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的前半生主要是教書授徒,接觸的都是一些青少年,因此,徐光啟對青少年懷有特殊的感情。張溥這次進京應試,考中了進士,文章深得徐光啟欣賞。

張溥坐定後抱歉地說道徐大人已升為大學士了,我早已知道這一喜訊了。本應早點來恭賀徐大人的高升,隻是晚生進京後,一直忙於應試,脫不開身11府上祝賀,請徐大人多多原諒!”“你還來道賀呢!我這個大學士隻不過是個空名罷了!”徐光啟感歎地說道。

確實是這樣,當時內閣一直為首輔周延儒、溫體仁等人把持,他們對上竭力奉承拍馬,騙取崇禎帝的歡心;對下排擠打擊異己,壓迫敲詐平民百姓。他們入閣比徐光啟都早,徐光啟沒有辦法,非常苦悶。隻是當他回到家裏,坐在那蠶豆大的油燈下,埋頭於曆書的審訂工作時,臉上才露出一點笑顏。

“這對我來說倒也是大有好處的,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曆書的編纂工作。曆書的編纂不抓緊時間也不行,元朝郭守敬在49歲時就編寫成了一部新曆法《授時曆》。如今自己已是白發蒼顏的70多歲的老頭了。可是《農政全書》還沒有刊印,而《崇禎曆書》還有幾十卷沒有修訂好。因此,還得抓賢”。

徐光啟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他壯心不已,決心早日把曆書編好,奏請皇上頒行全國,為國家和百姓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此,他把主要精力都投人到了天文研究和編製曆書工作上。到崇禎六年九月,徐學啟審訂了60卷曆書,並且交人謄寫。

就在徐光啟抓緊時間繼續審訂最後的30卷時,他突然病倒了。太醫檢查發現病情比較嚴重,他臥床休息。但是,徐光啟沒有聽太醫的話,仍然在床上繼續審訂曆書。

徐光啟病情越來越重,他躺在床上,心中老想著應該給子孫後代留下有價值的東西。北魏賈思勰留下了一部係統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宋朝沈括給後世留下了一部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夢溪筆談》,本朝李時珍也給後代留下了一部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想到這裏,他讓人把他扶起來,用顫抖的雙手給崇禎帝寫奏疏。他竭力主張調山東參政李天經接替他領導曆局工作,接著列舉了曆局主要人員的業績,請皇上嘉獎以資鼓勵。

第二天,崇禎六年(1633年)十月七日,徐光啟的病更重了。這就發生了本書開頭的那一幕。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吃力地吩咐孫子一定要想法把《農政全書》整理好,了結他的心願。就這樣,徐光啟鞠躬盡瘁,為發展我國的天文曆法、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貢獻了自己畢生精力。徐光啟死後,明朝為了表彰他的學識品行,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號“文定公”

在整個古代和中世紀的曆史±,中國科學在全世界始終占有非常先進的地位,&出了極其光輝燦爛的貢獻。但是,自從文藝複興以來,科學在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大步前進,相比之下中國的科學就開始逐步落後了。然而,這個落後與先進並不是絕對的。以古典力學體係為標誌的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出現,要比西方晚整整兩世紀。但是另一方麵,在相應於近代科學的方法論上,那時在中國卻已經露出了苗頭。這一點特別鮮明地表現在徐光啟的身上。在這個意義上,徐光啟可以稱為我國曆史上最卓越的科學思想家之一。

高度的科學水平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必須立足於前人已經達到的水平之上,善於吸取和總結前人的經驗。徐光啟一方麵會通了當時中國和西方的科學傳統和成就,一方麵又融合了書本理論和生產實踐的新知識,所以能達到一個劃時代的科學高度。徐光啟的科學思想,是在他總結中國古代科學成就,攀&西洋科學知識並且結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通過他自己長期的研究和試驗而形成的。

徐光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在我國科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