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群體之中,不管到什麼時候,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已經滲透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不善溝通或溝通無效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和困擾。

在工作中,如果你不能和同事、下屬進行適宜的溝通,那麼你們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工作就不能順暢開展;如果你不能和上司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上司就可能對你產生偏見,就會影響你的前途;如果你不能和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你的工作就不會有成效。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反之,如果我們不能和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生活就不會和諧快樂。

溝通使我們了解對方的想法,相對應的做出恰當的回應,使彼此之間的利益達成一致,融洽交際氛圍。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國春秋時期,就有晏嬰與齊景公進行有效溝通,設計除掉公孫無忌、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勇士的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有公孫無忌、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勇士,他們皆有敵萬人之勇,立下許多功勞。但這三個勇士自恃功勞過人,非常傲慢狂妄,別說一般大臣,就連國君也敢頂撞。

當時晏嬰在齊國為相,對這三位很是擔心。因為他們勇武過人,但沒什麼頭腦,對國君也不夠忠誠,萬一受人利用教唆,則必成大患。晏嬰與齊景公商議,決定設計除掉這三人。

一日魯昭公來訪,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嬰獻上一盤新摘的、鮮美的大桃子。宴畢,還剩下兩隻桃子,齊景公決定將兩隻桃子賞給臣子,誰功勞大就給誰。當然,這就是晏嬰的計謀。

若論功勞,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隻有兩個,怎麼辦?三人各擺功勞,互不相讓,都要爭這份榮譽,其中兩個先動起手來,一個失手殺死另一人後,自覺對不住朋友,自殺而亡,剩下的一位見鬧成這個樣子,三人為了兩隻桃子而死去兩個,不願獨活,也當場自殺。

這樣,齊景公就去掉了心頭大患,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人一旦失去了溝通,就會被人利用,就會做出衝動的事情,這個血淋淋的實例不但說明了衝動的殺傷力,更重要地說明了缺少溝通的危害性。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通過這個橋梁人們傳達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的意願。所以溝通是相當重要的。生活中沒有溝通,就沒有和諧;事業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工作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機會。

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周遊列國,遊說講學。路上經過一個小國,因為國內大旱,遍地饑荒,幾乎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饑。大家都餓得頭昏眼花,於是,顏回讓眾人休息,他親自去附近的另一個小國買回了食物,並且忍著饑餓給大家做飯。

不消片刻,米飯的香味就四散飄出,饑腸轆轆的孔子,禁不住飯香的誘惑,就緩步走向廚房,看看飯是否已經好了。不料孔子走到廚房門口時,隻見顏回掀起鍋的蓋子,看了一會,便伸手抓起一團飯來,匆匆塞入口中。孔子看到顏回的舉動,心中頓生一股怒氣,想不到自己最鍾愛的弟子,竟然偷吃飯!

顏回雙手捧著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端給孔子時,孔子正端坐在大堂裏,沉著臉生悶氣。

孔子看到顏回手中的米飯說道:“因為天地的恩德,我們才能生存,這飯不應該先敬我,而要先敬天地才是。”顏回說:“不,這些飯無法敬天地,我已經吃過了。”孔子心生不快,生氣地說:“你既知道,為什麼還自行先吃?”顏回笑了笑:“我剛才掀開鍋蓋想看飯煮熟了沒有,正巧頂上大梁有老鼠竄過,落下一片不知是塵土還是老鼠屎的東西,正好掉在鍋裏,我怕壞了整鍋飯,趕忙一把抓起,又舍不得浪費那團飯粒,就順手塞進嘴裏。”

聽到此處,孔子恍然大悟。原來有時連親眼所見的事情也未必就是真實的,真實,隻靠臆測就可能造成誤會。於是他欣慰地接過顏回捧給自己的飯。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溝通的重要性。如果顏回沒有和孔子及時溝通,那麼孔子就很有可能會錯怪顏回,並且對他失望,認為他是一個行為不端之人;而顏回自此也就不能得到孔子的厚愛。這樣的結果對誰都不公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是的,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必須具備的能力,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維係好人際關係,拓展我們的視野;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讓我們及時了解一些信息和動態,可以促進我們開啟成功之門。

溝通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出了個人的能力。著名的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後,我們每人仍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那麼彼此交換後,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思想。甚至,兩種思想發生碰撞,還可以產生出兩種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任何人的知識、技能、直接經驗都是有限的。隻有憑借溝通來獲得別人的寶貴經驗,才能擴展自己的視野,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

“溝通是個無底洞”管理大師湯姆?彼德斯說,“人類的本性就是這樣,為了使溝通更有禮節一點,時間更短一點,你必須努力與別人反複溝通。”溝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溝通卻是萬萬不能的。

溝通是合作的基礎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可能僅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功。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也不在於你擅長什麼技術,而在於你能否找到相關的人士來幫助你。一個企業家要取得成功,必須與別人合作,建立一支有效的團隊;一個普通的職員要想在職場中如魚得水,也必須學會如何與同伴一起工作。當今社會中,不會與人交往的入,幾乎寸步難行!

