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司景文先生純屬偶然,但這偶然中又蘊含著必然。我是搞文學的,他是搞書法的,我們的藝術之間沒有距離。
我曾不止一次地沐浴著司老書法的洗禮,聆聽著他那侃侃而談的講座,如飲甘醇,如癡如醉。他用書法詮釋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倡導樂觀豁達的處世哲學;他用書法傳遞著國學的精髓——他,是文化傳播的使者。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竟有著如此旺盛的精力去耕耘他的書法園地,將退休生活打理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他在很短時間內便出了一本專著——《景文書畫》(廖靜文題),收錄的作品內容豐富、色彩絢麗:有莊重的楷書、飄逸的行書、奔放的草書,還有沉穩的隸書和古雅的篆書。他的書法在傳統基礎上有發展、有創新,莊重而不失靈活,飄逸且神采飛揚,既奔放流利又沉穩活泛,古雅中散發著濃鬱的現代氣息。他兩天兩夜不休息,激情滿懷地完成了氣勢磅礴的《蘭亭序》,其別具匠心的設計深深地刻上了強烈的個人符號。
司老接下來又閃電般注冊了景文書畫院。2009年3月1日,保定博物館曆史地見證了司老書法事業的巔峰、記錄下他藝術創作的輝煌:全國30多位書畫家被聘為該院的顧問和名譽院長,形成強大的明星陣容;10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和業內知名人士親臨祝賀,200多家廳級以上單位發來賀電、賀信,1000多人熱情參與。本次活動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及帶來的文化現象即使在保定學術界也頗為罕見。
司老在開幕式上飽含深情地說:是保定這片沃土、保定的父老鄉親哺育了我,我不能辜負國家對我的培養,不能辜負保定人對我的抬舉。我沒有任何本領,但大家給予這麼高的評價,這是對我的厚愛。中國有句古話“鳥乘風而飛動力在風,魚乘水而遊動力在水”,請放心,我一定要努力學習,要在字帖上學習古人的東西,要在大自然中學習大自然的美。保定城雖然不大,但走遍全國我發現還是保定文化底蘊深,人傑地靈,強手如林,不愧是古代名城。花不盡開、月不盡圓,因為花開之後要凋謝,月圓之後要殘缺。我們決不讓書畫院凋謝和殘缺,要用謙遜和清醒的頭腦去做大自然做不來的事情,要用優秀的人格、高超的藝術和深厚的學問“三大利器”去永葆書畫院的光輝。
景文書畫院的成立旋即在保定掀起了一股熱浪,同時也奠定了司老在中國書畫界的地位,他由此聲名鵲起。隨之那麼多省市單位發來邀請函,那麼多家電視台爭相報道,那麼多省級以上領導虔誠索字,使其書法倍受關注,收藏之風愈演愈烈。
5月10日,景文書畫院與安州書畫院、山東聖府書畫院牽手保定博物館,共同舉辦了兩地三院書畫藝術交流活動,社會各界共計100餘人榮譽出席。聖府書畫院院長、孔子第75代後人孔祥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三院領導和著名畫家冉江、於寶楨及書法家王鳳梨、朱明義等近十人紛紛當場獻藝,保定晚報、保定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此盛況進行了專題報道。
5月15日至5月27日,司老受邯鄲市邀請,在邯鋼等七個單位進行了為期10多天的書法巡回表演。邯鄲市文聯及有關機構專門成立了“迎司景文協調辦公室”,並在邯鄲賓館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宴上,司老還乘興講述了《周易》中的“數、理、相、占”。巡演期間,司老為“荀子堂”題匾,為兩位軍政要人題字贈書,為荀子中學的老師們講了一堂國學課。表演書法時,他那灑脫流暢的姿態和近乎天人合一的境界,博得了滿堂喝彩和經久不息的掌聲。難怪有人說,看司老寫字,如行雲流水、陰陽生輝、頓挫張弛,歎為觀止矣!當地一位領導欣然歎道:我也是搞書法的,專於隸書,認識司老之前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家,今天見司老師才知道了中國書法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