7天,開始長牙,喜咬東西,可喂小顆粒飼料(如炒熟的豆類、玉米等),並用盆裝清潔飲水,放在牆邊,讓仔豬喝。第8~10天可用豆粉、米粉、麥麩、魚粉(少量)等精料,調成稀粥,每天定時哺4~5次。開始時,如果仔豬不喜歡吃,可將料糊塗在母豬奶頭上,讓仔豬吸吮。12天之後補料要加入0.3%翠竹牌添加劑,另外,喂一些多汁的青飼料。
(三)斷奶關
小豬出生後,根據實際條件進行斷奶,廣大農戶一般采用雙月斷奶。斷奶前3~5天和斷奶後10天,必須特別加強飼養管理。仔豬有戀母性,斷奶工作應慢慢進行,逐步減少每天喂奶次數。斷奶後半個月至一個月內,要做到四不變:即飼養員、飼養組成、飼養方法、豬欄不變。然後,按仔豬個體大小和體質強弱,分群飼養。
(四)注意防病
仔豬出生10~20天得白痢較多,要特別注意,防治見第五章。仔豬出生後20天,注射豬瘟疫苗,在609齡轉群時必須注射豬瘟、丹毒、肺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