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開卷: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三校〓〓285mm×210mm〓〓42字×37字〓〓B05E〖JZ〗〖HT24.DH〗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HT〗〖JZ〗〖ST2”F5〗(2019)〖ST〗〖BG(!〗〖BHDFG3*2,FK60mmF〗〖HT4”DBS〗〖STHZ〗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HT〗〖ST〗〖BHDG2,FK15mm,K15mm。3F〗出版社南大序號〖BH〗校〓次〓校份數〖BH〗錄〓入陳文件名〖BH〗組〓版張總頁碼〖BH〗圖〓片趙圖數〖BH〗校〓對版式〖BHDG2,FK30mm,KZQF〗送校日期〖BH〗聯係電話〖ST4HZ〗〖CS%0,0,0,60〗85992128〖ST〗〖CS〗〖BHDG4,FK60mmZQF〗〖HT6K〗〖HJ*2〗〓〓您對稿件的要求、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生產責任人孫誌洋聯係(13813855199)。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BG)F〗〖HT〗〖HJ〗〖HT4SS〗〖JZ〗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張為付主

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6

ISBN 9787305232138Ⅰ. ①江…Ⅱ. ①張…Ⅲ. ①服務業-經濟發展-研

究報告-江蘇-2019Ⅳ. ①F726.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77437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書名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

主編張為付

責任編輯王日俊

助理編輯秦露照排南京開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印刷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

開本880×12301\/16 印張 28.75字數 802千

版次2020年6月第1版2020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2138

定價480.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指導委員會

主任祁彪華仁海

副主任張瑞麗張為付

委員陸建康宣燁李興華楊向陽

原小能李杏

編輯委員會

主任張為付

副主任陸建康李興華宣燁

成員(按筆畫排序)

於〓誠〓王〓猛〓王竹君〓畢朝國許祥雲〓孫昌民〓孫〓俊〓孫〓巍楊向陽〓楊青龍〓李思慧〓李冠藝李逢春〓吳〓濱〓張月友〓張嶽然張〓莉〓張〓明〓周新建〓胡雅蓓徐〓圓〓徐夢鷹〓高〓俊〓戴開忠於誠王竹君畢朝國許祥雲

楊向陽楊青龍李冠藝李逢春

肖明霞吳思穎張月友周翔

胡雅蓓戴開忠戴曉芳

本書為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服務業重大課題、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PAPD)、江蘇高校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和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成果。

本書出版得到江蘇省服務業重大課題專項資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PAPD)、江蘇高校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和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現代服務業智庫”的資助。

書名: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

主編:張為付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南京開卷: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三校〓〓285mm×210mm〓〓42字×37字〓〓B05E〖MD(1〗〖HTH〗〖JY。〗〖MD)〗〖MD(2〗〖HTSS〗〖JY。〗〖MD)〗〖MD(3〗〖HTK〗〖JY。〗〖MD)〗綜合篇綜合篇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第一章2018年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概況

2018年,江蘇現代服務業按照“優勢互補、一體聯動、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搶抓國家戰略在江蘇實施形成的交彙疊加效應機遇,加快構築以南京、蘇州和徐州三大區域性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沿江、沿海、沿東隴海及沿運河四大服務業發展帶,寧鎮揚、錫常泰、(滬)蘇通、淮海城市群等多個服務業發展重要板塊,打造形成“三高地四帶多板塊”的覆蓋城鄉、產業特色鮮明、輻射強勁的現代服務業空間發展框架。2018年,江蘇服務業保持總體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產業規模繼續擴張,占GDP比重穩步攀升,內部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態持續向好。服務業領跑全省經濟增長,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中的動力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在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的同時,服務業在稅收貢獻、就業貢獻、利用外資貢獻等方麵均達到新水平。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新興行業和龍頭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彰顯。服務業龍頭企業加快成長壯大,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等新興行業增長勢頭強勁,現代服務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提升,商務服務業、道路運輸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五大行業的規上營業收入超千億元,與製造業發展呈現良性的雙向互動效應。陸建康,李興華,姚華榮,周正輝:數據剖析2018江蘇服務業高質量發展[N].新華日報,2019年2月28日(17版).

一、 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 服務業領跑GDP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標誌性轉變

2018年,江蘇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數據顯示,全省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72052億元,比上年增長79%,高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2個百分點。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10%,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占比65個百分點。

圖11992—2018年江蘇省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單位:%)

數據來源:2019年江蘇統計年鑒

根據行業大類增加值情況來看,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電業增長較快,成為拉動服務業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7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74%。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繼續放緩,增長18%,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

服務業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服務業用電量為8753億千瓦時,增長142%,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高出全社會用電量增速8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各行業用電量均實現正增長,用電量占比前三位行業增長情況分化。其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分別呈現151%和184%的較快增長,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用電量增速則回落至9%左右。其他行業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也呈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分別達到195%、188%和121%。

服務業稅收增速大幅提高。2018年,全省實現服務業稅收收入67880億元,同比增長174%,比上年大幅提高154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增速分別快於全部稅收和第二產業稅收59個、112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6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5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144%,住宿和餐飲業增長82%,金融業增長55%。服務業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比重為495%,已接近半數水平,比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

服務業行業貸款增速穩中有升。2018年末,全省投向服務業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476890億元,比年初增加45660億元,同比增長10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貸款餘額居前兩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餘額132027億元,比年初增加10169億元,增長8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貸款餘額116456億元,比年初增加9113億元,增長126%。兩個行業貸款增量占服務業貸款增量的496%,拉動服務業貸款增長53個百分點。

