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演練篇5(1 / 3)

一般議論文是針對現實中的問題有所感受而發的,論點是由作者自由確定的。高考命題議論文卻不是這樣,其論點往往是被命題者包容在題目中或蘊含在提供的材料裏麵,要求考生正確地發掘出來,並按命題者規定的論點去展開論述。因此,審讀題目和材料,從中發現,發掘蘊含其中的論點便是寫好命題議論文的第一步。論點是靈魂,材料是血肉,結構是骨架,如果“靈魂”確立得不對,材料再新鮮,結構再巧妙,都是白費力氣的事情。“魂”不對,那魂李附,那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從題目中,材料中準確地抽取論點,這如深山探寶,不論山多出深,樹多茂密,一定林從中把寶探出來,這是寫好命題議論文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如《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道作文題,其論點就是題目。不過,對這題目的理解卻也有高低之別。許多考生往往盯著“先”、“後”兩字,解釋為先公後私,先人後己,民苦在前,享樂在後,這不能說錯,但是理解就不如“憂國憂民而置個人利益於度外”、“以國家憂樂為憂樂,不考慮自己,有犧牲精神”等深刻了。以這些為論點,就會把文京寫得更深透。這些又不是外來的論點,而是題目中抽取的思想。限製性的命題議論文,中心思想並不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中心顯豁,更要求考生認真剖析材料的內涵才能獲得。如關於玫瑰園爭論的作文題,其中心論點是對於“玫瑰園”這種事物,它有“花”也有“刺”,該怎麼評價它呢?首先應看到“花”,這是“主流”,是玫瑰園的主導方麵,它雖然有“刺”,那是“支流”,是次要方麵。不能隻看到“刺”,也就是盯住“缺點”不放,更不能因為有“刺”,就否定整個“玫瑰園”,認為它是“壞地方”。這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接著要用類比的方法,從具體的“玫瑰園”抽取出來,看待革命的事物,先進的事物,新生的事物,也都如此。新生的、先進的、革命的事物可能有缺點,但成績是主要的,評價時應看主體、看主流、看主導方麵,充分肯定成績,也可以指出不足,指出不足,是為了推動新生的、先進的、革命的事物朝前發展,使它變得更完善。但不能抓住缺點不放,不能因為它有缺點就全盤否定它。總之,“玫瑰園”那道題隻有經過這樣的分析,類比和概括,才能從材料裏發掘出潛藏的中心思想,才能確定符合命題者要求的中心論點。

其次,中心論點確定後,就要從自己學習過的文化知識中,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尋找和選擇論證這個中心論點的材料作論據,去證明其論點的正規準性。

命題議論文的論點是命題者規定了的,當然像給材料的命題議論文由於論點隱伏於材料中,而材料是具體的、形象的的情況,由於具體形象的多義性,從中抽取的論點也許不止一個。不管能抽取多少論點,那也是在命題者規定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命題議論文的論點不是考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在這方麵的主動性不多。這樣,命題議論文的寫得好壞,除了理解、發掘題目和材料中的論點是否恰當外,還有更重要的是考生選取的論據是否典型,論證是否合理了。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是考生發揮創造性的地方,是測試考生水平的地方。如何選取論據?選擇什麼樣的論據?這便是寫好命題議論文的第二步了。

論據的來源無非兩個途徑:一是直接的論據,他來源於考生的實際生活,這包括考生的親曆親聞的現實世界。既有自己的體會,也有周圍人的事例,還有社會止的事例等,總之,來源於現實生活。二是間接的論據,來源於課內學習過的文化知識和課外閱讀報刊、雜誌、書籍等等。考生應通過回憶,從記憶的倉庫裏選取最有代表性、典型性、新穎性的材料作論據,準備用之論證論點。在選擇論據方麵,平日愛搜集名人名言、愛閱讀革命家、科學家、文學家傳記及曆史故事書籍的同學肯定易於很快找到合適的論據,如果在考前用點時間翻閱和回憶自己搜集過的東西,也必將大有益處。

