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不能揭穿,又問:“陛下打算招什麼神呢?”
“朕……”趙佶腦海中一下閃現出“九華玉真娘娘”的音容笑貌,說心裏話,“朕很想她。”
趙佶走神了,“朕……朕……朕……”了半天也沒說出所以然來。
也是,說朕要招天上的大老婆下來,誰信呀,這不是白日做夢嗎,哈哈。
.
都造院內,九座碩大無比的銅鼎被打磨拋光之後顯得更加閃亮,紫金色增添了大氣、光鮮和莊重。
現在每一座鼎上都銘刻著趙佶的禦書和銘文。
最醒目的也是最精致的那個鼎就是“帝鼎”。
帝鼎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九兩重,五個九,寓意九五之尊。
而趙佶親自撰寫的銘文更是讓人看了之後回腸蕩氣嗔目結舌。
正是:
朕有一個夢想……
權力是戰亂之禍根,金錢是罪惡之本源。
人心不古,唯有爭權奪利;獸性難改,就知弱肉強食。地球不統一,人類難解放;天下不太平,人民沒幸福。
朕要打造一個清清世界,朗朗乾坤,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總是情;讓當官的都有權,讓老百姓不缺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朕之宿願也!
這篇銘文蔡京看了當時就跌了一個跟頭,不禁暗歎了一句,“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是趙佶寫的嗎?”
九鼎鑄成,還得歸位才行,不能老是放在都造院裏吹風曬太陽。
蔡鋆自打接到聖旨把九鼎從都造院運送到東京城內九成宮安置這個護送任務之後,又忙乎開了。
要知道,九鼎總重量超過了十萬斤,乖乖個龍東槍,可不是十斤重,一個“擔擔”肩膀一挑就走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吊車,戲詞裏不是唱得好嗎,“大吊車,真厲害,成噸的鋼和鐵,輕輕的一抓就起來。”
老吊車這麼一抓,農用車裏一放,“吧吧嗚!”就拉到城裏了。可惜,那陣子既沒有大吊車也沒有農用車,更沒有“吧吧嗚!”
怎麼辦呢?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句話古今通用。古代人聰明著呢,要不怎麼連錢都發明了呢。
經“磚家”一番研究論證,蔡鋆拍板定奪最終形成將鼎安放在拖車上拉著走的運輸方案。
拉著走也不是那麼簡單,鼎座下邊還要不停地更換墊木,要不街道全成車道溝了。
方案確定,九鼎移動。
拉鼎的隊伍一路吆喝一路向前,九鼎入京一下轟動了京師,沿途看熱鬧的是人山人海。
可惜九鼎被黃帛和大紅綢緞裹個嚴嚴實實,什麼也看不到。人的好奇心就是強烈,越是看不到,來看的人越多。
長話短說,九鼎非則一日,進了東京城內,終於被成功安放在九成宮內的九個玄武岩基座之上。
蔡鋆徹底鬆了口氣,下一步就等著論功行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