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被400整除。(能被100整除但是不能被400整除的,不是閏年。)
閏月
為了避免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間順序顛倒的怪現象,於是用“閏月”來協調,以保證農曆年的春季為正月到三月,夏季為四月到六月,秋季為七月到九月,冬季為十月到十二月,這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公曆月份大小的簡便記法
公曆月份的大小一般很難記憶,有一種幫助我們記憶的方法是:一手握成拳頭,除拇指外另外四個指頭的關節,在靠近手背的地方,形成四個凸起和三個凹窩,用凸起的代表大月,用凹窩代表小月,從凸起處開始數:1月大,2月小,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這時數到最後一個凸起了,繼續折回去: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這種方法對於辨別大小月非常方便。
公曆2月為什麼是28天
在公曆(格裏曆)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為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即一回歸年,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裏,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
星期的由來
星期製最先出現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後經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被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製也隨之而來。
在歐洲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是以“七曜”來分別命名的。七曜即: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
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也不一樣。埃及人把土曜日作為一星期的開始;猶太教則以日曜日開始,而伊斯蘭教則把金曜日排在首位。在我國,最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直到民國才改為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
一周為什麼是七天
星期的起源與月亮的周期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七天大約是月亮繞地球一周所需時間的四分之一。
一星期的七天原是從拉丁語中直接轉變過來的。在拉丁語中,星期日為“太陽日”,星期一為“月亮日”,星期二為“火星日”,星期三為“水星日”,星期四為“木星日”,星期五為“金星日”,星期六為“土星日”;法語直接采用拉丁語的名稱,隻是把星期日改成了“主的日”;而其他國家,則是以神的名字來命名。中國是在8世紀時由於明教的傳入而有了星期的觀念,並用“七曜”來分別命名,直到民國。
一周七天的不同稱謂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一周有七天,但表示的方法卻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在中國,一周是用數字來表示的。而在英語裏,卻是以神而命名的。
在這裏,除了星期六是來源於羅馬的薩圖恩神以外,其餘都是來源於北方諸神。
星期日:Sunday,對基督徒來說,這一天是耶穌的複活日,所以,星期日代表安息,也就是休息的日子,後來,西方教會和政府在製定休息的時間時,就把這一天作為了每個星期的假日,直到現在仍然被很多國家所采用。
星期一:Monday,原本是指月亮日,也就是Moonday,但後來發展成了現在的Monday。
星期二:Tuesday,這個稱呼來源於北歐神話裏的戰神,相傳,他在製服擾亂世界的狼精時,曾被咬斷一隻手。
星期三:Wednesday,源自風暴之神“Woden”,他就是前麵所提到的犧牲了一隻手的戰神之父。他在領導神族與巨人族戰鬥時,用自己的右眼與巨人族換取了“智慧”甘泉,還深入到地層中,偷取了“詩”的美酒。Wednesday就是西方人追念這位神王而創造的。
星期四:Thursday,又叫“雷神日”,是由雷神(Thor)的名字而來。相傳,有一個名叫Thrym的巨人偷走了Thor的大鐵錘,說想要要回鐵錘,必須以愛神Freya為交換。Thor十分惱怒,就男扮女裝穿上Freya的衣服去見Thrym,巨人以為是真的愛神來見他,於是就把鐵錘交給了Thor,Thor立時揭開假麵,把Thrym給殺了,而他也拿回了自己的武器。
星期五:Friday,是北歐神話裏的女神,她主管婚姻和生育,所以,這個日子對北歐人來說就代表著幸運,但對基督徒來說卻是耶穌的受難日。
星期六:Saturday,是來自於農神Saturn。
地球小常識集萃
1.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當前的調查顯示,大約在9億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時。
2.10億年前,月球離地球更近,那時一個月才20天。目前,月球仍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3.據科學家測算,平均每秒鍾會發生100次閃電,不過這隻是擊中地麵的閃電。
4.任何一分鍾裏,圍繞著我們的地球都有1000多次雷暴,引起6000多次閃電,它們中的許多隻發生在雲層裏。
5.當火山爆發時,熔岩中分離出來的氣體會產生一種被稱為浮石的岩石,這種岩石裏麵有許多氣泡,它們可以在水中漂浮。
6.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
7.地殼的厚度不同,海洋處較薄,大洲下較厚。地球內核與地殼為實體;外核與地幔層為流體。不同的層由不連續斷麵分割開,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地殼與上地幔間的莫霍麵——不連續斷麵了。
8.地球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們所居住的隻是整體的一小部分。
9.就整體看,地球的化學元素組成為:鐵34.6%、氧29.5%、矽15.2%、鎂12.7%
鎳2.4%、硫1.9%、鈦0.05%,地球是太陽係中密度最大的星體。
10.地球有一個由內核電流形成的適度磁場區。由於太陽風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場和地球上層大氣引發了極光現象。這些因素的不定周期也引起了磁極在地表處相對地移動;北磁極現正在加拿大北。
11.地球隻有一個自然衛星——月球。
12.地球的大氣由77%的氮,21%的氧,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組成。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幾乎都被組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被活著的植物消耗了。
13.光年是長度單位,即光一年走的路,不是時間單位。
14.地球距離最近的恒星——太陽有4.24光年。
15.地球赤道圓周長約40 076.598千米。
16.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
17.月球繞地球一周,要27天5小時5分43秒。
18.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
19.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要23時56分鍾(實際上一天不足24小時)。
20.月球圓缺變化的周期是29天12小時14分3秒,就是農曆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