第三是精心構思,恰當地選用論證方法,將自己選定的材料,科學地去論證論點。

論點確定了,論據充分了,就要考慮論證問題,這也是考驗考生寫作水平的關鍵點之一。在這一步裏,最要緊的是根據自己確定的論點和選取的論據材料,去琢磨用最合適的論證方法去進行論證。論證的方法很多,如歸納論證,演解論證,對比論證,層進論證、比喻論證,駁斥別人的錯誤言論還有歸謬論證等等。這時,常犯的毛病是顯示自己懂得論證的方法多,什麼方法都想使用,以為評卷老師會格欣賞,其實,評卷者並不看這些,隻看試卷的論證是否科學,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用論據準確地,周密地、恰當地、深刻地證明了觀點。

最後還得交代一點,命題議論文的作文題前後,命題者有時還作了特殊的提示和要求,必須審讀仔細,並一一落實。

【例文】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江西考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範仲淹所寫的《嶽陽樓記》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應把大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一個人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大眾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如果國家衰敗,生靈塗炭,那麼個人利益又從何談起呢?隻有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個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一個人應該有為國家、為大眾謀利益的理想,為人民著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憂慮之前就為之謀慮,直到天下人都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才談自己的個人幸福。優秀的共產黨員周文雍和陳鐵軍,他們生前盡管愛情的種子已經在心中紮根、發芽,但是他們都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他們顧不上談個人的愛情,而是積極努力地為黨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才舉行了刑場上的婚禮,把一腔熱血灑在黃花崗上。他們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貴品德,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今天,我們的祖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為了實現“四化”,振興我們偉大、古老的祖國,讓五千年文明發揚光大,我們年輕的一代更應該樹立起偉大而崇高的理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四化”而努力奮鬥,貢獻自己美好青春。在這一偉大的曆史時期。絕大多數的青年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譜寫著一曲曲壯麗的青春讚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也有那麼極少數的青年人,胸無大誌,整天隻顧自己個人的利益,忙忙碌碌為的是個人的小家庭。他們碌碌無為,虛度年華,有的人甚至為了個人私利走私販私、盜竊行騙,成為青年中的敗類。我們應向這些人擊一猛掌,使他們明白:隻有拋棄個人主義,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四化”,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凡華夏子孫怎可無愛國之心?是中華兒女安能無報國之誌?“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牢記範仲淹這一名言,為偉大祖國,為天下大眾,為“四化”大業而貢獻青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史上,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簡折】

這份考卷的優點挺多,首先考生先指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題的出處,隨著作了解釋。這是行文老練的表現。其次論證的邏輯條理性強。考生先用“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的俗語,點明個人與國家的關係,采用的是比喻論證,選用優秀共產黨員周文雍和陳鐵軍的事跡作論據,也很恰當,《刑場上的婚禮》是篇語文課文,隨手拈來,輕鬆自如。接著聯係實際展開進一步論述:“今天,我們的祖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許多青年努力工作,為了祖國和人民,“譜寫著一曲曲壯麗的青春讚歌”,用概括材料來進一步論證,同時又用極少數青年“胸無大誌,整天隻顧自己個人的利益”,從反麵申說。正反互用,對比強烈。最後以號召作結,全文一氣嗬成,邏輯周密。總之,論點明確,論據少而精,論證有層次,故而獲得滿分。

寫作書信體議論文的方法

書信體議論文就是用書信的形式進行議論說理的文章。我國有著用這種形式來說理的傳統,從古到今,許多有名的論著就是用書信體寫的,如司馬遷的《報任安信》,白居易的《與元九書》等等。近十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裏,光全國性的試題裏,就兩次是讓考生寫書信體議論文。如1985年的就澄溪中學附近前進化工廠向外排放有毒的氣體和廢水問題,要求考生用學校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反映情況的信;1989年的試題是給填高考誌願“感到困惑和苦惱”的朋友寫一封信。有時,試題並沒要求用書信體,但仍有不少考生也寫書信體的議論文,如1984年的作文試題是讓考生對中學生作文發表意見,有的考生的答卷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給老師的一封信。其他年份的作文考試,幾乎屆屆都有寫信的。書信體議論文似乎受到大家的喜愛。

