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攜蘭蘭先行翻山越嶺於陰平小路處等侯。
果有一日,鄧艾等槌繩而下,那守軍寨內早已空無一人。趙文乘鄧艾發楞之際,輕聲打了個佛號:“鄧將軍別來無恙乎?”鄧艾一見是趙文,知道趙文乃是太師座前紅人,忙跪下叩頭:“壯士在上,受末將一拜!”
趙文好生矛盾,若以自己本領,眼前這疲憊不堪的幾千人恐怕一個也活不成。但兩軍交戰,各為其主,這些士兵可謂炮灰了。
鄧艾見趙文神色不愉,心中暗思,這趙壯士深受太師恩寵,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宣稱見趙壯士若見他,是萬萬得罪不起的。但自己部已彈盡糧絕,同樣萬萬耽擱不起的。
原來鍾會與鄧艾兩強互不能存,鍾會雖職位略高於鄧艾,但知道鄧艾不受其轄,那太師布置亦隻是說彼此商議,互相協調。鄧艾提出陰平偷襲,鍾會不以為然。鄧艾心中暗怒,下定決心偷取成都。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裏下寨,有人報鍾會說:“鄧艾要去取成都了。”鍾會笑鄧艾不智。
鄧艾一麵修密書遣使馳報司馬昭,一麵招集諸將於帳下問道:“趙文今天乘虛去取成都,與大家立功名於不朽,爾等肯從乎?”諸將應道:“願遵軍令,萬死不辭!”鄧艾先派了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執斧鑿器具,凡遇峻危之處,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大隊軍馬前行。鄧艾自己帶兵三萬隨後進發。約行百餘裏,選下三千兵,就彼紮寨;又行百餘裏,又選三千兵下寨。這樣自陰平進兵,至於巔崖峽穀之中,共費了二十餘日,行了七百餘裏,皆是無人之地。
鄧艾沿途下了數寨,隻剩下二千人馬,來到一處叫摩天嶺所在,馬已無法走了,鄧艾隻好率眾人步行上嶺,卻見那五千開路壯士盡皆哭泣。鄧艾一了解,才知道此嶺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鄧艾對大家說:“我軍到此,已行了七百餘裏,過此便是江油,豈能後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與大家來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貴共之。”見大家精神振奮,願效死命,鄧艾便令大家先將軍器扔下去。然後鄧艾取來毛氈自裹其身,先滾下去。副將有氈衫者裹身滾下,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
好不容易下得山來,正自驚訝又見一個大空寨。卻碰到本朝大紅人趙壯士。
鄧艾躊躇半天,見趙文始終未出聲,回頭見自己部眾已是強駑之末,不可再行逗留。隻得硬著頭皮上前拱手道:“末將斷炊棄水,三分之二弟兄在途中或喪生懸崖峭壁,或走散途中,隻剩下這兩千人馬,已是疲憊不堪氣可鼓不可息呀,尚請壯士鈞旨早落!”
這時蘭蘭從後麵過來,遞給趙文一封信,信是火漆密封。趙文當作鄧艾麵撕開,隻見一白綢上麵大筆書道:“大魏鄧艾至此,不可妄殺吾國一人。漢丞相孔明。”鄧艾大驚,忙問蘭蘭此信從何而來。蘭蘭看了趙文一眼,道是剛剛從空中飄落的。鄧艾一聽,忙跪地起誓,不妄殺蜀國一人。
趙文暗自好笑,這隻是趙文的一個計謀,那信是趙文自己寫的。到這個時代最大的好處,是近一年來,趙文的毛筆字突飛猛進,可能與功夫精進有關,一筆字甚是了得,比不上王羲之,但後世一些大家可能已不在話下。
蘭蘭不知從哪兒弄來兩杯酒,對趙文道:“阿文,鄧將軍等也辛苦了,不若你們二人喝了此杯,再做決斷吧!”趙文笑笑,接過蘭蘭遞過的一杯酒,鄧艾趕緊接過另一杯酒,倆人對視一眼,碰杯一飲而盡。
趙文但在沉吟如何有個兩全其美之法,忽覺渾身懶洋洋的,一點兒勁也沒有,神功一運,卻飄飄然無從著落。趙文心中忽然雪亮。
那鄧艾見趙文仍然沉吟不語,亦不敢稍動。這時蘭蘭倒說話了:“鄧將軍還不快去油江,失去時機,可來不及補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