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突破50%。2018年,全省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28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成為拉動實際使用外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省實際使用外資的比重也實現新跨越,占全省實際使用外資的501%,占比較上年提高了72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成為優質外商資本投入的熱點領域,實際使用外資額為512億美元,其中,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呈485%、375%、139%的較快增長。

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攻方向,繼續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和互聯網平台經濟“百千萬”工程,積極發揮好重大項目、集聚示範區、領軍企業、綜合改革試點等關鍵抓手的輻射帶動作用。2018年服務業重大項目年度實際新增投資超過1300億元,切實拉動了全省服務業有效投資;125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吸納入駐企業約208萬家,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29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220萬人,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0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成為引領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 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漸趨完善,生產性服務業表現亮眼

全省各地大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優先發展,相應政策效應也在指標運行數據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商務服務業、軟件業和科技服務業都是較為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2018年,全省商務服務業總收入4473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綜合管理服務實現了216%的快速增長,人力資源服務、法律服務增速也較快,其中,人力資源服務實現收入7876億元,同比增長196%,法律服務增長124%。盡管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江蘇軟件業務收入增長放緩,但全年仍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7273億元,全省軟件企業超過7500家,實現軟件產品收入2430億元,增長84%;信息技術服務收入43556億元,增長82%。表1第三產業分行業產值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單位:%)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增加值GDP比重增加值GDP比重增加值GDP比重增加值GDP比重批發和零售業6559031016992681007470279880702394交通運輸、倉儲

和郵政業25911540270544392834563730976736住宿和餐飲業10944517118940171291321714068216信息傳輸、軟件和

信息技術服務業15795524187081272443223228825234金融業47236973530293766011137967838779房地產業3564445537554554429279565016545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4695538284533413451124538244845科學研究和

技術服務業884501399871141097811413508316水利、環境和

公共設施管理業4282706496670755191075915707居民服務、修理和

其他服務業10735316125945181507032017560720教育18665829219515312426573227504532衛生和社會工作1015451612308917141095191615151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5365608635640979579108634310公共管理、社會保障

和社會組織20039731237646342618653428802534數據來源:《江蘇統計年鑒2019》2018年,全省科技服務業領域亮點紛呈,特色鮮明,不少成果走在全國前列。全省科技服務業體量不斷擴大,總收入達到8045億元,同比增長11%,全省科技服務業機構總數達55萬家,從業人員數量125萬人。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機構平均年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全省共有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機構6177家,規模以上機構總收入達6558億元,占全省總數比重815%,規模以上機構平均年收入為106億元,規模以上機構從業人員748萬人。研發設計服務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全省共有研發服務機構26萬家,占科技服務業機構總數的475%,研發設計服務業收入達3728億元,較上年增長129%。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縣、區全覆蓋,各類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達到1500多家,從業人員3萬餘人,孵化器數量、麵積及在孵企業數均居全國第一。技術轉移服務日益活躍。全省建有省級高校院所技術轉移中心43個,設立技術轉移分中心近300個,舉辦活動近3000場,服務企業115萬家\/次。全省共有各類技術轉移機構近300家,2018年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元。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穩步提升。全省共有70多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獲批籌建的國家質檢中心達51個,全省擁有各類檢驗檢測實驗室2萬餘家,涵蓋了各主要專業領域。各地湧現出一批品牌、特色科技服務機構和小而精、創業型科技服務公司,如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探索“專業研發機構+孵化器”的運行模式,已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激光創新技術研發平台、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池以及激光產業集聚地;先聲藥業開創“企業研發機構+孵化器”的“百家彙”模式,運用市場機製推動優勢技術成果研發和落地轉化;常州天正公司開發“麵向製造業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平台”,利用大數據平台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成功幫助1200餘家製造企業獲得融資支持。

交通運輸行業運行繼續呈現分化態勢。2018年,全省鐵路客運增長情況好於貨運,公路周轉量總體出現回落,水運周轉量增速有所下降。全省鐵路客運量為212036萬人次,增長72%,比上年回落39個百分點;全省鐵路旅客周轉量為8031億人公裏,增長71%。2018年,全省鐵路貨運量為59714萬噸,增長44%;全省鐵路貨物周轉量為2967億噸公裏,增長18%。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東南大學交通學院相關專家表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內河水運、公路運輸占比發生變化,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規律性。

郵政快遞業、電信業兼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雙重特征,2018年也保持了較快增長。全省實現郵政業務總量10502億元,同比增長192%。全省實現郵政業務收入6470億元,增長154%。全省實現快遞業務收入4809億元,增長178%。全省實現快遞業務量439億件,增長221%。2018年,快遞業務收入占全省郵政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43%,占比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高速增長。2018年,全省實現電信業務收入9751億元,增長63%;全省實現電信業務總量48116億元,增長1327%,比上年大幅加快599個百分點。

作為體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旅遊業,全年業務收入增長平穩較快。2018年,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132473億元,增長136%。其中,旅遊外彙收入465億美元,增長108%。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82億人次,增長96%。其中,入境過夜遊客4009萬人次,增長83%。全省4A級以上景區接待遊客61億人次,增長40%。

