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總與時髦相連,趕時髦多是弊大於利。人的精力有限,人的資金有限,人的鑒賞水平不一,時尚的感覺也會不一樣。街上流行什麼?何必太在乎!時尚僅是一陣微風,有時隻是輕輕作弄人。每日一言有時時尚僅是虛幻的彩虹備忘錄平實這樣的爭取最健康
盡管人人皆知生命在於運動,但又都感到堅持運動很難。不能堅持運動的主要理由或借口是忙。
要想堅持有氧代謝運動,應注意把運動自然融合在日常的生活日程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
應注意爭取一切運動的機會。很實際的一項措施是,不坐電梯爬樓梯。路途不遠時,多走路少坐車。會間、課間、戶外,散步或做課間操。如喜愛遊泳,外出開會出差.記住帶卜遊泳衣褲。過度的運動使身體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從而有礙於心血管健康。一位中年婦女20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天跑步5000米,近半年來卻跑不了5000米,且稍微活動多一點兒就心慌氣短容易感冒。經檢查確定,除了血壓高、心率快以外,尚無其他異常。醫生認為,5000米的運動量超過了醫生建議的有氧代謝運動量的範圍。
一組43項研究表明,那些不運動或靜坐的人與參加體力活動的人相比,其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大兩倍。每天僅積累中等強度運動30分鍾,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似乎並不難做到,這一點您也會在我們向您推薦的運動項目中找到感覺。
在兒童和年輕人當中,與運動相關的死亡並不常見,但如果有先天性心髒缺陷(如肥厚性心肌病、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心髒傳導異常)或獲得性心肌炎的青少年,則不能參加劇烈的或競爭性的體育活動,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運動。體力活動的危險與健康受益相比微不足道,大多數健康成年人無須在開始一項中等強度運動之前進行醫療谘詢或檢查,除非你想從事劇烈運動,或已知有心血管疾病,或伴有多項心血管危險因素,或是4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上的婦女。這樣幾點“預防”最健康
現在糖尿病發病率很高,對人類威脅很大,我們一般人到底能做點兒什麼,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可能降到最低水平呢為另一段,我認為,人要是想不得糖尿病,至少要做到“四個點兒”,那就是“多懂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這是我對國際上公認的預防糖尿病措施的概括。記得幾年前我去香港參加第三屆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區大會,聽到有個國家報告他們預防糖尿病的經驗,叫做“eatless,walkmore,managestress”,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少吃,多走,放鬆”,這樣做可以使新發生的糖尿病人數減少一半。我想這個提法簡單易懂還好記憶。但我國情況是很多人對糖尿病全然不知或者知之不多,所以還得加上一條,那就是“多懂點兒”。所謂“多懂點兒”就是要多看看有關糖尿病的書籍、報刊、電視,多聽聽有關糖尿病的講座和廣播,增加自己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點兒”就是減少每天的熱量攝取,特別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煙喝酒等等。“勤動點兒”就是增加自己的體力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保持體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發生。“放鬆點兒”就是力求做到開朗、豁達、樂觀。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勞累。如果一個人能夠長期做到這“四個點兒”,糖尿病發病率至少能減少50%。
這樣的年齡補維生素最健康
以下是國際上流行的補充維生素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女性
19—50歲濃縮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合劑(最好是長效的含有生物類黃酮的維生素CI000毫克);維生素E(水溶性)400國際單位。以上均在早餐時服用,必要時早、晚餐各一次。處於緊張不安狀態時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B兩次,上下午各一次。
5o歲以上維生素E(水溶性400國際單位,早晚餐各1片。
男性
19—5O歲維生素E(水溶性)400國際單位,早餐時服用。必要時,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B兩次,上下午各一次。
5o歲以上維生素E(水溶性)40O國際單位,每天兩次。
兒童
l~4歲的幼兒可以嚼碎且味道好的多種維生素片劑(不得添加人工色素、香料和砂糖),每天互片(查看一下標簽,是否包含全部主要的維生素);亦有幼兒專用的液體維生素。
4~12歲兒童發育中的兒童需要含有礦物質,特別是含鈣和鐵的濃縮多種維生素製劑,以維持正常的發育。其中還要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每天1片已足夠了。
這樣的牛奶要常喝
牛奶在許多國家被視為“白色的血液”,而我們許多國人卻當它為“白色的霧水”,懷疑那不是牙口不行的老人和孩子的專用食品嗎?把不是西方人的飲品嗎?喝多了會不會“三高”(高血壓、高脂血、高血糖)呢?喝飲料也有營養為什麼非喝牛奶呢?
