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考中順天府第一名舉人之後,第二年參加會試落榜,於是回到了家鄉,仍然以教書為生。他一麵教書,一麵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農業生產勞動。在農業勞動過程中,他逐漸加深了對勞動人民的感情,進一步加強了對農學的興趣。

萬曆二十八年年),一天傍晚,徐光啟正在田地幹活兒,突然聽見兒子徐驥喊他:“阿爸!阿爸!有人找你。”徐光啟忙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到家一看,原來是多年不見的好友董其昌。

董其昌打量了一下徐光啟,隻見他髙高的額頭,兩道劍眉又濃又黑,烏黑的眼睛炯炯有神,但是臉給太陽曬得黝黑,一身土布衣脤上沾著泥土。這時,董其昌對徐光啟說:“你這舉人這個樣子,不怕人家笑話嗎?”

徐光啟嚴肅地說:“舉人又怎麼樣?一個國家的根本是農業。沒有農夫勞動,靠什麼活?依我看,農夫真了不起。”說到這裏,他停了下來,把話頭一轉,“老兄匆匆趕來,一定是有重要事情吧!”

董其昌說:“正是,我是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的。前幾個月你托人帶信給我,讓我打聽一下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下落。”

“你是說已經打聽到利瑪竇的下落啦?”徐光啟不等董其昌說完,忙問,有點驚喜。

“對,利瑪竇的下落弄清楚了,目前他在南京。”“太好了,我明天就去南京拜訪。”徐光啟非常興奮。

這樣,徐光啟連夜整理行裝,第二天一早就到南京了。

南京是明朝初年的都城,稱為京師,後來明成祖時遷都北京,就改為南京,南京一帶稱為南直隸。

徐光啟到了南京,打聽了一下天主教堂在什麼地方,便急急向教堂方向走去。教堂坐落在一個小山丘上,蒼鬆翠柏,肅穆幽靜。來到教堂,徐光啟見門開著,便走了進去,看到迎麵掛著一幅聖母瑪麗亞的畫像。

這時,一位神父走了過來,問徐光啟有什麼事,徐光啟說是來找利瑪竇傳教士的。由於利瑪竇正在會客,神父便把徐光啟領到一間屋子裏喝茶。這個神父非常健談,滔滔不絕。於是,徐光啟從這位神父口中知道了利瑪竇和天主教的一些情況。

利瑪竇和郭神父都是羅馬教皇派到中國來傳教的教士。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產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一帶,後來傳到希臘、埃及、意大利和高盧(今法國)等地。基督教內部常常發生矛盾,後來分裂成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小派別。

天主教的中心在意大利,教廷設在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城北角梵蒂岡。在有天主教徒的國家,設大主教區、主教區和堂區。天主教神職人員除教皇外,還有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紅衣主教一般擔任羅馬教廷的重要職務或駐外使節,大主教、主教和神父等分別掌管教會的大主教區、主教區和堂區的教會事務。羅馬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間的代表”,在信仰和理論上,“永無謬論”,歐洲各國國王都得對他俯首聽命。

可是,教皇的腐朽封建專製統治,受到國王和人民的反抗。於是,16世紀興起了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內頑固反對宗教改革、抗拒一切新思潮新科學的人,1534年創立保教皇的封建組織耶錄會,1540年得到教皇正式批準。它的宗旨就是要重振羅馬教會,重樹教皇的絕對權威。耶錄會強調會士絕對效忠於教皇,無條件地執行一切命令。會士必須服從森嚴的紀律,取消會士必須住修道院、穿僧衣的規定,通過開辦學校、擔任封建王侯的“神師”(即懺悔神父)等方法,滲入社會和各國宮廷,拉攏並影響統治階級中的顯要人物以及知識分子等階層,擴大羅馬教會的政治勢力。

耶穌會一方麵訓練一批有學問的教士,對付當時自然科學的挑戰;另一方麵派遣大量傳教士到南北美洲、亞洲、非洲各地進行活動。利瑪竇和郭居靜等就是耶穌會派到中國來開辟新教區的人。

利瑪竇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中部馬契拉塔城,父親是經營藥材的商人,原名瑪太奧,利奇,從小勤奮好學,青年時代攻讀了哲學、法學、文學,精心研究自然科學,不但對數學、物理學、天文學、醫學有精深的造詣,而且擅長製造鍾表、日晷,善於繪製地圖和雕刻。1582年30歲的瑪太奧利奇,在神學院結業後,奉耶穌會的派遣,從意大利繞道好望角,飄洋渡海,經印度到中國傳教。

他先到達我國的澳門,第二年來到廣東肇慶創建教堂,並在這裏住了7年。為了便於和中國人交往,他根據意大利文名字的發音,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利瑪竇,還仿照中國取名號的辦法,號西泰。他學會說中國話,穿中國服裝,和漢族官吏、知識分子廣交朋友,會客時也按照中國當時的禮節打躬作揖。他刻苦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成為一位有名的漢學家。1589年,他在韶州建立天主教堂,傳播天主教。後來經江西南昌南京。徐光啟見到他的時候,他到中國已經有19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