(三) 新興行業、龍頭企業貢獻增大,提質增效作用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全省規上服務業運行總體平穩,部分指標明顯向好。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43082億元,同比增長75%。在調查的31個行業大類和4個中類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租賃業、其他服務業和管道運輸業等24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增長麵達686%;其中有15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新興行業、龍頭企業貢獻增大,在推動全省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興行業增勢領先。規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行業表現良好。去年全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9145億元,同比增長39%,快於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315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5285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排名第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6912億元,在所有調查行業大類中總量居首位。互聯網新技術不斷引領服務業新興行業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如天澤信息是江蘇省互聯網平台經濟“百千萬”工程重點企業。由天澤信息自主研發的“TIZA STAR”,作為一款麵向物聯網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平台,目前已穩定接入超過60萬台設備,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氣象監測、環境保護和新能源等諸多領域。

龍頭企業快速壯大。在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中,營業收入超50億元企業有19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7437億元,對全省規上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31%。營業收入超10億元企業共計184家,實現營業收入59157億元,占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收比重為413%。

(四) 服務業區域結構逐步協調,蘇南服務業引領態勢明顯

區域協調發展,是江蘇發展的特色優勢,蘇南地區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蘇南五市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99850億元,占全省比重達698%,同比增長92%,比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高17個百分點,對全省貢獻率849%,拉動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3個百分點。蘇州市加快構築總部經濟發展優勢。2018年底,蘇州工業園區各類總部企業達到約100家,蘇州高新區規劃了建築麵積達200萬平方米的上市企業總部園,整個總部園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建成。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到61%,作為江蘇省首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區域,南京市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項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一,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都市圈服務業協同協作發展模式為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樣板。表22013—2018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江蘇省45.146.548.150.050.3510南京市546563573583597610無錫市455476482510515511徐州市430447458472472490蘇州市453472487506508515常州市458478493512512508南通市420441457476480484連雲港410410421428434447鹽城市423438456475476482鎮江市398406419434445451宿遷市413424434444459470揚州市435455463470471478淮安市413431447467473469泰州市387387391395408425數據來源:《江蘇統計年鑒2019》(五) 服務業重點領域穩步增長,新興業態蓬勃發展

江蘇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呈現加速發展趨勢。南瑞集團、熊貓電子、南京聯創等8家企業入圍2018年中國軟件百強,蘇寧控股、同程旅遊、蘇州蝸牛、南京途牛等7家企業入圍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財新數聯發布的《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指數》顯示,江蘇的互聯網+產業、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位於全國第三位。新興業態依托“工業互聯網”“雲計算服務平台”等,改變了生產領域的資源集聚模式、技術創新模式、產品營銷模式。如徐工集團自主開發的“Xrea”工業互聯網平台被譽為“不僅是一個能為設備提供精準服務的平台,也是實體經濟轉型的抓手”,為300餘家企業提供服務。工信部公布的2018“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貫標試點企業名單中,江蘇70家企業入選,總數列全國第二。工信部公布的2018製造業“雙創”平台試點示範項目名單中,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項目成功入圍。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中,江蘇共計13個項目入選,主要分布在冶金、機械、電力、船舶和生物醫藥等9個行業。

二、 江蘇現代服務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大型互聯網服務企業相對缺乏

當前,不少服務業新業態均借助互聯網產生。因此,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具有品牌效應和廣泛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在服務業新業態的催生和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江蘇省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卻與江蘇省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相比並不匹配。在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江蘇企業僅占6家,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福建則分別有31家、20家、9家、8家、8家進入100強。同時,全國前十位互聯網企業中並無江蘇企業,江蘇排名最靠前的蘇寧控股集團僅列第12位。而互聯網企業的一大特點是市場集中度高,市場占有率主要集中在本行業排名前幾位的企業中,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中,前五名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占百強互聯網業務總收入的50%以上,前50名占到95%,可見互聯網行業市場集中度之高。由此可見,與江蘇在全國的經濟地位相比,江蘇互聯網企業數量明顯偏少,且缺乏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巨頭,這嚴重製約了江蘇服務業新業態的創新和發展。

2 服務業業態創新不足

一是江蘇省巨大的經濟體量產生了海量的數據資源,但目前多數數據資源使用屬於淺嚐輒止,對數據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仍處於初級階段。二是跨行業的信息資源整合、數據挖掘、知識發現和協同決策缺乏,造成海量數據分析對上下遊企業提供谘詢服務的新型服務業態發展不足。如“我的南京”APP中,主要提供了對南京主幹道的視頻監控,公積金及社保等數據的獲取也停留在直接查詢,未能針對這些大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整合與分析,也未能為商圈或是園區、社區裏的住戶、商戶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三是雖然江蘇省的服務業新業態較為全麵,但這些新業態很多來自國內其他地區的推廣,業態初創主要來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地區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如互聯網金融、共享單車、互聯網醫療等。這些新興服務產品在江蘇省的原生性仍有不足。

3 區域基礎設施差距較大

一是新業態服務企業地區分布差距大。目前,江蘇互聯網企業和新業態服務業主要來自南京和蘇州,而其他地區相對於這兩個地區差距較大。如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中,江蘇入選的6家企業全部來自南京和蘇州,其他11個地市則無一企業上榜。二是支撐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質量和覆蓋麵地區差距大,主要表現為蘇南、蘇中、蘇北區域間信息化發展水平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距較大,城鄉間互聯網覆蓋麵和質量差距較大,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落後。在這其中,公共Wifi的覆蓋與使用情況差異顯得尤為突出。