但是要寫好書信體議論文並不容易,要求考生要掌握這類議論文的基本寫法。

書信體議論文就是議論文,它不僅能檢測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議論說理的水平,還能檢測學生對應用文體的熟悉程度。但是寫作的時候,又不像寫論文那麼“嚴肅”、“拘謹”,行文比較自由、活潑、親切、自然。這恐怕是命題者和考生都喜歡它的一個原因吧。但是真要寫好起碼要注意三點。

首先,書信體議論文要重在議論說理。從幾次高考評卷的實際看,許多考生的成績並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答卷中,敘述別的內容過多,過細,而議論說理部分很微弱,隻記得寫“信”去了,忘了議論說理。高考作文試題是要求考生用書信的形式去分析問題,發表看法,重點應在這裏。因此,寫這種形式的議論文,同樣應該確立中心論點,同樣要求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作論據,同樣要求采用恰當的論證方法,用理論根據或事實材料去科學地證明論點。如果在考場裏遇到這種作文題,不把它當一般的書信寫,而就當議論文寫,就不會出現上述失誤了。

其次要注意現實針對性。高考的書信體議論文不是要求考生對曆史上什麼問題作評價,而是要求對現實問題作分析,這些問題或是同學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對中學生作文的看法,或是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如環境汙染等,因此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針對性,要聯係實際去分析問題,亮明觀點。這樣寫起來才容易充實、具體、深刻。

第三,要注意書信的格式。

書信是日常生活裏應用廣泛的一種文體,是人們聯係工作、交流思想、勾通信息的工具,今天的書信已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格式。一般應有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五個部分。每個部分也有自己的格式。如稱呼要頂格寫,寫給誰的信就寫誰的名字或寫稱呼。後麵用冒號。正文是主要部分,書信體議論文的這一部分應像寫議論文一樣,有論點、論據、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事實要擺充分,道理要講透。這部分是否以理服人,有理服人,是否把問題分析透徹了,就決定了作文考試的成敗。結尾就是正文的結束語,一般寫表示敬意、祝願的話,或寫“此致敬禮。”不過“此致”要寫在正文後第一行的空兩格處或最後第四格處,“敬禮”寫在“此致”下一行的頂格地方、署名寫在末尾,日期在署名下一行,年、月、日要寫全。這裏所以將格式問題寫得這麼詳細,原因是有些考生不知道或雖知道卻不這麼辦,往往有的人因丟了一項或某項的格式不對,無端地被扣了分數。

【例文】

給《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六)

四川考生

《光明日報》編輯部:

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們是澄溪中學的學生,今天,我們又迫不及待地拿起筆,給你們寫這封信,請你們為我們這些中學生伸張正義。

我們澄溪中學,原來環境特別好。一條清清的小溪橫貫校園,溪邊綠樹成陰,綠草如茵。老校長有感於此,揮筆把我們學校命名為澄溪中學。藍的天,綠的樹,青的水,紅的花,多麼優美,麼多愜意。可是,發景不長,我們學校附近建立了一座前進化工廠,每天每天,濃煙從煙囪中噴出。吞噬了藍天,藍天變得陰沉;吞噬了綠樹,綠樹變得蒼老;吞噬了清水,清水變得渾濁;吞噬了紅花,紅花變得幹枯。我們美麗的校園,整天煙霧彌漫,有的同學不得不戴口罩來上課。為此我們向前進化工廠提出意見,希望他們妥善解決汙染問題。可他們總是說:廠方生產任務繁重,技術力量薄弱,況且解決汙染開支太大。我們多次提意見,他們總是這句話,最後,連話都不說了,見了我們的代表就裝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