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浪見他正臉帶微笑,不言不語。有趣問道:“奉孝,你可有何想法?”

郭嘉臉上少有這個年紀的穩重之氣,見張浪問起來,心中暗喜道:“仲德兄之計十分之妙,不過以奉孝看來,此乃將軍立威的大好時機,不可假他人之手。”

田豐素知張浪早有意接手徐州,得聽郭嘉之話,能立威徐州,喜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張浪看到田豐並沒有因為郭嘉年輕而小視,反是拋已成見,求教郭嘉,心裏十分高興。曆史上看到很多將相不合之事,希望自己手下不會。

郭嘉對田豐笑笑,然後道:“田先生之妙計絕對可行,不過隻怕高順一旦攻打魯國受阻,而曹操又派兵鎮守九裏山,我軍兩翼受挫而不得進,那時以曹操大軍優勢盡形,大軍圍攻小沛和徐州,我等隻有被擒之份。”

田豐大笑道:“奉孝過慮了,高順熟讀兵書,深明為將之道,如若攻魯,他必知事關全盤,一擊而中,絕不會脫泥帶水。”

郭嘉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不過曹操生性多疑,可令大將在九裏山日夜擂鼓,隻守不攻,操必迷惑。此時把守留等軍隊定然被吸引至九裏山,可令另一員上將,繞道芒腸山,直取染郡,從後麵以閃電速度斜插祁鄉,前後夾攻九裏山把守之兵,此戰一定要快,如若得勝,曹操必得知鄄城已危,退回東郡。

田豐,程昱,張遼等眾人,無不齊聲大呼妙計。

郭嘉又胸有成竹接口道:“此戰隻要把握一個“快”字訣,我軍退敵必成。”

張浪聽到郭嘉之計,果然不同凡響,深捉住曹操多疑特點,九裏山之兵隻守不攻,偏卻大擂戰鼓,暗地裏使人繞道殺至後方,如此好計也隻有郭嘉,諸侯之輩才能想出來。同時自己也想起史書評價郭嘉,說他的謀無遺算,每計必成,都是捉住敵方主將的性恪特點,行兵布陣方式等,在加以破之。

看來此人所言不假。

古代的戰場上,一個謀事,一個大將,絕對值的上千軍萬馬。張浪也是深有得會。

靡竺聽的可是目瞪口呆,在徐州文武眾官談虎色變的曹操三十萬大軍,在張浪手下的謀事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敗敵之計,而且個個精妙絕倫。同時心裏泛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張浪定然知道手下的本事反帶上自己有何用意?靡竺皺眉苦思,心中越想越驚,冥冥中,已知道張浪的用意所在,他是在向自己示威!要自己明白他的實力,並且臣服於他。

張浪眼角偷偷觀察靡竺,見他陰沉著臉,眼珠直轉,心裏暗笑,也不點破。

這時候,有士兵報曹操領三十萬大軍離小沛50裏地方下寨。

張浪見曹軍已到,豪氣雲天,大聲激勵道:“好,我今一戰,必揚名天下,眾將準備,明日一同與我出戰迎敵。”

眾將轟然接令。

等二日一早,張浪引兵一萬出城迎戰,暗地命程昱領一萬弩手伏於兩翼,五千弓箭手伏於中軍旗下,約炮響齊發。

三通鼓後,張浪金色玄甲,錦袍玉帶,手提大刀,立馬陣前裏。左右排立張遼,趙雲,典韋,藏霸,太史慈,等諸將。旌旗飄揚,衣甲鮮明,陣容嚴整。可見訓練相當有素。

張浪遠望曹操軍如鋪霜湧雪,中軍豎起白旗二麵,大書報仇雪恨四字。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出陣,身穿縞素,揚鞭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