4 服務業新業態建設重複

新興業態的服務業大部分屬於規模報酬遞增行業,因此,適合少數大企業占領廣大市場,否則企業就會難以盈利。而江蘇省不同地區間服務業新業態重複建設現象較為嚴重。如“十二五”期間,全省十三個地區重點發展服務業排前五位的基本均為商貿服務、現代物流、金融商務、電子商務與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選擇上呈現出行業同構、層次雷同的現象。在這其中,各地物流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軟件信息服務基地、研發創新平台等重複建設現象尤為突出,區域間缺乏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城市能級等層麵選擇行業來推進服務業新業態創新發展的意識和協調機製,從而難以使服務業新業態進一步做大做強。

三、 加快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 瞄準全國和世界著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巨頭

由信息技術創造和改造的新興業態服務業具有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特性,因此,某一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細分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隻有將自己打造成行業第一,才能生存下去,而知名度和品牌建設對於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在對策建議上,一是通過財政支持、政府采購、廣告投放、幫助樹立公眾信任等措施促進江蘇省相關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以此占領國內市場和提升國際市場份額,並進一步通過兼並重組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二是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製定並發布一批由江蘇服務業新業態主導的業態標準,以標準建設促進江蘇服務業新業態的品牌建設和影響力的提升。三是政府和相關部門鼓勵和引導傳統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深度合作並分享市場。比如,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合作,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四大商業銀行分別與阿裏巴巴、百度、騰訊和京東達成全麵戰略合作協議就是典型案例。

(二) 注重打造江蘇服務文化品牌。

積極探索文化資源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徑,促進文化資源與服務業有機融合發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幹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優秀服務品牌。加快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布局省級文化科技產業園和文化科技企業孵化器,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文化科技眾創空間,加快培育新型業態文化創意企業和產業集群。甚至具體地要求支持服務業企業研發應用新工藝,提升設計水平,優化服務流程,發揮江蘇省陶瓷、水晶、絲綢和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優勢,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鼓勵挖掘、保護、發展雲錦、蘇繡、金箔、紫砂、泥人、剪紙、梳篦、木雕、水晶、桃花塢木刻年畫、香包等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協同創新精神,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傳統工藝工匠。在“有文化”方麵,《綱要》提到創意經濟的新動能作用,以創意和設計引領服務產品創新,大力提供高技術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積極探索構建“創新聯盟+產業基地+產業基金+人才基地”的創意經濟發展模式。徐州賈汪區馬莊村農民製作的香包是蘇北文化和創意結合的典型代表。

(三) 加快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服務業創新

加快發展平台經濟,推進互聯網平台經濟“百千萬”工程,推動大平台、大市場、大流通融合發展。加快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平台嫁接,大力支持本土有綜合實力、有發展潛能的平台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整合資源,建設一批綜合類、商品銷售類、消費服務類和跨境貿易類電商平台,鼓勵發展行業類專業性平台,著力培育網上商圈、區域性服務、名優特產品銷售類特色化平台,培育“平台+模塊”產業集群。

在具體行業上,要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物流,積極發展“互聯網+”研發設計,培育發展“互聯網+”中高端消費。其中,研發設計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博導李廉水教授曾提出,R&D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未來技術創新帶來經濟增長的可能。《綱要》支持科技服務機構依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麵向市場開展服務。大力發展“創投+孵化”模式和基於互聯網的新型孵化方式,建立在天使投資網絡下的第三代孵化服務業態。推進全省工業設計融合發展載體建設,加快“中國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和“江蘇工業設計國際合作平台”建設。

(四) 通過鼓勵跨界融合,構建產業協同創新體係

首先,加速促進服務業與農業及製造業融合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引導工業企業實現生產全流程的互聯網轉型,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促進製造企業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兩端延伸,鼓勵有條件的製造企業向設計谘詢、設備製造及采購、施工安裝、維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總集成總承包商轉變,支持領軍製造企業麵向全行業提供市場調研、研發設計、工程總包和係統控製等服務,鼓勵製造企業積極發展服務外包。積極推進全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無錫國家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和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吸引國家級數據服務中心、雲計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落戶江蘇。鼓勵製造企業挖掘生產、製造、流通各環節的體驗價值,發展體驗式營銷和服務型製造,支持基於全套服務體驗的工業40發展。鼓勵發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的功能複合型農業,加快發展融合新業態,支持農業生產托管、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創客空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等融合模式創新,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等新業態。

(五) 避免不同地區新業態雷同和同質化競爭

一是鼓勵各地區結合本地產業和資源稟賦優勢創新服務業新業態。比如,紡織業發達的地區和企業可以發展與紡織業相關的新興服務業態,旅遊業基礎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可以優先發展與旅遊業相關的服務業新興業態,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地區可以發展與文化創意相關的服務業新興業態等,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迅速做大做強由本地優勢產業演變帶動起來的服務業新業態,並迅速推廣至全國各地。二是加大地區間的統籌協調,建議由省發改委牽頭,邀請相關部門和地區參與,建立服務業新業態投資和發展的協調機製,完善重大利益分享機製,增強省內地區與城市間合作成果的可預期性,提升各方合作積極性。

