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朝堂之上亂成一鍋粥。
楊士奇橫眉冷對這些同僚們的指責。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了起來。
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懦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記》裏的話語,在這一刻,淋漓盡致的體現。
彼時的楊士奇,內心無比強大,毫無畏懼。
在場的所有人中,隻有朱棣心裏知道楊士奇的舉動來源。
自從上次支持自己推行一條鞭法,朱棣明白這是受到了那本什麼狂人書籍的影響,使得這位楊大人思想發生了轉變。
不過上次僅僅是在議事房,今日朝堂卻是所有文武大臣都在場,如此情況下,楊士奇仍然不顧同僚的非議,敢站出來替咱孫兒說話,還是需要一定膽魄的。
朱棣心裏已經將其納為自己的心腹,下次有空得把他那本什麼狂人借來看看,什麼書後勁這麼大。
有了楊士奇站在前麵,朱棣再無心理負擔,於是做出自己的抉擇。
“朕也支持此次決議,軍戶製雖是先皇所立,但是政策的推行應當根據不同的環境處境而及時做出調整。”
沉默許久的朱棣開口道,如洪鍾一般的聲音,讓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眾人都目光有失落,有不解,也有喜悅。
“瞻兒和楊愛卿說的都很好,如今我大明需要一支強大之師,此次倭寇能夠橫行到我腹地金陵,已經將軍戶製的弊端展現無疑,若是在不改革,怕是下次賊人就不是出現在這金陵城外了。”
這一番話,讓準備反駁的大臣失語。
因為這是剛剛不久發生的事情,一支沿海劫掠的倭寇,區區數百人,沿海離金陵卻有千裏之遠,是如何能夠一路橫行無阻的。
這個結果在明顯不過,大明軍隊,確實出現了問題。
但是朱棣接下來的話,大家夥兒就有些聽不懂了。
“諸位愛卿,我們萬事萬物都要辯證的去看待,舊的事物消亡,往往意味著新事物的開始,軍戶製同樣如此。”
“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曆否定、肯定、在否定的過程,隻有經過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我們推行的各項舉措才能夠更加合乎實際情況。”
朱棣一邊回憶著《馬哲》書中的各個原理,一邊向群臣們進行闡述。
“既然對軍戶製已經加以否定,諸位就無需再有異議,楊愛卿,現在一條鞭法趨於穩定,你們內閣繼續就今天的征兵新措施擬定好章程,和咱孫兒朱瞻基一起實施便可。”
見到皇上已經做好定奪,群臣們也都不再繼續爭論。
退朝之後,朱高熾叫著準備回去的朱瞻基,連忙問道,“我的好大兒,你剛才大殿之上為何如此衝動,突然妄議朝政,你要嚇壞你爹啊。”
朱瞻基卻是一臉平靜,“爹,你放心,皇爺爺不會拿我怎麼樣的,我知道他會同意我的提議。”
“為何?”
“因為否定之否定......”
回去後的朱棣,看了一眼已經閱讀完的《馬哲》,這本書盡管內容苦澀深奧,但是在他深夜細讀之下,卻是受益非多。
仔細一想,自己也是許久沒去‘孟記書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