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聽後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吳國雖然強大,但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稱霸天下的地步,智大夫,我想讓你出使吳國拖住吳國的步伐,你意下如何。”
聽著趙鞅點了我的將,我心裏一片清明,討伐鮮虞,憑著今日我晉國的實力一定會大獲全勝,這樣不僅振奮軍心民心,同時也能提高在軍隊和朝野中的威望。出使吳國就不同了,拖住吳國談何容易,一個野心勃勃又擁有實力的人是那麼容易說服的嗎,成了也隻是為趙鞅他們成就霸業提供的助力,失敗了卻要承擔罪責。於是我對著眾人說道:“小子我年青學淺,更沒有獨立出使過別國的經曆,此事事關重大,事關全局,如果稍有不慎小子怕有負眾位叔伯的重托,小子願為副手隨同某位叔伯出使。”
趙鞅思考了片刻也認為現在不是對智氏動手的時候,於是又說道:“即然如此,那好,韓大夫你多次出使別國,就由你為正使,智大夫你為副使,一同出使吳國。”這時候一直默不作聲的魏曼多開口說道:“這樣不可,吳國為戳兒小邦,我國居然派兩位執政大夫出使,這不是讓吳國更加有恃無恐,助長他的野心嗎!”
趙鞅聽後說道;“魏大夫所言有理,但是事有兩麵,我們鄭重其事的一下子派兩位大夫出使,正是為了告訴吳國我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更是警告吳國,我晉國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如果他吳國識相就應該退回東南,不然也就隻能兵戎相見了,他吳國西有楚,南有越,不思腹心之患,卻千裏來爭,到時候一旦發難,千裏難及,吳國有夫差,誠不足為患。”
魏曼多聽後說道;“趙大夫這招厲害,想那夫差雖然野心勃勃,但也是有頭腦的人物,如果千裏躍進,穿越諸侯國土來與我爭鋒,勝負如何可想而知,如果想戰勝我國,也隻有學習當年破楚時候的戰法,現在我國已經有備,他定然不敢冒戰,即使他再大膽,敢來與我爭鋒,吳楚死敵,到時候他深陷我國,如果楚國再出兵,後果可知,所以他如果要稱霸天下,必然學習齊桓公和先君文公的做法,挾破楚滅越攻齊之危與我晉國爭當霸主,所以此行如此鄭重,也是向夫差表明我們的態度。”
此事議定,又講了一些細節的東西,最後趙鞅說道:“那麼就有魏大夫坐鎮京師,我率領大軍北征鮮虞,韓大夫與智大夫出使吳國。”眾人聽命後就離開了。趙鞅獨獨留下了韓不信。
韓不信見我等都離開後說道:“讓智瑤獨自出使吳國,憑著夫差的品性,此事一定不可能成功,正好利於我們削弱智氏的實力,怎麼你。”趙鞅過了片刻才緩緩地說道:“你難道忘了範氏和中行氏的事情了嗎,他們的叛亂之所以能夠持續八年之久,並不是他們的實力有多麼強,而是因為齊、宋、鄭、衛等諸國和鮮虞的支持啊。如果我們把智氏逼的太急了,他們趁這次出使結好吳國,到時候萬一他們裏外聯合,再加上那些始終對我國忌憚的諸侯,後果就嚴重了。再說出使吳國此事也非同小可,讓你為正使也是理所當然了。但如果不派他出使吳國,也就隻能隨我出伐鮮虞了,鮮虞如何你也是知道的,我們不能再增長智氏的實力了,讓其留守京師更是不可能,大成宮裏的君上心裏怎麼想的你、我最清楚不過了,當年平滅範氏、中行氏的戰爭,雖然智躒從中諸多阻擾,但君上也從中推波助瀾,所以思慮再三,還是讓他跟你出使吳國吧。”韓不信聽後點了點頭,之後又與趙鞅商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從趙府出來,我急匆匆地趕回了家,徐蘭溪已經回來了。進了議事堂,徐蘭溪說道:“那位白衣青年已經離開都城南下了。”原來姬潔來到絳都已經一個餘月了,但是始終沒有遇見昔日的他,現在聞聽其兄夫差已經攻破齊國,憑著他對夫差的了解,將來吳、晉之間必有爭執,她在這裏已經不**全,於是在權衡之下她決定南下回到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