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一攬子攻取計劃(3 / 3)

諸葛誕,表字公休,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是諸葛亮的族弟,理論上講應該跟諸葛亮一夥靠的更近,但他隻一直以來卻在魏國效力。曹*篡位後,他被封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山陽亭侯。

再說說這位偽魏的任城王、江湖人稱“黃須兒”的曹彰。話說曹彰因為皇帝老爹寵愛,自己又是藩王身份,將領們對他比較推崇;因此,他率領的那三萬多人,全都是從各個軍隊裏挑出來的尖子兵(四方之精銳),兵精械足,尤其騎兵相當給力,說起來大抵可以算得上是魏國的特種部隊了。一般除非曹*本人禦駕親征要他去護駕,別人根本沒辦法打這部分軍隊的主意。

那麼,既然曹彰的人那麼牛掰,為啥這次曹*又旨準讓他放棄保衛自己的重任,讓他上前線去偃師呢?

原來,今非昔比,現在的情況已經到了十分危急之時刻;曹*本人在病中,接連接獲許褚捐軀、澠池失守的消息,此刻又得報說馬超已經帶人回攻偃師——要知道,魏軍中現存的能數得清的幾個大將,張遼、曹仁此刻都在昆陽,曹洪在陽翟,張郃、徐晃在新安,這些全都是要緊之地,誰也沒法調動,那就隻能換曹彰上了!

因此,垂死病中的曹*愣是忍痛割愛,寫下一道詔書,從滎陽調曹彰那部分特種分隊去守衛偃師。詔書大意是這麼寫的:“馬超是我國的世仇(連馬騰也給算上了),而洛陽更是我們國家的重鎮,要是偃師失守,洛陽就保不住了。兒啊,你想想,馬超要是成功了,我們國家會咋樣呢?因此,接獲我的這封詔書之後,你要立即啟程,前往偃師進行守衛。司馬懿先生公忠體國,有謀能戰,是我國家大大的忠臣;你要堅決服從他的命令,不能擺藩王的譜……”

看這封詔書,曹*可謂囉裏囉嗦,恩義綿長,一點不像緊急軍報那般嚴酷、給人以冷冰冰的感覺,反而滿是平和的商談口吻。大抵人到晚年,他也舍不得讓這些兒子們遠離吧!

曹彰接到詔命以後,感慨唏噓之餘,分明清楚這裏麵的重要性;也急忙帶隊啟程,來到偃師,一麵派人報知司馬懿,靜候指揮。(這裏,曹*父子都極大地配合了前線的軍情需要。)司馬懿聽說了這一婉轉消息後,不覺大喜,他趕緊提起筆給這位王爺寫信彙報情況。

信寫得比較長,大致表達了三個意思。其一在對曹彰的到來表示欣喜和歡迎;其二在簡要介紹漢軍連月以來對魏國展開的各種攻勢:他著重強調由於馬超的英武、諸葛亮的詭計多端,和關、張、黃忠、魏延等人的東西響應給魏軍帶來軍事上的巨大損失,沉痛回憶了自從宜陽淪陷以來許褚、滿寵等人接連喪生的慘淡過程,給這位剛來的王爺以精神上的施壓和感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針對目前的這種狀況,向曹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議:

1、以前自己曾上奏請求續發青州兵三萬人補充隊伍,曹彰要再度向他老爹轉奏,並要再添徐州兵二萬人;

2、自此以後,在洛陽外麵屯戍的三位將領就交由曹彰指揮調撥了。魏軍人數多於漢軍,馬超的人又大都是輕騎兵,所以,一旦馬超前來,便可以放膽跟敵人進行戰鬥,以主待客,以逸待勞;

3、要是馬超退卻,一定不可窮追。道理很簡單,他們占著伊闕、少室兩山,一旦曹彰的追兵一到,漢軍便能有十分利於藏身的所在,到時候他們四散無蹤,要是貿然進山搜捕,反而會遭到敵人的暗算。更有甚者,馬超等人要是來個金蟬脫殼,反過來再去襲擊偃師,到時候手忙腳亂,洛陽外屯戍的三位將領和曹彰一道都得完蛋!

——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司馬懿這封書信,正好凸顯了他對猝然到來的諸葛亮“一攬子攻取計劃”的深刻洞悉,表明了他對時局、對雙方戰鬥力量對比的分析和預料都是十分精當和準確的。不得不說,“鷹視狼顧”,司馬懿也絕對是個人才!不,他屬於“鬼才”那類。

那麼現在,既然漢、魏雙方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打算和布置,孰勝孰敗、何去何從,還是交給實踐來證明吧!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打起仗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