已經邁進21世紀,我們必須接受“白色的革命”,認識牛奶這個全價的營養食品,樹立新的營養觀。
牛奶是最接近人體天然需要的食品,是人類最好的食品。這是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參加國際牛奶日谘詢時告訴母親們的一句話。據測定,每SOO毫升牛奶含有蛋白質16.5克,脂肪17.5克,糖22.5克,鈣600毫克,維生素A2OO國際單位,維生素DIO國際單位,能滿足人體每天需要動物蛋白的50%、熱能的30%、鈣的50%。在天然的單一食品中,比牛奶營養更全麵的食品實在不多了。如果這些數字讓你覺得難以記住,請記住一架天平。天平這邊放227克鮮牛奶,天平那邊等量相當的是:蛋白質,相當於55克雞蛋;脂肪,相當於385克帶魚;熱量,相當於120克豬肝;鈣,相當於5OO克菠菜;磷,相當於300克雞肉;維生素A,相當於125克活蝦;維生素B這樣常喝牛奶有發處。相當於225克羊肉。
喝牛奶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德國聯邦牛奶研究所所長黑申教授曾指出,人們每天喝一杯牛奶至少有11個好處:
(1)牛奶中含有鉀,可使動脈血管壁在血壓高時保持穩定,使中風危險減少,還可防治高血壓和心髒病;
(2)可以阻止人體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屬鉛和鎘;
(3)酸奶和脫脂乳可增強免疫係統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
(4)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進快樂激素一血清素大量增加;
(5)牛奶中的碘、鋅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6)牛奶中的鐵、銅和維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膚保持光滑和豐滿;
(7)牛奶中的鈣能增強骨骼和牙齒,防止骨骼萎縮和骨折;
(8)牛奶中的鎂能使心髒和神經係統耐疲勞;
(9)牛奶中的鋅能促進傷口更快地愈合;
(l0)牛奶中的維生素可提高視力;
(11)牛奶中含有左旋色氨酸等物質,睡前喝一杯有催眠之妙用。
這樣的酸奶最健康
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對酸奶作了甚為詳細權威的介紹,特別強調如下:一杯酸奶相當於一餐。一般來說酸奶比原料奶的成分都有所提高,與我國RDA比較,一杯酸奶能量和鈣質均在3ORDA左右。如果說“一日三餐”,一杯酸奶便可以提供一餐的主要營養了。
酸奶中能量和大多數營養素都比牛奶中有很大提高,特別是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奶粉的話,含量提高的營養素有能量、蛋白質、礦物質,如鈣、葉酸,並增加一些新的有效成分,如半乳糖、乳酸、乳酸菌等,隻有乳糖含量是下降的。
酸奶有如下的優點:①酸奶營養素密度高。②酸奶更易消化。③酸奶是理想的斷乳食品。④酸奶促進腦發育。⑤酸奶防治腹瀉。⑤酸奶對老人有益。
這樣的方法解除困擾更有效
世界上並沒有存在任何一種具體可行的方法,讓人了解人的一生要求的是什麼?可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人必須要懂得珍惜幸福。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今天我們可以生在這個自由國度,衣食無憂,又有人關愛我們、疼惜我們的人和事物,比起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來說,是件多幸福的事情啊?人如果思考的方向是“正向而積極”,就不會對身邊瑣事憂心忡忡了。
試試看以下的這個活動。
首先,先去買兩個尺寸大小不同的廣口瓶,然後每天將那些令人感到厭煩的瑣事,—一寫成字條,放入大的廣口瓶之中,而將那些真正很重要的事情,也寫成字條,將它放人小的廣口瓶裏麵,十天半個月後,再看看結果,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到:天啊!大的廣口瓶怎麼一下子就放滿了紙條,但是,小的廣口瓶裏卻常常空空如也。當你每隔一段時間,將兩個廣口瓶裏的紙條清光之後,再重新實驗一次,其結果也是相同的。所以,請仔細想想,難道你願意終其一生將大部分的時問與精力,都隻花費在那些亂七八糟的瑣事上嗎?
