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第147章 癡兒求索思佳人(3 / 3)

趙亦嘴巴張了張,卻是許久不曾開口。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陛下定然要讓靖寧侯死了。

臥榻之位豈容他人覬覦?

陛下雖然寵愛蘇貴妃,但對於已故皇後的舊情卻從來不曾減弱,這也是為什麼哪怕太子再怎麼混蛋,卻始終不曾被廢黜的原因。

當初二皇子黨出聲,陛下便以婚許之事予以警告;而如今誰曾想,這被用作警鈴的東西,卻生出自己的意誌,欲助皇帝防範之人一道,企圖扭轉他的意旨,企圖改變皇儲,這又讓皇帝如何忍得?

然而一邊是心頭寵愛之人,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另一邊則是無幹緊要甚至多次僭越的異心臣子,後者自然是被首先選擇犧牲掉的那一個——或許也不算是無辜的犧牲,這種種罪行加起來,也是該當落得這般下場。

但是二皇子黨在朝中占據不少勢力,蘇貴妃在民間的聲望又極高,若是將這些事情如實捅出來,如今尚算平靜的朝中隻怕便會被鬧得天翻地覆。

所以為了將危害降到最小,為了不讓皇族為人所詬病,所有的罪責便必須要由靖寧侯府來承擔。

恰逢此時,曾經已然被兼並的北族餘孽漸起,滲透出欲要複國的企圖,這才有了靖寧侯府通敵叛國的罪名。

但這並不代表,蘇貴妃和二皇子便可全身而退。

“為了再次警告蘇貴妃和二皇子黨,陛下不避華碩與靖靈郡主的婚事,讓他負責查辦這件事。這樣一來,堵住了他求情的出路,反倒讓他親自動手,將這已然盟約的盟友和曾經的嶽父送至終途,伺候必然會讓一部分二皇子黨心生寒意——陛下這一箭雙雕之計,實在太狠太利落,卻也著實巧妙。”

安國侯捋了捋胡須,抬眼望著自家兒子:“所以你說,在如今這關鍵的時刻,你去求情,會怎麼樣?而靖寧侯自己的所作所為,又是否值得你這般?”

趙亦雖救人心切,關心寧蓮的安危,但是卻並非是非不分的混沌之人。

聽完這些話,他也明白,若是換做自己,也定然不會放過靖寧侯,可是……

抬起頭來,帶著幾分祈求,趙亦看向自己的父親:“可是,爹,寧蓮是無辜的。這一切都是靖寧侯的過錯,寧蓮什麼都不知道,更不曾參與其中,能不能求求陛下,放過寧蓮,好不好?”

“斬草不除根,必生後患,你這又是何必?陛下雖平和好言,但在這些事情之上,是從來決絕狠厲的,你莫要拂逆鱗而上。”安國侯好心提醒。

十幾年君臣,對於晉帝的性格,沒有人會比安國侯更熟悉,更明白。

“爹,寧蓮是孩兒歡喜之人,亦兒活了這麼些年,從未歡喜過任何一位姑娘,可是如今卻歡喜寧蓮。您和母親鶼鰈情深,當年皇祖父不照樣不看好你們的婚事麼?若不是母親的堅持和爭取,若不是您不曾放棄,便不會有今日的我。所以父親定然比旁人更懂亦兒的這份心意,所以孩兒求父親成全。”趙亦跪在安國侯麵前,帶著前所未有的認真與誠懇。

聽著趙亦的話,看著他端正的跪禮,安國侯頗有動搖。

當年自己和平寧的婚事,確然可以說也是被萬人阻撓,可是幸而他們堅持到了最後,這才有了如今十幾年的恩愛相守,所以對於兒子的這番話,他也著實有成全之意。

可是誅九族的旨意,是陛下的意思,又要如何,才能獨讓寧蓮躲過此劫呢?

靜言沉思,安國侯仍在思索,但趙亦等候許久,卻得不到父親的答案,隻當父親仍舊不答應,因此咬了咬牙,道出一番令安國侯差點要大罵的話來:

“若是陛下可以放過蓮兒,孩兒願意帶著她隱居世外,哪怕是再不踏入晉國都可以。若是陛下不願放人,那孩兒便隻能劫獄或是劫法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