(六) 優化空間布局,區域推動協同創新發展

從功能區上看,江蘇省將依托揚子江城市群打造國際服務業創新中心、立足沿海經濟帶打造海洋特色服務業基地、立足淮海經濟區打造樞紐特色服務業基地、圍繞江淮生態經濟區打造生態特色服務業基地。揚子江城市群經濟相對發達,底子較好,將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和業態,大力發展現代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現代服務業,重點打造沿滬寧高端服務業集聚帶,促進服務業軸帶聯動協調發展。沿海經濟帶主攻現代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建立國際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強化企業跨境物流合作,大力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著力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打造長三角東部國際海港物流走廊和海洋經濟特色區。淮海經濟區搶抓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連鹽、徐連等高鐵建設的曆史性機遇,發揮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創新引領作用,圍繞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培育引導服務業發展增長極,打造江蘇北部服務業新興增長集群。江淮生態經濟區充分利用網絡扁平化後發優勢,發展電商、金融等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大湖濕地等旅遊資源,全域布局、多點突破,重點打造一批有影響力、帶動性強的旅遊產品;著重發展養老產業,以養老產業為支柱,帶動發展地產、健康、電商、旅遊、保險等相關服務業。

依據省內各區域服務業發展基礎和特色,建設多層次服務經濟中心實現服務業梯度與協作發展。南京、蘇州等地加快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將南京建成國家重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創旅遊中心、健康醫療中心,長江三角洲重要的空港、海港、高鐵樞紐;將蘇州建成創新型城市和國際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區域性研發創意與信息服務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國家重要的跨境金融和蘇南地區互聯網產業與高端服務業創新發展先行區。提升徐州、連雲港的區域服務經濟中心輻射帶動能力。將徐州建設成區域性現代服務業強市,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和江蘇北部區域性科技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商務服務中心;連雲港充分發揮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節點、國家級區域物流樞紐城市優勢,大力推動國際合作,突出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服務、跨境電商等重點領域,提升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服務功能,強化中心城市服務業的集聚輻射功能,提升縣域服務業發展層次,強化縣域和中心鎮綜合服務功能。

(七) 全麵推動服務領域的雙向開放

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深度融入全球服務業分工體係,積極爭取江蘇省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拓展對外開放空間,形成平衡協調的服務業對外開放格局,才能提升江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深化改革首先要完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破除各類顯性隱性準入障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在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引入競爭機製,鼓勵民資、外資更多地參與服務業發展;完善行業歸類規則和經營範圍的管理方式,調整不適應“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特點的市場準入要求。同時,確立法人主體平等地位。不管是什麼所有製性質、企業規模大小,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深化國有企事業改革,將國有企業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製股份製改革,鼓勵和支持商業類國有企業通過整體上市實現混合所有製;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及能夠分離的生產經營部門逐步轉為企業,參與服務業市場公平競爭。保障所有企業在享受財政、金融、土地、價格等政策時,在合法前提下一視同仁。

江蘇省服務業創新發展將不斷提升服務業利用外資水平,引導外資投向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領域。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引進功能性機構,發展總部經濟。同時,擴大服務業重點領域對外開放。加大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人才服務對外開放力度。信息服務允許外商投資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取消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的注冊資本限製。取消首次申請資質時對投資者的工程設計業績要求,取消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外籍技術人員的比例要求。在政策範圍內,支持金融服務鼓勵外資合法合規設立法人金融機構,爭取擴大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範圍。商務服務允許設立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與中國律師事務所以協議方式,相互派駐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條件。人才服務設立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取消外方合資者的股份限製,引導外資教育培訓機構健康發展。參考文獻

[1] 劉榮明.現代服務業統計指標體係及調查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2] 周振華.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4.

[3] 黃少軍.服務業與經濟增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4] 張仲禮等.第三產業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5] 楊小凱,張永生.新型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6] 魏江.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7] 黃維兵.現代服務經濟理論與中國服務業發展[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8] 任汪兵.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國際比較與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9] 江小涓.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0] 李朝鮮,李寶仁.現代服務業評價指標與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11] 李江帆.第三產業經濟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2] 張淑君.服務業就業效應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13] 譚仲池.現代服務業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14] 王守法.現代服務產業基礎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15] 夏傑長等.高新技術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16] Daniels. 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the United Kingdom[M].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11.

[17] Clark.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 Macmillan, 1941.

[18] Orion Guaraní. The Emerging Service Economy[M]. Pergamum Press,1998.

[19] Robert. Managing the service economy: Prospects and problem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0] 沙振權,溫飛,胡貝斌.現代服務業內涵及演進方向的述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第二章世界服務業開放發展研究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服務業開放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主要途徑。全球服務貿易正麵臨著難得機遇,同時也遭遇不小挑戰。一是世界服務貿易呈現恢複性增長態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在經曆了2015年5%的負增長和2016年05%的微增長後,2017年恢複增長勢頭,全球服務出口增長74%,2018年世界服務貿易保持繼續增長。二是數字技術成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增長的新動能。據研究,過去15年間,數字經濟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23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比重將達到243%。由此催生了數字服務貿易的眾多新模式與新業態。本章主要研究現階段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情況,用服務貿易發展指數進行度量和評價。

一、 服務貿易發展指數的選取

(一) 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相關因素

1 國際貿易競爭評價相關指標

(1)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巴拉薩1976年提出的一個具有較高經濟學價值的競爭力測度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某產業或產出的出口量占世界該產業或產品出口量的比重。