這樣的習慣要改掉
許多人多半會有因為逃避做某些困難的決定,而感到罪惡的經驗,但是,這與無法做出一個簡單決定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做不出決定的原因,大抵可以歸納成以幾點:(1)抱有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因此,內心極為矛盾,最後,還是決定等到所謂的“適當”時機再說。(2)堅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必有佳作,因此,總會習慣地去收集資訊,直到覺得有足夠的資訊來做一個最佳的決定為止二可惜的是,知識多半來自於經驗,而經驗法則卻往往禁不住考驗。(3)認為石頭到後麵會越挑越大,因此,盡管已經有了很好的想法,卻不願就善罷甘休,一定還要再想出更好的方案出來才行;三心二意的結果,造成了決策的延誤。(4)必須在同一時間之內,完成多項決策,希望有麵俱到的結果,反倒是連一個決定都做不出來,或者是極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以擲銅板的方式,來決定一些瑣碎的事情。
如果我們是那種隻要花五分鍾,就可以做出是否要購車這一類重大的決定,但是卻必須花上兩個星期才能決定顏色的人,那麼很顯然的,我們做決定的優先順序可能弄錯了,因為,這可能太鑽牛角尖了,以至於會花過多的時間在作較瑣碎的決定上,而忽略了整個決定的真正本質。
這種爭強不可取
對我而言,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充滿競爭的,而且我也會全力以赴地求取所有的勝利,雖然,在人生的競賽中,難免會有輸有贏,但是,我卻不會因為時時為贏得勝利而感到高興,相反地,我仍然常常覺得我是一個最糟的輸家,唉,我到底怎麼了啊?
基本上,將人生視為一連串的競賽,並非全然是件壞事,不過,全力以赴與事事要求獲勝則完全是兩回事。人之所以如此渴求獲得勝利,或許是因為對於自己存在的價值缺乏自信所致。
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借助獲勝的事實,讓他人來肯定自身的價值。
因此,大家都變成不肯輕易認輸的人,需要時時活在勝利的榮耀裏,而且一旦表現不如預期理想,或是已經盡力而為但仍比他人差一截時,就很容易陷人極度的沮喪當中。
因為,這樣的人的自尊心完全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看法上,也就是說,在一個會議中,如果別人讚成他所提供的意見,他就會有獲勝的感覺,但如果別人對他所提的意見有所異議時,就會頓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輸家,殊不知別人其實是對事不對人,根本就沒有要貶低他的意思。
記住,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隻會貶損自己。積極參與團體活動。
積極地參與一般性或者是非一般性的團體活動,例如加人一支足球隊,為了要上球隊獲勝,每一個人都必須各司其職,堅守自己的崗位,而在必要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犧牲自己來成就球隊贏取勝利呢?
