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溫馨的走道 (1 / 2)

這個故事是市建築公司的工程師老鄭講給我聽的。他說,他們公司在拆除城西一個大雜院的同時,還挖掘出一個感人的市井故事。鄭工程師還說,這個故事和建築學有點關聯,要不是這個大雜院偏西處有一條起通風作用的黑幽幽的走道,整個故事就沒有情節了。

故事的女主角阿莉女士和她的夫君阿俊當然就住在這個大雜院裏。一樓一底,寓所外觀挺舊,房內卻布置得漂亮而溫馨。刮風時,樓壁和地板會發出嘎嘎嗚嗚的響聲,但樓房決不會馬上坍塌下來。夫妻倆年紀均遇而立之年,結婚數年,感情篤深,尚無子女。故事結束時,他倆已有了愛情結晶。也許是老鄭擔心會引起聽者的誤會,先把“底”給抖了出來。

老鄭的話題當然離不開那條在建築學上稱之為“通風道”的走道。50多米長吧,窄窄的,幾乎整日沒有光線,又沒有裝路燈。為了敘述方便,老鄭把這條黑幽幽的“通風道”簡稱為黑道,“形成這個結構,是老房子設計者出於通風方麵的考慮。”不知為什麼,老鄭再三作如是解釋。

這條黑道可直通商業點密集的城中心。所以,膽子大的人,如需要去城中心做什麼事、買點什麼東西,就直接穿過50多米長的黑道,既省時又省力。否則走出大雜院再繞道,則要走好長的一段路。

大雜院裏敢走黑道的倒有幾家,有一、二位還敢在深夜獨自走,膽子特大。但阿俊夫婦倆不敢沾黑道的邊。走黑道次數最多的是住底樓的機床廠翻砂工阿模。“他所在的工廠在黑道盡頭的那個方向,上下班走黑道可節省大量時間。”老鄭點燃一支煙,吞雲吐霧起來。下麵的情形是他隔著煙霧講述的——

阿俊和阿莉結婚已有三個年頭,尚未生育,吃了許多藥也沒啥效果。但這些一點也不影響他們和鄰居們友好相處,反而使大家對彬彬有禮的阿俊和嫵媚溫柔的阿莉生出幾絲憐憫之情。

翻砂工阿模是底樓鄰居劉嬸的二兒子,年輕、豪爽、健壯,飄逸,但並不飄浮。一天,阿模喝得半醉時,對同廠的酒友說:“咱們大雜院那個漂亮的阿莉……沒有懷上孩子……是因為生性懦弱,不敢走黑道……如果敢走,我相信她準能懷上個胖小子……”

“此話不知怎麼一來,居然傳回到大雜院來。”我望著煙霧中老鄭的臉,合理地作了想象。

老鄭拍拍我的肩膀,說:“你蠻有靈氣的,果真如此。”

他接著說。這天傍晚時辰,大雜院的居民外出的外出,未歸的未歸,顯得格外冷寞。阿俊也有外差赴省城了。偌大的一片老宅隻留下阿莉一人。她喝了一小盅白酒,就決計單人走黑道了。這條黑道有點彎彎曲曲,寬度僅一米許。地是泥地,兩壁是牆皮斑駁的老牆;走十幾步就有一、二根結實的木柱支撐其間;頭頂上是蒙滿灰塵、懸有蜘蛛網的地板。她一步一步往前挪動著,心怦怦亂跳。一種不知道是什麼玩意的聲響從耳際掠過。在耳際斥過的還有風和她心底虔誠的願望。“突然,她愣住了,心差點兒要跳出喉嚨:一個人影從她的對麵慢慢逼近。嬌小的阿莉幾乎要癱倒在地的時候,被一雙強壯的手臂攔腰抱起。”老鄭的話戛然而止,他又摸出一支煙,點燃,深深地吸了一口。

我插話:“抱起阿莉的我肯定是翻砂工阿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