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十二井穴
井穴是五輸穴之一。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俞、經、合五個特定穴,稱為五輸穴。五輸穴以“井、滎、俞、經、合”來說明經氣由四肢末端向心髒方向流注於肘膝關節,經氣由微至盛,由淺入深,彙入髒腑的過程。
對於經穴針刺或放血,很多人心裏都會害怕,但要想充分發揮井穴的作用,必須達到一定刺激量。有兩個簡便易行的小動作可以試一下。
點鈔票式
食指微屈曲,拇指指腹和食指側峰對撚如點鈔票狀,這個動作可以有效刺激少商和商陽,調理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氣血。
爪抓式
手指盡量張開然後屈指作爪狀,然後再伸開重複。腳趾也一樣做此運動。還可以反複捉抓健身球、排球等稍大的球體。這些動作可以達到刺激十二井,調理手三陰、手三陽的目的,常練習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
刺激陽陵泉
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凹陷中,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
取坐位,腳跟著地,腳尖盡量抬起,然後以腳跟為軸兩腳尖外盡量轉向身體左右兩側,即兩腳跟並攏,腳尖外展成“一”字;前腳掌盡量抬起。等陽陵泉、膽囊穴部位肌肉發酸發熱即可放鬆兩腳,休息片刻再練習。
鍛煉膀胱經
鍛煉膀胱經,有兩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麵壁蹲立
麵對牆壁,做下蹲起立的練習。初練時可離牆稍遠,兩手可先交叉於胸前,做下蹲起立的練習;然後可將兩手合十置於兩乳頭連線之間的膻中穴,做下蹲起立的練習;再將兩手自然垂於身體兩側,做下蹲起立的練習;最後將手交叉握於背後,做下蹲起立的練習;每天每個動作堅持做3~4分鍾即可。
隨著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漸縮短足尖與牆的距離,最後足尖抵住牆時仍然能蹲起自如,這可以最大程度地鍛煉足太陽膀胱經,增強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同時也鍛煉了心包經,使心情保持順暢。
陰陽相交
坐位或臥位,把一足的外緣置於另一足的內緣上,使足部的膀胱經腧穴與脾經腧穴互相踩壓即可有效刺膀胱與脾兩經足部的穴位。
甩手療法通經絡
手臂有肩、肘、腕三個重要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為手三陰、手三陽經絡循行的要道,以通達為順,甩動手臂功重在通經活絡。
甩動手臂,不僅可以通筋活絡,堅筋強骨還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對髒腑器官的濡養,從而改善健康狀態。
動作方法
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肩寬,兩臂同向前後搖甩,向後用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兩眼平視,心無雜念。
動作要領
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隨、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跨宜鬆、肛宜捷、跟宜穩、趾宜抓。
甩手次數無一定之規,視各人情況而定。較好的方法是從二三百開始,逐漸做到每回近一千次,約20分鍾,每日上下午、晚上各3次。
甩手不僅能舒通經絡,延緩衰老,而且對防治肩周炎、下肢肌肉萎縮、軟弱無力或疼痛、痙攣等也有顯著的效果。
瞬間強腎法
中醫認為,經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增強腎的納氣作用,進而達到益壽強身的功效。具體做法如下:
1.兩腳分開與肩齊寬,雙膝微曲,雙手虛握拳,貼在腎位置隨著身體的抖動而上下抖動。
2.雙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然後再回頭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1次。
3.雙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每次5分鍾左右。
4.雙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鍾。
道家養生學認為,用掌搓腰眼,不僅可以溫暖腰眼、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肌,而且還能起到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此法還有助於防治遺精、早泄、痛經和月經失調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