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再燒一把火(1 / 3)

火,現代漢語解釋為:物質燃燒過程中所進行的強烈氧化反應,其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並會產生大量的生成物。——強調它的動態詞性。但古人卻將其理解為大自然一種不可分割的元素,一種組成世界萬物的基本單位(中國人理解為傳統文化中的五行之一)。《漢書》說,“火者,陽之精也”,又將其詮釋為陽氣之精髓。

火的作用是那麼的重要,以至於它跟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照明、燒炙等日常行為處處用得到它;甚至在古代的軍事戰爭中,它還可以作為一種威力巨大的殺傷性自然武器使用:既可讓敵人的軍糧物資等在一瞬間化為灰燼,也可使敵軍在一片火光中鬼哭狼嚎,最終喪命!(所以至今為止火災仍然是一大災害。)

沒錯,火攻作為一種常見且慣用的軍事手段,在我們這本書裏也常常見到它的華麗身姿:你一定不會忘記當年袁紹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崩潰的(烏巢燒糧),也不會忘記濡須會戰時候曹*是如何失敗的(黃蓋放火)。而在一些非常精於利用各種自然現象進行阻擊敵人的天才軍事家那裏,火攻根本就像一道家常便飯那樣簡單!

最起碼,我們的大司徒徐庶先生就是一位。等著吧,再要一會兒工夫,他就會使出這一絕技,讓東吳人在一片火光中猝不及防,最終損兵折將,喪失掉自己死死堅守的防地!(大火的威力還真是大呀。)

先接著上節的故事往下說吧。話說在經過一場鏖戰之後,雖說勉強打成了平手,但東吳人卻因此而損失了兩位得力幹將,尤其胡車兒可謂是吳兵僅有的騎兵團隊中的精英!因此,當身在夏口的東吳都督呂蒙獲悉這一消息後,馬上打報告給吳王孫權,請令征調韓當、周泰兩位將官,帶一萬人趕來夏口增援。

孫權在接到呂蒙的奏報以後,不敢含糊,馬上指派韓當、周泰倆人前往。這個時候,偏生又聽淩統前來報告:“大事不好,江夏漢軍出屯蘄春,眼看有窺伺我們九江的舉動!”

——九江是個大郡,孫權一聽,唯恐九江有何閃失,馬上下令老將黃蓋帶五千人,幫助淩統去守衛九江。黃蓋也急急忙忙奉命出發,奔赴前敵去了。

這是東吳人的一係列反應,可見根本忙中作亂,防備無暇。現在再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千裏帶兵從南陽輾轉竟陵的徐庶那邊,看看他那邊的情形如何,也好切入我們本節的主題。

話說徐庶等一路顛沛,帶人來到竟陵;剛到本地就有前鋒部隊會來報說:“發現有吳兵在這裏駐守!”徐庶不禁感歎起徐盛、甘寧兩位的本事來:要知道,敢將孤軍駐守在這麼毗鄰漢境的孤地,靠的不是膽氣是什麼?

感歎完畢,徐庶才令關平前去挑戰。可東吳的蔣欽卻因為自己的人實在太少了,不敢出戰,隻關起門來閉營自守。按照一般戰鬥程序,隻要你閉門不出,外麵的部隊就拿你沒奈何了(除非用挖壕溝、堆土山等大型工程突破城牆防線)——但偏偏此刻蔣欽遇到的,卻是足智多謀的徐庶!

因此,當關平回報徐庶的時候,徐庶不禁會心大笑:“兵法上講,‘十則圍,五則攻’(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超過敵人五倍就可以攻擊敵人);現在他們正是因為人手太少而不敢跟我們出戰,顯然已經害怕我們了!”

“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們一不做二不休了:麻煩關平小將軍跟周將軍每人各帶三千士兵,在今夜三更時分,偷跑到吳兵營寨邊去放火,燒掉他們的巢穴。這樣一來,敵人自然大亂,然後我們再乘勝追擊,還怕打不疼狗日的?!”

徐庶此話一出,關平、周倉當即拍手叫好。事不宜遲,他們倆馬上帶人前去行動了。一切精彩就等今夜!

果然,當天晚上,蔣欽繼續閉守營盤,但不知怎的,心裏總是不甚踏實,睡了好久都沒法睡著(這是人體本能對即將來臨的災難之征兆嗎?)。結果到三更天以後,蔣欽突然聽到四周一片呐喊聲,隨即是軍營中漫天的大火!蔣欽慌了。

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外麵荊州漢軍已經乘勢往進闖殺了,自己的士兵們根本沒任何心理準備,直接自相驚擾,一片大亂!火光中,蔣欽拚死抵住關平,可他畢竟沒有分身術——正在此時,周倉卻帶人從吳兵的後營殺進去了!(防前不能防後,這是蔣欽的過錯嗎?顯然不是!)

一時間,火逞風勢,風助火威,吳兵陣營已是一片通紅,鬼哭狼嚎之聲不絕;更讓人難以接受的,繼關平、周倉後,徐庶又親自督率大軍橫壓了過來!這下就算是天兵天將下凡也決計難以抵擋了;因此,萬般無奈之下,蔣欽隻得撇下關平,帶著敗兵迅速往南跑路。

漢軍得勝了。徐庶發揚誓不罷休的理念,向全軍發下通令,務必奮勇追擊,不讓這夥吳兵有一絲一毫的休息機會!這下可就得這夥東吳人倒楣了。可憐一天一夜的時間,他們沒有一刻安生,時時都在跑路,最後弄得五千人剩下不到三百多人了,怎一個慘字了得!

還好曆盡艱辛,蔣欽等眾總算到了雲杜地界;而此時又恰巧有有孫韶前來將他們接進大營,這夥敗兵才總算有了一個倒頭休憩的機會。

徐盛在聽說竟陵失守的消息後,不覺頓足長歎:“唉,都怪我們留在那裏的人數太少,根本不能有效防守,這才讓漢軍鑽了空子!虧這位徐庶簡直陰謀百出,他乘勝偷襲我們後路,讓我等兩麵受敵,這還堅持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