(2) 沃爾拉斯等人1988年對RCA指數做了修正,提出顯示性競爭比較位勢指數(CA),即從出口比較優勢中減去該產業的進口比較優勢。

(3) 為了反映進口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1989年,巴拉薩又提出了一個改進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稱為“淨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或“NRCA指數”。

(4) 出口優勢變差指數(P指數)。出口優勢變差指數,指某產業或產品品的出口增長率與該國或該產品所屬行業的出口總額增長率進行比較,以確定一定時期內哪一產業或產品具有較強或較弱的出口競爭力。具體到服務貿易領域,主要用於比較一國服務業總體或部門的出口增長率與該國對外貿易或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增長率。

(5) 出口市場占有率(MS),即一國服務出口總額與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之比,反映一國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市場的比例。比例越高,出口競爭力越強。

2 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選取

影響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較多,也較為複雜。目前,學術界還未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達成統一意見。通常是根據研究側重點需要,以及數據可得性,選取相應影響因素。

(1) 基於波特的鑽石模型,以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內涵為基礎,可以從宏觀環境、產業基礎、微觀主體三個層次來概括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構建出一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金字塔”模型。

從微觀層麵來說,服務企業是服務貿易的主體,服務貿易競爭潛力的發揮,最終要落實到服務企業的競爭力上。而服務企業的競爭力往往又取決於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理念等。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理念包括企業的形成與組織管理方式、競爭激烈程度、創新與企業家才能等,波特認為這三點是決定一國的企業如何創建、組織和管理的條件。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戰略和激烈的國內競爭。真正能夠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的是企業的發展戰略,因為在經營管理層次,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和優秀企業之間在競爭中的相互學習,已使競爭性企業之間的差別不大,而企業之間真正不容易被學習或模仿的差別是企業的競爭戰略或發展戰略。企業可以通過戰略的變換來適應環境的變化,以獲得競爭優勢。而國內競爭能夠創造出迫使企業進行創新和改進的壓力,刺激企業進步和推動企業創新,不斷地提高質量,改善服務。

從產業層麵來說,一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始終是其對外貿易的基礎,沒有國內服務業的高度發展就沒有對外服務貿易的高度發展,二者促進。服務貿易比重的高低往往是一個國家對外服務貿易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所以,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乃至國際貿易地位,必須突破國內服務業發展的瓶頸。越來越多的服務完全附屬於有形商品價值實體,而且服務已成為產品增值的主要家源。並且,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存在相互支撐、相互推動的關係,前者為後者的發展創造需求空間,後者為前者的升級和轉型創造條件,所以應加強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的協調與支持,發揮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

從宏觀層麵來說,任何一個企業、產業的成長與發展都會受到本國國內環境的影響。國內環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有經濟方麵的,又有政治、曆史和文化方麵的;既有“先天”形成的(如自然資源),又有“後天”人為創造的(如政策法規)。資源稟賦、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三大方麵可以增強宏觀環境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

(2) 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具體因素分析

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的探討,國內部分學者是從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的框架下進行的。鄭吉昌、夏晴(2004),萬紅先(2005),盧素梅(2006)的研究均立足於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並將該理論與服務貿易相結合,闡述我國服務貿易的各影響因素,並提出了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結論。程大中(2000)通過對比中美之間服務業就業人數與服務貿易出口之間的關係得出,在開放經濟中,服務業就業人數對服務貿易出口收入具有正效應。

相關研究指出,可以采用服務業基礎、服務業國際投資、服務業開放環境、服務業創新程度四個主要維度衡量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具體來看:① 服務業基礎主要采用服務業消費規模、服務業消費占總消費比例、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例、服務貿易企業數量、服務貿易企業數量占服務業企業數量比重、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總量比重、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等指標衡量。② 服務業國際投資主要采用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服務業利用外資額占利用外資總額比重、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服務業對外投資占比、服務業外貿依存度等指標測量。③ 服務業開放環境主要通過服務業貿易開放度來衡量,服務業貿易開放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與製造業的關聯效應也不容忽視。服務業貿易開放度,是一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開放程度,體現了一國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依賴程度。④ 服務業創新程度主要可以采用研發投入(R&D占GDP比例)、創新成果(PCT專利申請量)及知識產權使用費收支差額等指標立行評價。

(二) 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指標構建

本章的測度包含國際和國內兩部分。世界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包含5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中國各省級地區及城市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包含同樣的5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表1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評價體係(國際)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權重服務貿易規模指數服務貿易總額75人均服務貿易額75服務貿易結構指數新興服務貿易占比75服務貿易占比75服務貿易地位指數市場地位(出口世界占比)75市場地位(進口世界占比)75競爭力地位(差額\/總額)75國際化水平(服務貿易額\/服務業增加值)75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指數服務業增加值75服務業勞動生產率75服務業增加值\/GDP75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比75服務貿易綜合環境指數服務貿易限製指數(STRI)75營商環境指數(DTF)75表2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評價體係(國內)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權重服務貿易規模指數服務貿易總額75人均服務貿易額75服務貿易結構指數新興服務貿易占比75服務貿易占比75服務貿易地位指數市場地位(出口世界占比)75市場地位(進口世界占比)75競爭力地位(差額\/總額)75國際化水平(服務貿易額\/服務業增加值)75續表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權重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指數服務業增加值75服務業勞動生產率75服務業增加值\/GDP75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比75固定資產投入服務業占比75服務貿易綜合環境指數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0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比20是否屬於服務外包示範城市20是否屬於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20是否屬於自由貿易試驗區等20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測度方法:首先,運用“最小一最大標準化”方法,對每個二級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第二步,根據指標標準化和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得出每個級指標的測度值;第三步,逐級加總得出各級指標測度值。其中,級持標權數分配為,綜合環境指數10分,在內部各一級指標間平均分配;其他四個級指數總共占90分,並根據二級指標平均分配。

