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料定馬超決計會一路追擊徐晃,便吩咐黃忠再帶人去打開函穀裏的道路,並迅速前往接應馬超;等到了澠池以後,再屯結住軍隊等候命令。——黃忠自然領命,一路疾馳著去了。然後,諸葛亮跟張翼,又作了一遍安撫地方、接濟百姓的必須事宜,隨即讓鄭綽守住函穀,自己卻跟張翼倆人繼續發兵,緩緩向前。
再說馬超、文鴦、馬岱那邊的追擊情況。他們三位一路追趕魏兵,可謂馬不停蹄;眼看到澠池地界了,守衛澠池的魏延得到消息,正準備帶人出來迎擊,卻突然望見東北角上旌旗蔽日、金鼓大震——原來是魏兵大將張郃,帶了五千鐵騎,來反攻澠池了!
還不止如此,隨同張郃等一道趕來的,還有左邊司馬師帶的五千步兵,右邊孫禮帶的五千步兵——總共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朝著澠池撲來!
這會兒工夫,魏延跟薑維、李嚴正在城樓上觀看下麵的情形呢!魏延先發表自己的意見:“呀!徐晃、司馬昭這夥人雖然屢屢慘敗,士兵們也都饑餓疲憊不堪了,但你們注意到沒有,他們的隊列還是整齊的,一點沒有混亂!”
“這樣的話,我們要是貿然出擊,徐晃、司馬昭那部分一定懷著九死一生的鬥誌來跟我們拚命,而新來的張郃、司馬師、孫禮那部分也會抱著報複我軍的情結來跟我們對抗;我們夾在其中,以一敵二,到時候局麵恐怕不好應付啊!”
這一想法立即被李嚴否定了:“哎,不是這麼說!您想想,魏兵既然扔下函穀東撤,丞相跟馬超將軍肯定會在後麵督率大軍進行追擊,我們此時再出去,不也力量強大麼!這樣前後夾擊,徐晃、司馬昭一行逃命都來不及了,咋還敢跟我們對抗呢!”
魏延想想也是,那好吧,出城迎敵!一番部署下,薑維負責守城,魏延本人跟李嚴各自帶三千人,開城出擊從函穀跑來的魏軍敗兵。果不其然,到這個時候了,徐晃、司馬昭根本不敢戀戰,一見出擊,他們幹脆掉頭就跑!關鍵時刻,還虧得張郃、司馬師等向前控製住了局麵,迎住魏延、李嚴一起對拚。
偏偏這會兒工夫,後麵追擊的馬超、文鴦、馬岱三人也都趕上來了,張郃等徹底不敢對敵了,隻好火速收兵。魏兵的反攻計劃就這樣草草收場了。不是不反攻,而是因為諸葛亮的腳步太快,他們根本來不及!
魏兵撤了,馬超見自己一方的軍隊這幾天也追趕得夠辛苦了,便靠著城池紮下營盤,吩咐先休養生息,臨陣待敵。隔了一天,諸葛亮派來接應馬超的黃忠也到了,大家相見,自然一陣喜悅。
再過了幾天,諸葛亮本人親督的大軍也到來了;漢軍東征總部向前跨了一大步,直接由潼關外麵的湖縣,而一路前行到了函穀外麵的澠池!——丞相到來,馬超、黃忠、魏延等人趕緊出城迎接,隨即是一陣歡聲雷動。
諸葛亮進城到機關(府衙),將官們依次向他進行參拜,諸葛亮也一一對將領們進行獎勵;並派人向陪都荊州報捷。所有事情都進行得差不多了,諸葛亮又轉頭問魏延:“對了,魏兵阻擋住了新安,他們的主將是誰呢?”
事實證明,魏延的情報工作做的一點不差;他當即悉數彙報:“據悉,敵司馬懿派劉曄督率鍾會、鄧艾兩位將領守住洛陽,自己本人卻往駐新安;其餘在澠池一帶的軍事情況,由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主持;魏軍大將張郃,又整合了函穀敗兵徐晃、司馬昭等近萬人,一共三萬多人,占據著黑石渡一路的關隘來抗拒我軍。”
等魏延說完,諸葛亮手搖羽扇,輕輕一笑:“無礙!函穀關他們都守不住,區區一個黑石渡,小CASE!我保證讓你們能夠拿下~”
不待言說,接下來又將是一場智的較量。魏兵一路丟盔棄甲;事實證明,當幾路都已經被突破以後,孤懸西麵的弘農、函穀等地最終隻能接受淪陷的現實。這可能不是徐晃、司馬昭的過錯,但函穀也注定不是他們的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