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三章 小沛初戰
張浪也躍馬出陣,遙相欠禮道︰“曹大人別來無恙?”
和曹操分別感覺挺久了,他人還是沒有什麼變化,隻是看起來精力十足,整個人又深沉許多,別人很難從他臉上看到他心裏在想什麼,不過胡子倒長了許多,看起來很漂亮。
曹操早知道此次徐州領兵對陣是張浪,想起往日他在自己帳下屢出奇謀,並為自己貢陽時死戰斷後,心生感慨,好一個人材,竟改投陶謙,不能為自己所用,又惜又氣,此時曹操仇恨未平,又見張浪全無當時敬意,雖然感激貢陽救命之恩,卻也心中大怒︰“之清此意何為?吾待你不薄,你卻背吾而去,不忠不義之輩,怎敢在我麵前大話。”
張浪隻是淡淡一笑,對曹操罵言絲毫未放在心上,接口道︰“陶公本欲結好陶大人,故托張護送。不想此人雖歸依徐州,卻賊性未改,才會有此事發生,雖和陶公治軍不嚴有關,但不致於曹將軍遷怒於百姓,如此草芥人命,有傷天和。”
曹操怒不可擋,自己權勢日漸高重,曾幾時有人這樣說他,兼因仇恨心卻,立時火冒三丈,怒火攻心,小眼圓瞪,發倒立。臉上更是散發出驚人陰沉之氣,直鞭大罵道︰“張浪小兒,吾本敬你為一好漢,貢陽之戰,拚死斷後,本想來日好好重用,沒想到今日卻是你我對陣沙場,而你敢替陶賊說項,吾必叫你後悔末及。”
張浪長聲大笑,朗朗爽聲道︰“曹公做如此人神共憤之事,必為天下所不容,還望三思。”語氣中早無一開始敬意之色,取爾代之是滿臉正容,慷慨之色。
曹操氣的全身發抖,臉狹發紫,邊上的夏候惇出聲相勸道:“大人不須生氣,待我拿下這廝。”
曹操雖氣,卻心智還在,沉聲道:“元讓千萬小心,張浪帳下典韋,高順討董之時勇不可擋,你也知道,千萬不可大意。”
夏候惇點了點首,挺槍出馬,大叫道:“張浪不忠不義小人,待吾拿你狗頭祭旗。”
張浪邊上太史慈聽了夏候惇的話大怒,暗思自己到張浪帳下未立寸功,此時正是大好時機,大喝一聲,沖殺出來。
這太史慈麵生美鬢,兩眼顧盼生威,身體強悍,年方二八,血氣方剛。他本和揚州剌史劉繇同鄉,書信來喚,從之。一日回北海省親,看望體弱多病老母,剛好田豐在這時候手持張浪書信尋到,請二人一同去徐州。太史慈本事於劉繇而不從,聞田豐言徐州有神醫可治其母頑疾,心中大喜,遂到徐州,果然楊蓉葯到病除,其母容光煥發,健步如風,笑顏常開,子義本是一孝子,見楊蓉待自己如同上賓,又對其母關愛有加,感其恩,投靠徐州。
曹操見張浪軍中沖出一員大將,身著青銅戰甲,肩披藍波素袍,手持點鋼槍,背插短戟,座下黃馬呼嘯,氣焰張狂,心中暗感驚奇。
太史慈拍馬殺奔夏候惇,怒聲曆道:“汝等隻當殺豬賣肉者,何在戰場張狂,看我如何殺你。”
夏候惇心中大怒,自己縱橫沙場數載,何有如此出言不訓,挺槍直沖太史慈。曆聲道:“來將何人,夏候惇槍下不斬無名之將。
太史慈嘴角冷笑:“吾乃東萊黃縣太史慈是也。”
話音落完,驃馬而去,長槍一挺,如靈蛇吐杏,豪無花巧,憑的就是速度和力量。夏候惇心中一懍,知道自己碰上一個天生神力之人。長槍左右輪回,同時側身甩打。
兩人隻在一錯馬中,就變化三四招。來去之快,變化無痕,絕對是一等高手的較量。
太史慈也似知道對手強大,心中無比興奮,自己出道以來,未逢敵手,今日可償一願。急拿出看家本領。槍法從一開始直線旋打,到現在的槍花四起,相當精妙,又勢大力沉,加上天生臂力,點鋼槍虎嘯生風,偏如蛇一樣靈活。而夏候惇也不示弱,手中長槍如猛虎出山,極有霸氣,全力猛攻,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招招連環,對方稍有大意,必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