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農產品信息收集和利用(3 / 3)

(4)注重反饋將已經種植或養殖的農產品在網上發布銷售信息,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並不是說一上網就能找到買家、就會有訂單。前麵所介紹的江蘇省豐縣華山鎮謝集村農民孫厚田,上網發布銷售人參果苗和獼猴桃苗就是比較成功的例子。目前,該縣農民通過上網來銷售農產品已蔚然成風,他們都非常重視每一條反饋信息,講究“生意不成人意在”,江蘇省阜寧縣農民在江蘇農業網上發布供應元雜交苗豬信息後,間隔了個把月時間,福建一客商與他們聯係,他們千方百計吸引客商,在該縣苗豬交易市場的支持配合下,福建客商一次就購買多頭苗豬。由於他們注重反饋信息,重視每一位客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吸引了全國各地許多客戶前來洽談、購買。

(二)農產品信息收集和利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農產品上網銷售的確能帶來很多好處,如了解信息,擴大影響,提高農產品的產銷率,還可以賣一個好價錢。然而,如在某些方麵不加以注意,不但得不到較高的經濟效益,反而有可能在經濟上遭到損失。因此,在農產品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方麵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對網上信息應多加思考

應該說在眾多的農業專業網站和商務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大多數是真實的,但畢竟也有缺乏真實性、滯後、不適用的信息,甚至是虛假的信息。所以,我們對網上的有關農產品的信息應多加思考。

首先,應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在網上了解信息,應先選擇網站,一般來說政府及其部門辦的公益性網和知名度大的商務網站發布的信息比較真實;再看一下該網站發布的信息有沒有出處,就是有沒有注明信息的來源。其次,應辨別信息的時效性。看一下選擇的網站是否經常更新信息資源,如果某個網站更新不快,幾天甚至十幾天、幾十天才更新一次,這樣的信息時效性就不強;同時注意一下有沒有發布的日期,如沒有發布的日期,此條信息的時效性也不會太強。再次,應辨別信息的適用性。所選擇的信息雖然具有真實性、時效性,但是沒有適用性,也是不可取的。這裏就涉及一個因地製宜、因人而異的問題。中國地域遼闊,南北之間消費習慣、品種規格等方麵的差異都較大,在收集與利用農產品信息上都要思考其適用性的問題。如江蘇農業網曾發布了這樣一條信息:“六合縣雄州鎮蔣灣村農民經紀人謝德林,將本地薺菜收購後進行無根、無泥、無黃葉、無雜質處理後外銷,已與上海、無錫等菜場、賓館簽訂了多個銷售合同,僅此一項,全年可獲收入萬多元。他還從江蘇農業科研單位引進了起薹慢、體形大、產量高的雜交薺菜良種,免費供應給周圍農民種植。”據了解,沒有幾天江蘇農業網的工作人員就接到好多電子郵件,其中有許多是涉及適用性方麵的提問。

2.自己運銷應考慮成本核算

通常在網上發布農產品銷售信息是為了吸引客商,實現銷售。在許多情況下,在網上了解到某一農產品銷區批發市場的價格較高以後,就可以采取直接運到銷區市場進行銷售的方法。如前麵提到的江蘇農業網通過跟蹤全國多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蔬菜價格得出結論:產地和銷地蔬菜差價較大。其中說到:“蒜薹銷區市場的東北地區和南方城市價格較高,齊齊哈爾、牡丹江、福州、廣州、深圳等地蒜薹批發市場價格都在元/千克以上,齊齊哈爾元/千克,廣州、深圳元/千克,福州元/千克,而徐州等地市場僅在元/千克左右。”乍看上去徐州的蒜薹批發市場價比齊齊哈爾、牡丹江、福州、廣州、深圳等銷區蒜薹的批發市場價高出元/千克以上,如果是自己種植的可能會超過元/千克。假如不很好地進行成本核算,盲目地將自己生產的蒜薹運到這些城市去銷售,很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很簡單,運輸、過橋過路、進市場交易、食宿等都會產生費用,一次運銷的量過少的話就會收不抵支。另外,如果你發布的某一農產品信息,客戶有了回應,要求你立即發多少多少貨到某某地方時,也應注意費用問題,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