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的巨型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兩千裏的運河已經將黃河和長江溝通,這是有人類以來從沒有實現的奇跡,它必將成為全國經濟價值最高的黃金水道。
朝廷設立的國家圖書館藏書達三十七萬卷,創中國曆代之最,楊廣親自主持編纂圖書三十一部,一萬七千卷。科舉製正式確立,大隋文治成就顯赫。
也就在這一年,隋朝大軍攻滅西方強國吐穀渾,在其故地設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正式將西域東南部地區納入了隋朝版圖之內。自漢武帝以來,還沒有人立過如此輝煌的武功,隋朝疆域擴大到極點。
已經連續四年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錢糧,可是財富仍然滾滾而來,人口不斷高速增長。這一年的統計數字彙報上來,隋朝疆域共有五百九十個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朝廷控製的民戶達到八百九十萬戶,全國統計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萬人。《資治通鑒》說:“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要明白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隻要與號稱中國第一盛世的“貞觀之治”做一下對比就可以知道了:“貞觀時代的田地開墾量隻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貞觀十七年的戶口不到三百萬,還不到大業年間的一半。”
麵對著大臣們送上來的連篇累牘的讚美和歌頌,楊廣心安理得。撫摸著自己胳膊上仍然年輕的肌肉,他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秦始皇隻留下了長城,他卻將給後世留下功在萬代、遠比長城更有實用價值的大運河。漢武帝遠通西域,可是卻從來沒能把青海變成帝國的一部分。隋帝國的人口數量,已經創了曆代之冠,國家財政實力也遠過秦漢……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可以算是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了。
對於大臣們呈上來的充滿了諛詞媚語的奏章,楊廣隻是淡淡地掃一掃,嘴角浮現出一絲不容易察覺的嘲笑:怎麼,這麼幾下革新,就這麼幾下功績,就值得稱頌為什麼“聖王之治”、“堯舜之業”嗎?
真是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
楊廣看壁上懸掛的大隋帝國的地圖,看著東北角的方向,“高麗,你就是朕下個目標。朕要這個天下,隻有朕一個人的聲音。我要這天,為朕而鑒。因為朕受命於天!”
“可這偌大的疆域交給誰呢?”楊廣不禁在自己心裏思索到“楊暕、楊杲,不行,不是嫡長子,楊倓嫡長孫,身份夠了,可惜還太小了。要是昭兒還在就好了。”一想起自己早逝的長子楊昭,楊廣心裏就是陣陣傷痛。忽然記起,長孫楊倓已經康複,自己這個爺爺到現在都沒有去看他,有點說不過去。看著麵前懸掛的地圖,楊廣心中有了計較。
“來人,封太子遺子,皇長孫楊倓為燕王。賞千金,賜良田千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