(三) 數據說明

1 國際視角

服務貿易規模指數。① 各國服務貿易總額:數據來源於WTO。② 人均服務貿易額:各國人口數據由世界銀行數據庫得到。

服務貿易結構指數。① 服務貿易占比: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數據均來源於WTO數據庫。② 新興服務貿易占比:各國新興服務貿易額由服務貿易總額減去加工貿易、旅遊、運輸、建築四項得到(根據BPM6分類標準)。

服務貿易地位指數。① 市場地位兩項以及競爭力地位數據均來源於WTO數據庫。② 國際化水平:其中的服務業增加值根據各國GDP減去工業、農業增加值計算而得,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數據庫。

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指數。① 服務業增加值數據同上。② 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比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數據庫。③ 服務業從業人員總數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比與各國從業人員總數相乘計算而來。

服務貿易綜合環境指數。① 服務貿易限製指數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STRI數據庫,取各國服務貿易整體限製指數。② 營商環境指數:數據采用世界銀行距離前沿水平指數(DTF)。③ 報告87個國家或地區中,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雖然不直接包括在數據庫中,綜合考慮其貿易自由港與貿易環境自由開放的現實情況,取服務貿易自由度最高(即STRI指數最小)的前十位國家的平均值以及營商環境最優(即距離前沿水平距離指數最高)前十國家的平均值,定義三者服務貿易自由度和營商環境指數,將其納入報告研究範圍。

2 國內視角

服務貿易規模指數。① 各省級地區和城市服務貿易總額數據均來源於商務部。② 各地區人口采用年末常住人口數一項,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服務貿易結構指數。① 各地區貿易數據均來源於商務部。② 新興服務貿易根據總額剔除旅遊、運輸、建築、加工四項計算得出。

服務貿易地位指數。① 市場地位兩項及競爭力地位原始數據均來源於商務部。② 服務業增加值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指數。① 服務業從業人員數據來源於各地2017年統計年鑒,從業人員統計口徑包括城鄉非私營、鄉鎮就業以及私營與個體,大部分地區采取者相加的最大統計口徑,個別地區,包括大連、武漢、威海、哈爾濱、南京、安順、西鹹、青海等地統計口徑與全國大部分地區存在差異,在現有數據上,根據各地服務業增加值情況進行估算,可能與實際存在出入。②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入服務業占比根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減去農牧林業、采礦業、製造業、電燃煤以及建築業固定資產投入數據計算得出,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服務貿易綜合環境指數。① 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以及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比:數據均來源於各地2017年統計年鑒實際利用外資總額與農牧林業、采礦業、製造業、電燃煤,以及建築業利用外資額數據計算得出,個別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四川、西藏、山西,數據披露不詳細,根據各地服務業增加值與現有數據估計得出;青海地區根據合同約定金額數據計算得出。② 服務業開放發展政策製度三項指數,包括是否屬於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創新發展試點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依據國務院相關政策文件。

二、 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運輸成本的降低,以及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驅動,一些原本不能轉移或進行貿易的服務產品有了轉移和進行貿易的條件,使得全球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全球服務出口由2005年的265萬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53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6%,增長速度遠高於全球生產總值的增長和貨物貿易的增長,在全球貿易結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選取87個高度參與服務業全球化的國家和地區,分析當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情況,係統測算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的規模指數、結構指數、地位指數、產業基礎指數、綜合環境指數,從而得出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指數。研究發現: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較為不平衡,少量國家和地區參與了大部分的全球服務進出口活動;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與收入水平高度相關,而與發展體量無明顯關係,服務貿易的發展具有全麵性和係統性,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各指標都較為突出;貿易和資本開放度、服務業產業基礎、新興服務業發展程度等在提高一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上有重要作用。分析和了解各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和重點國別的發展曆程,不僅有助於繼續加強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更有助於我國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有益經驗,尋求服務貿易的合作機會,為推動我國從服務貿易大國向服務貿易強國轉變貢獻新的力量。

服務貿易規模指數。① 各國服務貿易總額:數據來源於WTO數據庫;② 人均服務貿易額:各國人口數據由世界銀行數據庫得到。係統、全麵的評估,綜合發展指數由五項分項指數加權得出,分別為服務貿易規模、服務貿易結構、服務貿易地位、服務貿易產業基礎和服務貿易綜合環境。

2017年全球服務貿易綜合發展指數排名前10位分別為美國、愛爾蘭、中國澳門、新加坡、英國、荷蘭、德國、法國、中國香港和比利時,均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實際上,綜合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隻有中國內地(全球排名第20位)不屬於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見表3)。全球平均綜合發展指數為2993,中位數為2732,排名中有31個國家和地區高於全球平均值,有56個國家和地區低於全球平均值,高於平均值的國家和地區數目占本報告涉及國家和地區的356%。表3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國家和地區

