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征川(五)(2 / 2)

送走幾人後,巡撫朱燮元獨自一人坐轎來到蜀王府,蜀王朱至澎早先一步在正殿等候他,朱燮元上前見禮後,蜀王忙詢問守城適宜。

“朱大人,成都城安危就擺脫你了,你可不要辜負全城百姓的期望呀!大人來此見本王,可有要事?”蜀王知道地方官員對見藩王很是謹慎,明白朱燮元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朱燮元也不羅嗦,直接道:“啟稟王爺,如今城內雖有軍士數萬,但錢糧不足,將士糧餉不發,下官擔心引得軍士不滿,望蜀王能速發府庫錢糧以解此憂。”

蜀王朱至澎立馬就苦了臉,上次借出去的錢糧朱燮元可還沒歸還呢,現在又要借取,此中的風險可是很大,不過想到山陝幾位王爺被俘的下場,他也隻能割肉了。

蜀王猶豫說道:“本王就先借三......恩二十萬兩白銀,朱大人你看如何?”

朱燮元抬頭看著肉疼的蜀王,繼續道:“那糧米.......”

“發糧米三十萬石供給軍士,這算本王無償捐送的。”

朱燮元難得讚賞道:“王爺真是高尚無私的人,不負賢王的美名,下官佩服之極。”

蜀王知道朱燮元是正直嚴謹的君子,曆來不善說奉承話,今日能得他稱讚,自覺很有麵子,臉上露出點笑容,很快想到叛軍已壓境,臉上又垮了下來。

朱燮元剛要問蜀王何時發糧草,外麵隱約傳來警鍾聲,兩人對視一眼,知道怎麼回事,不久蜀王府人來報,叛軍前部騎兵到達城外,正在環城查探。

******

武安在親兵簇擁下,遠遠看著高大的城牆,無數閃動的人影,心底泛出激動的神色,嘴角輕輕一撇,很是得意。

“許匠頭到了哪裏了?”武安隨意問道。

宋獻策道:“大都督,因川軍把持各個要道避戰,許將軍進展不順,隻能在順慶府一帶與其對峙。”

武安不以為意,他分兵作戰並不需許匠頭奪得太大功勞,隻是要在川東釘上一顆釘子,“快馬告訴許將軍,要他不要糾纏,立即率部西進潼川府,嚴密監控川東明軍動向,在我沒攻破成都城以前,決不能放一人一馬入成都府。”

宋獻策點頭答應,又道:“大都督,聽說山西明軍有異動?”

武安輕輕冷笑道:“不錯,看來明廷是想學那圍魏救趙了,哼哼,我倒要看看他們能耍出什麼花樣。”

宋獻策笑道:“朝廷上下烏煙瘴氣,探子回報那魏忠賢正在軍中安插親信,依下官看來,那小皇帝決不是明主,他打壓東林黨倒說的過去,但如此重用宦官可是得罪了天下讀書人,這可是犯了大忌諱。”說到這裏,住聲搖搖頭,“那小皇帝迷戀木工,這可真是荒唐。”

朱由校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肯定能成為一代名匠,曆史上說這小子手藝不錯。武安想到以後活捉了他,要他給自己製造木工製品倒很妙,又想到這木工小皇帝怕活不了幾年,隻是不知自己來了他的命運能否改變。

宋獻策偷瞥武安一臉賊笑,疑惑道:“大都督為何發笑?”以為是武安聽見明廷皇帝昏庸,因此得意。

武安掩飾幹咳一聲,正色道:“軍師,我以按你的計策行事,命各將去取成都附近縣城,如今就看怎樣才能以最小代價奪占此城。”

宋獻策皺眉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咱們可是取了那下下之策,這可是不得以而為之。”

武安側頭問道:“難道就不能取巧嗎?”雖然這次出兵的不是陝西最精銳的騎兵,但能少死人還是好的。

宋獻策想想道:“四川巡撫朱燮元上次以弱卒堅守數月,讓奢崇明數萬大軍束手無策,以此看他也是知兵之人,不好對付呀!”

武安也明白平常對策不能奏效,因恨聲道:“那就集中所有火炮攻其一角,我看這成都城能擋住幾日。”

“恩,先讓川軍見識大都督軍威,此後再事機行動,相信城中必有心思不堅定者。”

“隻能這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