掌握基本的溝通與合作技巧是每個人應該有意識學習的。成功的人大多數都具有與人合作的精神,因為他們知道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辦成大事。

日籍美國人基思,雅馬希塔,剛剛年滿三十六歲時就讓世人對他的“地震般變化”刮目相看。惠普、梅塞德斯——奔馳、美國公共廣播服務團隊(PBS)、柯達、索尼、迪斯尼、網景和IBM這樣的世界頂尖團隊都成了他合作團隊的客戶。如果沒有獨到而有效的方法,那些大團隊怎麼會心甘情願地掏腰包呢?《財富》雜誌和《快速團隊》雜誌對他進行采訪後才知道,他的自立名言隻有簡單的幾個詞而已:遠景、溝通、文化、品牌、客戶經驗和領導。

請注意,這幾個詞無一不與“溝通”和“團結”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內在聯係。這就說明,溝通能產生不盡的力量,團結能使事業興旺發達。

溝通的字麵意義是“使兩方通達”。即主方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使對方了解自己的意願。為了使溝通產生力量,主方不光要“腦勤”、“手勤”,還必須把溝通程序做細、做深、做透,做到雙方達成共識。

各人的觀點、立場難免有不能共通之處,但若能善用溝通的力量,及時調整雙方利益,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就能夠使雙方形成一種合力,這種合力就是一種新的、更大的力量——合作。

當回溯人類從伊甸園的原始生活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今天所經曆的滄桑曆程時,會發現人類能發展成為今日之人類,一是勞動,二是溝通。

勞動,除了體力勞動外還包括腦力勞動,即思考對人類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然而,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的前期,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畢竟都是屬於人類的個體行為。溝通的作用不但在於它可以提升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使人類個體能力充盈起來,更重要的是它能集聚能力,產生合作,這種合作而產生的力量遠遠超過個體能力的簡單累加。

溝通合作涵蓋麵很廣。它可以使兩個人、三個人乃至幹百萬人的力量彙聚在一起,甚至可以使幾代人的力量彙聚在一起,向著人們向往的目標前進。溝通解決了人類個體所不能為、一代甚至幾代人不能為的目標,使人類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善於與人溝通的人,一定是善於與人合作的人;反之,不善於與人溝通,則一定不善於與入合作。溝通是合作的基礎。一個團隊的領導必須懂得運用溝通的方法,保證同事們最大限度的合作。拒絕溝通,也就意味著拒絕與別人合作。

舉例來說,殺毒軟件行業便是一個需要時時刻刻與合作夥伴進行聯絡的行業。團隊必須使客戶時刻了解新的病毒、威脅和攻擊的動向。時間在此就是一個關鍵因素,僅僅將警告和通知發布在團隊網站上是遠遠不夠的。殺毒軟件團隊需具有前瞻性地直接與客戶互動或是通過合作夥伴網絡確保客戶真正得到保護。當這種聯絡流程受到破壞,導致終端用戶無法及時獲取信息的時候,他們就將麵臨災難性的數據丟失和代價高昂的故障停機時間。不過,出色的聯絡流程使他們得以維護股東的利益並創造忠誠、滿意的合作夥伴和客戶。這些,全是溝通的功勞。

被譽為“用人之神”的日本鬆下電器團隊前總裁鬆下幸之助這樣認為:“願不願與人合作是一個人具不具備管理者基本素質的問題,而善不善於與人合作則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問題。如果你想領導一個團隊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就需要這支做後盾的隊伍是高效的。當然,合作並不是靠命令來實現的。人們在完成合作任務時,如果僅僅是因為害怕,或者是出於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被動地去做事,那麼,這種合作在很多地方是不會令人滿意的。因為,這樣做便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這種精神——心甘情願的合作態度,對團隊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心甘情願的合作態度,正是依靠溝通的手段來實現的。

通過各種手段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便得到支持與配合,這就是溝通的內涵。通過溝通,力尋積極的思想,力排一切消極因素,達成共存的雙贏基點,就有了社會和諧與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

總而言之,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人合作,必須致力於有效的人際溝通。

把握溝通的脈搏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溝通能力已經成為人才競爭的重要素質之一,它是人們取得成功的基石,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曆史上,善於溝通的人很多:觸龍說趙太後,力挽狂瀾;蘇秦善辯,名揚六國;晏子使楚,口才驚人;孔明善談,舌戰群儒;近代,孫中山、魯迅、聞一多、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都是善於溝通的高手。國外,古羅馬哲學家和文學家西塞憑借非凡的溝通能力躋身政界,成為羅馬的檢察官和執政官。可見,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和溝通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個人在科學上有了重大發明,卻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則勢必無法讓人知曉他的創新之處。

溝通是富有技巧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我們要熟練掌握溝通的各種技巧,好好把握其相關得注意事項,以達到最好的互動效果。因此,我們在溝通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溝通之前要拋棄成見

我們總會用一些特定的詞語來形容周圍的同事、上司、客戶,如細心、豪爽、大方、聰明、自私、小氣,等等,無論是褒是貶,我們已經在無意之中把自己的思想“囚禁”在一個固定思考模式中。這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使我們的溝通也帶有局限性,嚴重阻礙我們與他人的交流。因此,在與他人交流和溝通之前,一定要拋棄固有的偏見和固執,用多角度的眼光來看人看事。這樣你會發現他人的風格和特質變得更加立體化、豐富化,而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更加廣闊、牢固和協調。

溝通時要換位思考

亨利?福特曾說過:“假如說我有什麼秘訣可以分享的話,那就是如何去想辦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從他的觀點著手,就如同是自己的想法一般。”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在與人溝通的時候,要想與對方達成一致意見,就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