國家或地區排名發展指數規模指數結構指數地位指數產業基礎指數綜合環境指數美國1695578674619582579886愛爾蘭26330976133215581580885中國澳門3584666010461087213923新加坡4539874182612791603949英國5515340589011911764903荷蘭6501048384011281712848德國7474743568211901592848法國8470135479410401750762中國香港945163345038481897934比利時1043713267268661715738丹麥1143382797287051744882瑞典1242882148216641704885日本1341252437158311560776新西蘭1440680746164841924971西班牙1540291696507971578835奧地利1639531996756851552841芬蘭1738511367935351573814意大利1837611666276751572722澳大利亞1937451265485541672844中國內地2036184.104901152984581資料來源:根據WTO數據庫數據計算所得觀察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區位分布較為集中,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中,除美國外,大多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大洋洲,其他地區較少。高於平均值的31個國家或地區中,有19個位於歐洲地區,8個位於東亞太平洋地區,2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1個位於非洲(毛裏求斯),1個位於北美洲(美國)。

第二,發展指數與GDP並無明顯相關性。根據測算,較難發現發展指數與GDP的關係。發展指數排名靠前的國家或地區既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GDP排名居前列的國家,亦包括些經濟體量不大的國家和地區,如愛爾蘭、中國澳門、新加坡等。其中,愛爾蘭除了貿易體量之外,各項指標得分均位於前列,綜合貿易發展指數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愛爾蘭人口稀少,國內需求有限,但由於其吸引外資、優惠稅率等係列政策扶持,該國計算機服務業起步較早且發展迅速,以美國為主的計算機巨頭紛紛在愛爾蘭開設分支機構,不僅帶動了計算機服務業的對外出口,也促進了愛爾蘭金融業的蓬勃發展,這兩項服務業在愛爾蘭近年的服務出口中占比超過50%。

第三,發展指數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多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高於平均值的31個國家和地區中有25個為高收入,5個為中高收入,1個為中低收入(格魯吉亞)。從服務貿易發展指數與人均GDP散點圖可以看出,除去個別異常值(卡塔爾)之外,發展指數和人均GDP散點均分布在擬合線周圍,存在較為明顯的線性正相關關係。這一定程度上與本報告指標體係的構建有關,指標體係各分項得分中,與貿易體量和一國服務業體量指標的權重有關,而下列兩種指標權重較高:一是衡量一國人均服務貿易水平,如服務業生產率或人均服務貿易額,一些經濟體量較大的國家和區,人均指標反而較低;二是比重指標,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務貿易占總體貿易的比重等,經濟體量大的國家和地區往往產業分布較為完整,間接導致服務業、服務貿易以及服務業就業等指標反而不如一些經濟體量小但重點發展服務業的國家和地區。

第四,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各項級指標均名列前茅,尤其是反映該國服務業規模的服務貿易產業基礎指標,均遠高於世界平均值。這一方麵說明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提高需要服務業的全麵協調發展,另一方麵說明良好的服務業產業基礎是打造服務貿易強國的關鍵因素。

將服務貿易按照收入劃分為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四個組別,可以看出其平均發展指數和各項一級指標(除服務貿易結構外)均與組別的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係(見表4)。表4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按收入組別)

收入組別發展指數規模指數結構指數地位指數產業基礎指數綜合環境指數高收入40422606927851512793中高收入2713050559523927654中低收入2267021543455682566低收入2017003613389454558全球平29931126085881016669總體發展指數,高收入組別國家和地區的平均發展指數遠高於其他組別,是中高收入組別平均發展指數的近兩倍。

從地域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分級指標可以看出,各地區之間服務貿易發展存在差異,並與該地區收入水平高度相關(表5)。北美地區(美國)各項一級指標均處於世界前列,整體得分遠高於其他地區。排名第二位的歐洲和中亞地區以及排名第三位的東亞太平洋地區綜合得分相當,各項一級指標也相類似,二者與排名首位的北美地區的主要差距體現在服務貿易產業基礎和服務貿易結構兩個方麵。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東及北美、南亞和非洲地區的綜合得分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表5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按區域)

區城發展指數規模指數結構指數地位指數產業基礎指數綜合環境指數東亞太平洋34092015967251156731非洲2114008636323583564拉丁美洲和

加勒比地區2632023546457955651南亞2104047596435608418歐洲和中亞36381726687391260790中東及北非23740574544819384.44北美(美國)695478674619582579885全球平均29931126085881016669三、 中國區域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分析

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開放發展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焦點議題,為服務全球化注入新動力。順應趨勢,把握規律。中國深入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強調製度創新和政策創新,服務貿易持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特征逐步顯現,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在全球服務市場的影響持續擴大。201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6956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創曆史新高,達到39731億美元,同比增長17%。服務貿易占貨物和服務對外貿易總規模的比重達152%;新興服務占服務貿易比重進一步提高,其中,新興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比重達523%。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有助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開展中國各地區服務貿易競爭力發展研究,旨在通過綜合分析,展現地區間服務貿易競爭力發展現狀與特征,深度挖掘服務貿易發展的優勢與潛力,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區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和增強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提供基礎支撐。對國內各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評析按照兩個層次進行,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一是對中國大陸地區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青海、西藏,下同)服務貿易發展情況進行評析;二是選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及計劃單列市等作為樣本,對城市服務貿易發展情況進行評析。研究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為引領,東部、中部、西部競相發展的三個梯隊,圍繞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及香港、澳門等核心城市正在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集聚圈。綜合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廣闊,中國服務貿易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服務”全球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