當然,也可以加入校園、社區的俱樂部或是社團,與他人一起分工合作,共創團體的最大榮譽。
通過參與這一類型的活動,讓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很多事自己其實是不需要強出頭的,在一個團隊中,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了團隊整體的榮譽,縱使是暫時犧牲一下個人的利益也無妨,同時,還能因此而獲得其他隊友的肯定呢!積極拓展你的視野。
自信與自我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於事。自信的源頭,多半是因為在某些領域中,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知識與技能,因而在外在或是言語上所表露出的一些強勢特質;而自我價值,則是對自己的一種期望。
因此,開發自我價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去接觸一些比較陌生的知識領域或是技能,並全心全意地去學習。但是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要去贏得什麼樣的勝利,而是提高自我價值。例如如果決定開始學網球,就應該按部就班地
先從發球、打牆壁練習起,而最終目的,應該是盡可能地做好每一個動作,而不是一心地想要去參加溫布爾登網球大賽。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替自己訂定一套獎懲製度以激勵自己,讓自己的學習效果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將自己進步的軌跡—一記錄下來,並且適時地獎勵自己的進步。
要知道:跟自己競賽,才是最有意義的!
這樣肯定自己最健康
總是看重自己的短處,是跟自己過不去;善於肯定自己的長處待是善自己。
我們時常會對自己有負麵評價,並設想別人也對自己如此,從而模糊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導致生活欠缺光彩。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如:長相一般的人,或許有一顆溫柔的心和一副好脾氣;事業無成的人,或許孝敬長輩,熱心公益;學曆不高、身份低微的人,或許個性謙虛,工作努力。
因而,你絕不會比別人差到哪裏去。而這份肯定,必須是你能自己先承認自己,別人也才會肯定你。
沒有毫無優點的人,這是肯定的。別人看來是極完美的人,他卻認為自己缺點很多。因而可以說,優缺好壞全然在於你對自己的期待及評定。你如果感覺自己很好.你就必然很好;你如果感覺自己很差,你就真的很差。
肯定自己,就會自愛。自信。藉由自愛、自信,就能在生活中化解矛盾、克服挫折、突破障礙,從而激發出更多的優點。
從現在起,開心地接納自己吧!一旦你開心地接納了自己,別人才會樂於接納你。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怎麼會喜歡你呢?若你總是覺得自己不好,並將自己的不好怪罪於家庭。社會,那你是在殘害自己,而不是在提攜自己。
這樣就是愛自己
愛你的小天地,就是愛你自己。這是很實際的快樂之道。
你是否留意過,有許多人花不少心思,隻為了把寶寶的小欄床與房間弄得美觀舒適。他們仔細選購小推車,擺動的玩具和柔軟細致的被褥,他們把牆漆上可愛的顏色,縫製新窗簾,買能發出甜美聲的音樂盒。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這麼做,是他們想讓寶寶知道家人多愛她(他),她(他)生活在怎樣的一個世界裏。
說實話,你也是個孩子,是個寶寶,而現在的行動就是把你的家、你的小天地好好地裝飾起來,我對家說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它對我自己反映了什麼?我對我帶進去的東西有沒有花過心思,我如何安排那些東西?它夠不夠亮?空氣充足不充足裏麵有沒有植物?能不能弄得更舒適一點。
你為你的“小天地”購置東西的時候,有沒有把它們當成真正重要的東西來選購、當成一個值得珍視而應該有個美好又舒適的家的東西?這個家是不是像個寶寶的房間般整潔?裏頭有沒有一些刺激你好奇心、鼓勵你思考的玩具?或者盡是些電視之類讓你隻能坐在那兒無所事事的玩具?
今天,就集中你知覺的焦點看看你的小天地。時時讓自己記住,你是個漂亮的寶寶,值得擁有一個美好舒適的家。把桌子收拾幹淨,房間粉刷一下,窗戶衝洗一下。
這樣認識自己最健康
一個人惟有坦然麵對自己,完全接納自己,包括自己的錯誤及缺點,才可能增加正麵的生活能量。
一個人惟有虛心麵對別人,願意包容別人,包括別人的失敗及短處,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互助情誼。
一名郵差老是怨歎主管毫不體諒,同事不能配合,信件太多而收信戶總沒人在家。因此工作很不順利,生活極不愉快。
直到有一天,他醒悟了:主管毫不體諒,是因為他毫不體諒主管;同事不能配合,是因為他不能配合同事;信件太多,才讓他有工作;收信戶總沒人在家,是因為跟他一樣要工作。
他豁然開朗,明白了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十全十美的事。自己不該苛刻地要求別人,別人也不能過分地要求自己。
將這樣的覺悟帶人家庭生活,他不再責怪父母沒有好好栽培他;不再猜疑親戚都瞧不起他;不再埋怨仍在求學的弟妹拖累了他。
父母、親戚、弟妹、自己都是凡人,既是凡人必不完美。又如何能要求別人,也要求自己達到完美呢?
