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戰爭前夕(2 / 2)

這次是家宴,坐在一起才四人,王離、管家、石秀和石山河,反正事情大家都看明白了,石山河也默認這個事實。今天王離把他叫來,他也知道,所以和妹妹談話的時候,大多都談談一些輕快的話題,而沒有提起出征的事。

這種容易傷感,氣氛很不好。聰明的石秀也沒有提,也是撿一些家常話談論,有時候還會咯咯的笑著。

一頓飯吃下來,倒是輕鬆不已,直到石山河被石秀叫去吩咐一些家事後,王離和管家才商量起今後的部署來。

“管家,我走了後,這裏便交給你。不論我那裏的情況如何,都必須把川東地區給拿下。我們的秘密部隊由你調動,我在劃撥五千人馬給你。用來在奪取後暫時性的守城之用,這些人都很可靠。”

王離用牙簽掏了掏牙齒,不急不慢的吩咐管家,現在很缺人手,但是他又不得不這麼做。四川必須在兩個月內拿下,到12年後,便可進行整頓並擴大兵力。

按照王離的設想,至少要有二十萬到三十萬的部隊作為野戰部隊,十萬的二線部隊作為地方防守之用。同時也是用來剿匪整個四川的匪患。

隻要緩過三四個月,大局已定後,其餘的事情可以慢慢的解決。按照他現在的政治綱領,得罪的階層太多,也很強大,正好以戰養戰,不斷用這些反抗勢力來練兵用。

以戰代練,雖然傷亡很大,但卻快速的讓士兵成長起來成為強軍的最佳捷徑,他沒得選擇。現在王離也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若是當時溫和一些,把內部矛盾延遲解決,然後在轉頭來處理列強的問題。

當時也是想當然,現在看到人才急缺,且因打擊麵擴大,導致沒有多少人願意投靠自己。現在手中有幾個人才,那還是他擄掠來的。

比如王人文這前任四川總督便是他截留下來,通過威脅和利誘等手段才哄到敘州。開始王人文很抗拒,經過半月的熟悉後,現才願給王離好臉色看。不過對王離的暴力和土匪作風依然記恨在心,若非用他家小來威脅,丫的,死老頭還真會硬抗到底。

李濤是一個同盟會成員,在王離奪取敘州後,不願意跟隨王離的革命黨都紛紛離開,不過都在他解禁封鎖後才離開。隻有李濤留了下來,且李濤家是主動交出土地,配合著王離進行土地改革的一家,最後被王離作為典型。還給了不少好處,主要是在敘州建立起來的各種工廠上的優惠。

最後一個便是師爺李恪這隻老狐狸,如今李恪做事是最勤快的一個。宣傳便是李恪目前當頭職責,瞧著小老頭精神煥發的樣子,心裏也是感慨不已。

說實話,李恪在語言和魅惑方麵還真是天才,可惜被埋沒了。敘州能取得百姓快速擁護,他的確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宣傳隊功不可沒。

最重要的是這家夥從來不在乎自己的手段是否正大光明,而是看其實效性和最後的結果,地方上那些土豪劣紳沒少被他陰。

若問在敘州誰最讓土豪怨恨,那麼李恪絕對排第一位,王離反而屈居第三的角色。第二的位置被管家摘取,出謀劃策是李恪,打手是管家。

在這些遺老遺少中,戲稱李恪和管家為王離身邊的兩條惡犬,但凡對王離不利的因素統統被兩人通過各種借口處理掉,手段血腥而惡毒。

兩人作為王離身邊的兩條惡犬,被看成古往今來中惡吏典範。敲詐與剝削,今天一個明目,明天一個明目。最可恨的還是管家和李恪兩人把百姓鼓動起,然後讓百姓進行公審,貶低這些反對派,視為滿清忠實之犬。

一個月的時間,整個敘州府地區中的地主階層,至少已經消亡了九層左右。其餘都是妥協或是直接舉手投降,不過兩人也很幹脆,但凡投降的人,瞬間得到了褒獎和高度的讚揚。

歌頌他們身在曹營身在漢的革命精神,豎立起一個個為了打擊和消滅這些反動派而臥底在他們中間。

前段時間遭受的委屈今朝得洗,一個核心為基本點,兩個中心為目標。即以我們要以王離為核心的領導,以經濟和軍事為中心,發揚廣大的商人投入到偉大的改革事業中來,積極建設富強的敘州。擴展覆蓋整個四川為目標;以軍事為中心,維護各階層據的利益,解放滿清韃虜的奴隸統治,為偉大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