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得到諸葛亮的信函之後,樂得手舞足蹈;他一麵傳閱眾人,一麵恭敬遵從諸葛亮的鈞命行事。
打下澠池,也就意味著東進戰線終於可以向前推進了;隻要抓住時機,函穀的攻克絕對不在話下!因此,諸葛亮又趕緊派人飛報馬超,傳達命令:“我左路軍已拿下澠池,戰事大好。你部可迅速開拔,從陝陌(今河南陝縣以東)進攻;以文鴦為前隊,馬岱領中軍,馬超老弟可自統後軍,並讓張翼接應,直朝稠桑驛(在今河南靈寶西三十裏)司馬昭的營盤攻去。他們肯定沒多大抵抗能力,然後你再帶後軍去阻擊他們往東潰逃的士兵,便可悉數繳獲敵人的所有軍需物資,為我所用!”
等這邊派去的人走了兩天後,諸葛亮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又派黃忠帶兩萬人,直取弘農;諸葛亮本人親自督率中軍負責救應。黃忠領命,馬上出發,帶著所有騎兵、步卒,朝弘農壓來。
這是漢軍方麵的情形,我們再來看魏兵方麵。話說司馬昭在接到澠池失守的敗訊以後,十分惱怒,他立馬一刀將來使砍了了賬;然後卻悄悄跟徐晃商量退兵之策。(沒辦法,局勢至此,不由你不撤啊!)
經過協商,退兵的方略是這樣的:可先派人往稠桑驛大營以及弘農防地,挖掘N多陷坑,底下都埋藏好硝石、硫磺等引燃物(引爆密器);然後再跟徐晃帶兵從函穀撤退而出,並將穀口塞住,以阻擊漢軍的追兵。——有埋伏,有障礙,乍一看,他們的退兵方略還是很不錯的!
話是如此,可世界上往往有些事情很出乎意料:當司馬昭、徐晃一行剛撤出穀口,還沒來得及實施阻塞穀口的計劃,那邊馬超就已經躥了出來;他大聲叫喊著:“徐晃你往哪裏跑?腦袋還沒留下呢!”
一句話激怒了徐晃,他立馬抄起大斧,朝著馬超便往前砍來。馬超接著,倆人一起在馬上對K了二十多個回合。
再說文鴦、馬岱那一路。由於司馬昭、徐晃的預先部署,結果讓文鴦、馬岱兩位老兄在稠桑驛那邊直撲了個空!這也不說,還白白損失了二三十個騎兵戰士。很顯然,魏兵已經撤了,急性子的文鴦便要進關追擊。
關鍵時刻,還是馬岱將他攔住了:“你兄弟省省先!要知道,魏兵一撤,到時候肯定會塞住函穀,我們壓根沒法出去(預料的沒錯,可惜徐晃等還沒來得及實施);所以我們還不如繞著崤山別路,快速朝著硤石(今河南陝縣硤石鎮)奔去,從前頭截擊敵人!”
此話一出,文鴦立即同意,倆人便火速回兵,朝著硤石直奔過去。——話說這會兒工夫,馬超跟徐晃那邊又是一場怎樣的較量呢?
隻見馬超跟徐晃剛對拚了五十多個回合,徐晃就已然有點支撐不住了。(廢話,西涼錦馬超可不是誰都能抵擋得了的!)見此情形,馬超料知敵人要撤,便故意將軍隊擺開,給魏兵留出了一條路;而魏兵得路,也頓時一湧而出,司馬昭在前,徐晃在後,一夥人沒了命的跑路。
到最後,魏兵甚至將輜重物資啥的全扔掉了(放下包袱,輕裝逃命),馬超帶人在後麵一路追擊。可事情還沒完——當這夥魏兵剛跑到硤石地界,一聲鼓響,文鴦、馬岱雙馬齊出,一齊大叫:“後麵的敗將,還跑個球?不留下人頭咋的!”
事到如此,倒真應了那句話了:“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加上文鴦、馬岱那股囂張勁的刺激,司馬昭、徐晃頓時怒火中燒了:丫丫的,也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吧?!
於是乎,狹路相逢,這兩位死命抵抗;結果,文鴦、馬岱覺得這夥魏兵還沒到風聲鶴唳的地步,為避免更大傷亡,隻好不予阻攔,放他們過去。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白跑一趟卻空無所得,這顯然不是漢軍的作風——因此,待魏兵過去後,文鴦、馬岱兩人卻從中間對魏兵予以截擊,順帶把魏兵剩下的所有輜重物資(鍋碗瓢盆、水杓茶缸等等),全都搶了個一幹二淨。(嘿嘿,看你還咋過!)直到最後遇上了馬超,三人合兵一處,氣勢更加磅礴了,他們便一路追趕下去。
現在再看最後行動的黃忠老將。由於魏兵已經悉數奔逃了,黃忠也便順利地得到了一座空城——弘農,但這裏的情勢卻顯然十分惡劣:濃煙滾滾,大火彌漫。沒二話,黃忠趕緊組建臨時消防隊,進行撲滅火災,安撫居民的正常工作。隨後,他才帶人隆重迎接丞相諸葛亮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