世上一切絕非十全十美。我們不應強求他人完美,也不必要求自己毫無缺點。因為,不完美即是完美。
這樣對待別人才健康
對別人寬容,其實也是對自己寬容。
“小姐,你搞錯了吧?我要的是檸檬汁,你怎麼給我橙汁呀!“老先生,你坐錯了吧?這是我的座位啊!”
當你指責別人時,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受。其實,常指責別人,不僅會使對方處境為難,也會影響你自己的情緒和生活,帶來負麵效應。
沒有必要這樣,真的沒有必要這樣。如果,你改變心態,以寬容的言行應對,你會發現:世界變了,周圍的人變了,一切變得美好了。因為原本承受你指責的人,接受了你的寬容。你必然發現,他的尷尬、為難、壓抑不見了,變得自信、感激、滿意,而你也將因此得到快樂。
對別人寬容,其實也是對自己寬容。你看對方順眼了,也就看自己順眼了。對別人多一點兒寬容,又有什麼不好呢?你不將對方逼死,也等於放自己一條生路。敢說“不”時更健康
拒絕並非是不善的態度,而是避免壓力的手段。別因一時的愚善,將生活搞得壓力重重,而累壞了自己。
“不答應就好了,也不會搞得這麼累,還吃力不討好呢!”“當初實在應該拒絕的,可就是說不出口。”
拒絕別人的托請或要求,確實是一件頗為難的事,但它卻是每個人必學的生活藝術。學會它並懂得靈活運用它,會使你的生活較為從容,立場、態度也較為鮮明。你也並不會因此而失去朋友。
稍作觀察,你會發現:一個場合中,常被托請、要求的都是那幾個人,他們並非能力較強,能負擔較多事務,而是因為不會拒絕。由於不會拒絕,他們被“軟土深掘”、“欺負到底”。
懂得拒絕,就能充分規劃自己的生活,做有個性且自在的人,而不會被徒增的勞務累垮。
拒絕並非不善的態度,而是避免壓力的手段。為難地答應對方的托請或要求,壓力便伺機跨到你的肩上,隨時等著捉弄你。
可別因一時的愚善,將自己的生活搞得壓力重重,而累壞了自己。努力不一定地成功
你的努力有你的分量,每個人的努力有每個人的分量。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分量,撐起我們所在的這個天空。
沒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我們不是要打擊一直很努力的你,而是要提醒努力多年還毫無成就的你。這是事實,你要接受。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陰礙。不要怨恨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失敗有時是避免不了的。
人生,因為努力而精彩,不因獲得而豐富。盡了力,就已獲得,不必強求成功。有時成功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你認為自己成功了,別人可能認為還沒有,你隻需努力再努力。你的一生隻要都在努力,即使沒有獲得成功,也應感到死而無憾了。
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努力演好人生的戲,這是正確的生存觀念。你不一定是主角,但不是主角依然要努力。你的努力有你的分量,每個人的努力都有每個人的分量。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分量,撐起我們所在的這個天空。
主角是角色,配角也是角色。每個角色隻要努力,都有他不可或缺的分量。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藐視任何人。總統有總統該做的努力,有他的分量:漁夫有漁夫該做的努力,有他的分量。每個角色都重要,每個人都有價值。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每個人都該努力。這是你應有的認識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