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去她那裏去的次數很多,可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我和她之間巨大的鴻溝。我無法理解她為什麼要讓自己過得那麼累,我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她濃濃的不快樂。她對工作要求的一絲不苟,不能容忍一點偏差,她對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非常敏感,自然也是不能容忍一點對她的評論,她雖然已經和一千公裏外的男朋友分手了好幾個月,卻又時刻關注著前男友的動態,她一麵相信前男友的心裏永遠的愛著她,離開他根本沒有辦法生活,而另一麵又堅決相信自己和前男友沒有未來。
我試圖去感染她,試圖去帶給她笑容,讓她去相信生活本來簡單,可是卻無一例外的失敗了。我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在她那裏卻變成了不思進取。
當她再一次因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之後,我又一次成了不思進取,不會生存的反麵教材。看著她激動的雙眼,發起脾氣來昂著頭的氣勢,我知道,是我選擇離開的時候了。
我可以有我自己的選擇,我選擇不再去她那裏。
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我注定了終究是這樣一種性格,終究無法讓所有人都對我滿意。
我開始把自己完全的投入到工作裏,為了開拓市場,開始不停地走過省內大大小小的城市,鄉鎮,拜訪過一個又一個簽約的經銷商,同時也拜訪著其他品牌的經銷商。
我開始體會到旅行的感覺,從一個地方走到下一個地方,每天見著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也許會有人問我,是不是旅行會讓人的心胸開闊了呢?我回答不上來,也許我會這麼回答他:“都說住在海邊能夠讓人心胸開闊,可是據我所知,很多日本人都住在海邊啊,可是結果呢?”
對我來說,坐在大巴車上從一個地方去到下一個地方的路上,看著窗外不同的景色,對目的地的期待,是最能讓人心平氣和的,但是到了下一個城市以後,剩下的就隻有出貨,出貨,每個月幾十萬的任務量,以及每一個孤獨的晚上。
幾個月以後,經理對我的工作提出了他不滿意的地方,按照經理的說法,我的腦子很快,很有想法,培訓的時候進入角色很快。但是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強勢的,是帶著血性的,而我的性格,卻無論怎麼培訓,怎麼培養,都不夠強硬。
我沒有任何的反駁,我想起了一個新開發的鄉鎮經銷商,我們給他畫了一個很大很圓的餅,向他描繪了一個美好的賺錢的前景,可是一個四萬人口的鄉鎮,他一次性進的這麼多貨又能夠往哪裏賣呢?最終我在那裏呆了七天幫助他賣貨,而耽誤了去拜訪別的經銷商的時間。
中午,被談完話,失落的我自己一個人在公司外麵的小飯館解決溫飽問題。想起了以前在網上看到的一種說話,說是大學生剛畢業走向社會的時候都會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會什麼,自己能幹什麼,一般這種情況會持續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裏,運氣不好的人會總是碰壁,然後在不斷的碰壁中思考,思考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幹什麼,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然後,慢慢地去努力,去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