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成吉思汗可謂春風得意。
鎮服倔強的主兒乞人後,又有很多人投奔過來,讓他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原在主兒乞部棲身的富翁帖列格禿領著三個兒子古溫兀阿、赤剌溫孩亦赤、者卜客也來投奔成吉思汗。
古溫兀阿把兩個兒子木華黎、不合來領到成吉思汗麵前,托付道:“給你做看門的奴隸。如果不好好地看守門戶,割斷他的腳後筋;給你當看門的仆人。如果不盡力地看守門戶,挖出他的心肝。”
赤剌溫孩亦赤也把兩個兒子統格、合失領到成吉思汗麵前,托付道:“給你固守著黃金的大門。如果離開了,就要他的命;給你謹守著寬廣的大門。如果離開了,就挖他的心。”
這些富翁來投奔,說明不光貧民階級,就連富人階級也看好成吉思汗,認為隻有他才能保護他們的財產和生命。
成吉思汗勢力的穩步壯大,引起了他的仇家們的強烈不安,也引起了一些雖說沒仇、但為利益著想、不願看到他強大的部族的警惕。
這些部族有:以巴忽溯羅吉為首的合塔斤人,以赤兒吉把阿禿兒為首的撒勒隻兀惕人,以合隻溫別乞為首的朵兒邊人,以阿勒坦、劄鄰不合為首的塔塔兒人,以土格馬合為首的亦乞列思人,以綽由黑、察合安為首的豁羅剌思人,以迭兒格克、額篾勒為首的弘吉剌部人,以古出兀惕、不亦魯黑罕為首的乃蠻人,以脫黑脫阿的兒子忽禿為首的篾兒乞人,以忽都合別乞為首的斡亦剌惕人,以塔兒忽台、豁敦斡兒長、阿兀出為首的泰赤烏部人。
他們終於糾集在一起,高喊口號,要打倒成吉思汗。
1201年,他們在阿勒灰聚會,斬馬相誓為盟,推舉劄木合為古兒汗,共商議討伐成吉思汗和王罕的大計。
想想也挺有意思。昔日恨不得合穿一條褲子的結拜兄弟,如今分別被推坐到兩個敵對集團首領的位子上。就是想顧念舊情,也身不由己了。
豁羅剌思人豁裏歹把這個消息報告給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聞聽,火速通知王罕。
王罕立刻起兵,與成吉思汗會師。
聯軍決定迎擊劄木合,沿著客魯漣河進發。
成吉思汗以阿勒坦、忽察兒、答裏台為先鋒,王罕以桑昆、劄合敢不、必勒格別乞為前鋒。前鋒之前又派有三組前哨,一組在歸列禿,一組在徹克徹兒,還有一組在赤忽兒古。
派往赤忽兒古的哨兵來報告:“敵人來了。”
為獲得準確敵情,成吉思汗下令迎擊。
阿勒坦等先鋒連夜進軍,在闊亦田與敵方先鋒遭遇。
劄木合派出的前鋒是阿兀出把禿兒、不亦魯黑罕、忽禿、忽都合別乞。
因天色已晚,雙方約定天亮開戰。
這場戰爭以劄木合一方敗北結束。導致劄木合戰敗的原因是什麼呢?《蒙古秘史》裏講的就有些神乎其神了:不亦魯黑罕、忽都合別乞二人有呼風喚雨的法術,可是一施展,*卻襲擊了自己的陣營。成吉思汗的部隊趁機掩殺過來。劄木合等人商議:“是不是我們惹怒了長生天?”如此一想,軍心自然亂了,全軍潰逃。而且各逃各的。
好不容易凝聚到一起的反成吉思汗的力量,就這樣又恢複為一盤散沙。
據我分析,導致劄木合失利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人心不齊,也沒法齊心。這些部族各有各的算盤,很難精誠團結。加上劄木合煮人玩的汙點,使他喪盡了威望,根本不能服眾。推舉他當大汗,不過是為反成吉思汗的共同目的。
二是對成吉思汗的畏懼心理。說是對成吉思汗的畏懼,還不如說是對長生天的畏懼。當時的草原人都非常迷信。成吉思汗手握蘇魯錠(凝血)出生,在人心中已經有了“戰神”的神秘的色彩,加上豁兒赤關於“天地神命你為國主”的輿論推波助瀾,足以在他的敵人心頭播上恐懼的種子。而且這顆種子,隨著他勢力的日漸強大,會愈發茁壯,恐懼感也就愈發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