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簡陋的草房裏,勾踐、範蠡、文種三人圍在一起坐在草地上商議著事情。勾踐鄭重地看了兩人一眼後說道:“夫差千裏躍進進攻齊國大勝,有意與晉國爭當霸主,現在吳都姑蘇空虛,不如就此北上伐吳如何。”
範蠡尚未說話,文種已經先開口了。文種聽後說道:“王上,現在尙不是對吳作戰的時機,聽說伍子胥已經在返回吳國的途中,而且吳國實力尚存,雖然近幾年來吳國連年征戰但是國內連年豐收,民心尚固,反觀我越國,自從戰敗後雖然修養生息了數年,但是還是沒有恢複,所以現在還不是對吳做戰的時機,對吳作戰必須一擊必中,不然吳國一旦反擊,後患無窮。”勾踐聽後將目光轉向了範蠡,範蠡見狀點了點頭說道:“文大夫所言很對。”勾踐聽後點了點頭說道:“那我們繼續按既定的方針行事吧。”
數天後,吳軍進軍至繒,派使者召見魯哀公,要求魯國進貢百牢的貢品。魯國的權臣季康子(即季孫肥)派子貢去說服太宰伯嚭,太宰伯嚭要求季康子去覲見他,雖然貢獻了百牢給吳國,但是季康子拒絕了此事,他覺得吳國不成氣候,最終是無法稱霸的,用不著怕他。但同時他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守衛邊防。
當時吳國國力強盛,想要稱霸中原,於是先試探中原諸侯。魯國哀公七年,“魯哀公會吳於鄫”。當時,吳國就所要百牢,說:“人家宋國都已經獻了百牢,而你們魯國以前也獻過十牢給晉國的大夫,現在我們大王不過是要你們貢獻區區百牢,給還是不給啊?”魯國大夫景伯說:“當初,晉國以其強盛的力量嚇唬我們,索取不合禮法的貢獻。如果貴國以禮相待,那麼就按照常數給您,如果貴國學晉國那樣威脅我們,那隻好給百牢之多咯。所謂周之王也,製禮,上物不過十二;本該按禮法辦事,但是您若是堅持要的話,那我們小小的魯國也不敢不給。”
吳國得到魯國貢獻的百牢,自信心爆棚,吳國的太宰嚭就想讓魯國的權臣季康子到他跟前來獻媚一下。季康子覺得這蠻夷之國肯定不能稱霸,就不甩他,讓子貢去推了這事。太宰嚭很不爽,“所謂國君大於道路,你們魯公都在這兒,你說你們季孫肥做臣子的,怎麼就不舍得走幾段路過來呢?這是不是於禮法不合啊?”
子貢就說:“豈以為禮?畏大國也。大國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豈敢棄其國?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為飾,豈禮也哉?有由然也。”子貢說得就很鏗鏘了:怎麼敢為禮啊,某個大國(你們吳國)都不依禮法辦事,我們自然要跟著學了。再說了,我們國君都在這裏了,那作為國家重臣,我的家主季孫肥怎麼敢輕易離開魯國呢?(那會讓國家空虛而無防守)再說了,您吳國老祖宗太伯用周禮治蠻夷,但是他弟弟(你們吳國的直係祖宗)卻學了蠻夷的那一套,什麼紋身啦斷發啦,還裸露身子,也敢說依照禮法做事?”
這之後,吳國在齊魯的南麵又搶掠了一番之後就撤兵南歸了,不是夫差不想趁機北進與晉國爭當霸主,隻是糧草將盡,將士思歸,再加上楚國在吳楚邊境上有所動作,所以夫差不得不撤兵南歸吳國了。
回到姑蘇的夫差,馬上又派伍子胥出兵攻打楚國,伍子胥不負眾望再次打敗楚國。姑蘇城頭,夫差摟著西施眺望北方。夫差興奮地對西施說道;“不久的將來寡人要讓諸侯臣服在你我的腳下,讓周王也來覲見你我,美人,你覺得好嗎。”
西施回眸望向南方越國的地方轉瞬而逝,然後說道:“大王南征北討多年,臣妾不要那萬裏江山,諸侯來朝,隻願大王身體安康,富貴榮華。臣妾看這姑蘇城還是數十年前修繕的,以周公的賢明尚且營建雒邑城以供王室,大王文韜武略不下周公,奈何屈居姑蘇漏城。”夫差聞言點頭稱是,於是命太宰嚭興修姑蘇城。
就在吳國撤兵南歸的同時,我和韓不信也踏上了出使吳國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