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2 / 3)

蔣子龍與張一弓的藝術所長,有時又表現為他們的所短。蔣子龍的作品,具有一種客觀描寫的真實力量。作家在把自己的人物置於自己熟悉的工廠環境時,是駕馭自如的;而一旦觸及到人物性格賴以形成的工廠以外的社會環境,筆力有時就不夠渾厚。人物性格也還有某種類型化的痕跡。作家現在已將自己的視野由工廠擴展到整個社會,《鍋碗瓢盆交響曲》就是這種實踐的最初成果。張一弓的作品,由於過於追求人物命運的戲劇性,有時就不免背離人物性格發展的軌道來寫人物的命運,以致削弱了作品的真實性。他筆下的人物行動性強,有力度,有亮點,但遠不夠豐富、複雜。同時,某些細節的過分渲染,也破壞了作品整體的美感。

諶容也是一直注重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作家。她用“陸文婷精神”,堅韌不拔地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行進。她的幾個中篇,不僅在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上不重複自己,而且在作品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創造上也不重複自己。她的《太子村的秘密》運用推理小說的寫法,來寫農村現實生活,別具一格。在同時代的作家中,諶容是有獨到之處的。

第二重奏——奮進者的人生

經曆過曆史浩劫的一代中國青年將向何處去?他們現在關注著什麼,思考著什麼,準備怎樣走完人生之路?青年們在探索,青年作家也在探索。今天的青年是昨天慘痛經曆的產兒,又是今天和明天的希望的耕耘者。路遙的《人生》、王安憶的《命運交響曲》、孔捷生的《南方的岸》和《普通女工》的發表,為曆史地、辯證地認識當代青年提供了新的啟示:青年們僅僅咀嚼和回味昨天的不幸是不行的,還要從曆史的因襲中掙脫出來,麵對現實,正視人生,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不懈地進行創造。人生,應當是奮進者的人生,創造者的人生,是給予人生者的人生。這就是回旋於青年作家這類題材作品中的主旋律。

從《驚心動魄的一幕》到《人生》,是路遙創作上的一個突破。《驚心動魄的一幕》是上屆中篇獎的獲獎作品,與其他獲獎的一些優秀力作相比,要遜色一些。作家是清醒的。名實有時不符。桂冠隻表明榮譽,並不完全反映它的實際價值。他感到有一種壓力,超乎尋常的壓力。他整整沉默了一年。這一年,也是作家抗爭命運,積聚才力,奮發有為的一年。他終於向讀者奉獻了《人生》,在當時較為沉寂的文壇,無異於發出了強有力的一聲震響了。路遙成功了。

農村青年高加林悲劇形象的創造,表明了現實主義的深化。他的存在幾乎顯示了曆史與現實、人與環境的全部複雜關係,有著博大、深邃的內涵。高加林形象在當代青年中是有典型意義的。他在事業上的進取精神,他對發揮聰明才智的強烈欲望,他對現代精神文明生活的渴求,表明了當代青年精神世界中正在萌動著新的社會要求。他身上的弱點和局限,也像他的美好的部分一樣鮮明、突出。現實環境中的不合理的因素,與他自身的弱點和局限互為作用,激化、抑製和鏽損著他的正當要求,終於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高加林走向人生的第一步雖然失敗了,但他為當代青年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所起的警策作用卻成功了!高加林形象的出現,預示著處在現實變動過程中,有著更加鮮明時代特征的新的人物的誕生。作家對當代青年的認識和觀察,較之以往反映青年生活的作品,又前進了一步。作家的另一部中篇《在困難的日子裏》的馬建強,也是一個在人生道路上頑強搏擊的青年形象。

無獨有偶。王安憶的《命運交響曲》,則從反麵提供了與《人生》同樣的認識價值。王安憶剛走上文壇時,她的創作才華甚至受到懷疑。她的短篇作品被有些人視作“文學殿堂裏一塊不起眼的磚石”。這兩年,她發表了六個中篇,充分顯示了她的創作才華,以及可以預期的發展前途。在《命運交響曲》中,作家創造了新時期文學中第一個知識分子的“多餘人”的藝術形象。韋乃川曾有過“卡拉揚”式的幻想,當現實的環境未能為他的創造提供更充分的條件時,他性格中的全部弱點便像沉渣一樣泛濫開來。他把一切歸咎於命運的不公正,一味等待,從不行動,生命一片空白。

最後,連思想也枯萎、晦暗了。與此同時,作家借助精致、奇巧的構思,將生命中另一種昂奮、激越的旋律引了進來,這就是作品中的青年形象“我”對命運的挑戰和抗爭。兩種旋律同時流貫整個作品,彙融、碰撞、排斥,最後點化成一個人生的哲理:人的命運由兩種力量促成,一種是外在的、客觀的,個人幾乎無法掌握和難以回避的力量;一種是自己性格、意誌和靈魂的力量。在命運所可能提供的條件下,可以而且能夠獲得創造的價值,從而戰勝命運。

有的評論家在論及王安憶的短篇創作時,認為它們的旋律和節奏總是由生活中微弱的音符構成的,是文學中的“輕音樂”。這種說法不是沒有根據,但也未必貼切。她的中篇創作,在選材上,仍取自生活中平凡之事,但致力於向深處開掘。作家的另一個優秀中篇《流逝》,由於對生活事件和人物內在思想所作的深刻的現實主義描寫,作品給予讀者的思想啟示實際上遠遠超出了作家自己點明的主題。《尾聲》寫了一個處在現實種種關係變動過程中,各種思想矛盾彙合的複雜形象魏團長,也有很高的認識價值。保持自己藝術上的長處,又在思想上走向深刻,這或許就是王安憶能比同時代的許多青年作家進步得快些的奧秘。

第三重奏——晚晴的光輝

當韋君宜將她的中篇新作《洗禮》、《夕陽賦》呈獻給文壇時,人們振奮了——原來,老一輩作家中,還儲存著如此豐厚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才力!晚晴的光輝,也是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