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間,劉孟的話語再次在朱瞻基的耳邊傳來。
【記住,首先要保證軍人待遇,不能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一是保障咱們軍中兵士的待遇,提高他們軍餉,武器裝備一律一律由朝廷提供,不需要向以往那樣由軍戶自己出,同時如果服役時間到達後,發放一筆退伍費,對於戰場中犧牲的將士,給其家屬每月發放相應口糧,保證家屬們的基本生活。”
【還有就是當兵得有社會地位不是?解決他們後顧之憂,這樣當兵才會鐵了心在軍營好好幹!】
“二是提高咱們大明軍人的社會地位,對於兵齡較長的軍士,在無戰事的情況下,給予一定假期讓其返家探望。對於退伍回鄉的軍人,可以優先從事衙役、鏢師等相關工作,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在軍中訓練。”
【最後無論百姓亦或是軍人,都以成為軍人為榮,一人當兵全家光榮,這上戰場不得給你哢哢往前衝!】
“三是增加將士們的榮譽感,各地縣府通過聘請說書人,在私塾開展課堂等方式,給百姓們講咱們明軍將士英勇殺敵的無畏事跡,讓百姓們覺得從軍是一件無比光彩的事。同時設立一定數量的軍事學堂,軍中表現優異的士兵可以送進去進一步學習軍事知識,從而成為軍官。”
劉孟的話語回憶完畢,朱瞻基的建議也話音落地。
“以上便是瞻兒的三條建議,如此一來,孫兒相信大明百姓們,一定會踴躍報名參軍。”
看到自家侄兒邏輯嚴謹的樣子,不知其背後有高人相助的朱高煦有些懵了,沒想到自己本想有意去刁難一下,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朱棣也有些不敢相信,這些話竟然是出自自己孫兒的口中。
難道,果真是三月未見,當刮目相看?
朱棣陰沉的臉上,也似乎露出一絲笑容。
朱瞻基此刻則是心中不禁感慨道,當初那玉佩抵押的不虧,這孟記書店,這仙童劉孟,都是讓自己受益匪淺。
而此刻站在一旁的楊士奇,漸漸的察覺出了一絲不對勁。
這朱瞻基平日裏除了練武以外,就是雅尚翰墨,平日裏除了喜歡騎馬射箭,就是尤工於山水、人物、走獸畫作。
單單論才華,那是沒得跑的,可是論這深謀遠慮,能夠提出如此具有創造性的建議,絕不是他朱瞻基能夠所為之的。
難道,朱瞻基也是’狂人‘不成?
朱棣同樣心裏也不斷加深疑惑,雖說自己平日裏十分喜愛這位孫兒的聰慧,但是同樣那也不過是舞文弄墨,舞刀弄槍這些罷了。
一個念頭從他心裏冒了出來,難道自己的孫兒也去過了‘孟記書店’?
但仔細一想,很快又給推翻了。
不可能,山中的‘孟記書店’隻有幾人知道,馬三保一直負責內監,平日裏也多伴隨自己身邊,他不會和孫兒說的。
楊大人這些時日都和兒子朱高熾一起忙於稅賦之事,平日裏都忙的不上不下,更何況自己曾交代於他,自己的手段楊士奇是知道,一個文人也沒膽這麼泄露出去。
算了,先把眼前的事解決了吧。
雖說瞻兒今日言行有些古怪,但是其剛才提出建議平心而論實屬良策,但是畢竟有違祖宗之法,還是探探其他大臣的建議。
於是繼續不動聲色的說道。
“剛才瞻兒所說,不知在場的大臣們,誰讚成,誰反對啊。”
朱高熾看著麵麵相覷的眾臣子,知道他們一時間拿不定主因,隻因不明朱棣的真實態度如何,何況這還是推翻太祖祖製的措施,誰敢輕易冒頭啊。
就在朱高熾認為此事最終會不了了之的時候,一個聲音突然出現。
“臣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