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鏖戰從來無休無止(1 / 3)

戰爭往往是這樣,隻要一有個開頭,便沒辦法再停下來;往往前一場戰鬥結束後還會蘊藏著更大的軍事衝突。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利益問題一向是左右國家之間戰與和問題的籌碼;那麼,既然已經有了第一戰,利益均衡已被打破,要是沒有第二戰、第三戰,之前失敗的一方又如何彌補回去呢?——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個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堆,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便是如此。

好吧,現在的漢、吳兩國便是如此。前次蔡瑁、張允叛變不成,不但讓東吳人的拿下荊州計劃告以破產,而且還弄得徐盛、丁奉等人輾轉無功,損兵折將(州陵倒是讓他們逛了一圈,可很快又回來了)——這件事不能就這樣算了。

在徐盛、陳武而言,他們已經從州陵突圍,往雲杜方向的甘寧那邊會合去了,因為隻有跟甘寧合兵一處,才有望跟漢軍再幹一場,扳回敗局,也撿回被打落的麵子;而在趙雲這邊來說,所謂得隴望蜀,既然收複了州陵,那便不妨趁著這個攻勢,順手拿下雲杜縣,拔了甘寧這顆東吳人楔在腹地的釘子。

所以,分析完結果,無論是漢是吳,他們都沒有停下戰爭的理由!——既然沒辦法停止,那就調整好充分的心態來迎接這件事吧。

話說趙雲調集重兵,準備乘勝前進,一鼓作氣拿下雲杜;這個時候,向寵又建議他:“徐盛、甘寧兩位,都是江東的牛人,何況還有潘璋、陳武兩位做副手呢!所以,從理論上分析,他們跟我們打一仗的本錢還是有的。”

“因此,您最好連夜派人往南陽,請求大將軍關羽派遣世子關平帶一萬多人,從樊城下船,然後沿著漢水直下,到內方山以後,再棄船登陸,橫出竟陵(今湖北沔陽,截擊敵人在雲杜的後路;然而再調一些陛下帶來的新軍去補充南陽。這樣的話,甘寧、徐盛就會兩麵受敵,他們也一定沒辦法跟我們相持下去了!”

向寵的建議可謂十分精妙;雖然有點小麻煩(拆東牆補西牆),但這是戰鬥需要,而這樣做也足以能獲取更大的勝利。因為任何時候,出其不意的兩麵夾擊效果總比薄弱的單麵攻擊強吧?

因此,趙雲聽完後不禁大加讚歎:“你老弟這個建議,真可謂是奇計一個!那好,我就向陛下上表,請求他批準你的計劃!”隨即,趙雲匆忙寫好報表,派人遞往荊州行宮請批。

皇宮內,劉備本人也沒閑著。他深知敵國對手中,甘寧是位老將,而徐盛也的確是位能人,要是單獨進攻,勝算並不很大,正在憂慮;此刻接到趙雲遞上來的報告,頓時解開了種種疑慮。那還等啥,準唄!——很快,劉備便下詔俯允,即敕令新軍前往南陽填補防務,並著關羽派兵協助趙雲。

那邊關羽接到聖旨後,因為大哥劉備自駐荊州,原來一直擔心的後顧之憂已經沒了;而南召這邊防務已經鞏固,暫時還沒多大危險發生——便立即請司徒徐庶帶著關平等部兵一萬多人,由南陽回到襄陽,接著從漢水順流而下,完成夾攻雲杜的大任務。

重任在肩,徐庶慷慨應允,他很快出發了,並派人去知會趙雲。趙雲得到消息,知道這一大計劃已經實施得差不多了,便抓緊布置好作戰任務:由他本人親率前軍,老婆馬雲騄帶領後軍,向寵帶領左軍,嚴顏帶領右軍;劉封、吳懿之任務,在於分防左右兩側;一聲鼓響,所有部分全部朝著江東大營開來!

到現在為止,漢軍方麵所有任務都已布置完訖,讓我們再來看看東吳方麵的情況。

話說徐盛本人自從州陵大敗而回後,料定趙雲一定會窮追深入,而他們江東的陸軍根本不是荊州漢軍的對手(北人乘馬,南人乘船);很顯然,情況已經比較危急了。要是他們現在放棄雲杜撤退,趙雲一定會繼續追擊到夏口不可!那不是蹬鼻子上臉嗎?

因此,在跟甘寧、陳武、潘璋三位商量過之後,所有人都打定主意要死守這裏;一麵飛報大都督呂蒙,讓他作速征調張繡那部分人過來前敵助戰。(也是,自從張繡投降東吳那時起,他們江東能值得依靠的高精尖陸上騎兵,也就隻有這部分人了!)

呂蒙接到前敵戰報,頓覺情況危急;一番思索斟酌之後,他馬上發下命令:先令蔣欽帶五千步兵趕來助戰;並令孫韶前往居巢,征調張繡那部分人迅速趕赴前敵。

蔣欽那部分人自不必說。話說孫韶到居巢以後,發現十分不湊巧,張繡這會兒正傷疾大發,養病都來不及,何談趕赴前敵呢!因此,一番磋商之後,張繡這才委托部將胡車兒帶上五千騎兵趕往雲杜,聽從徐盛調遣。而在胡車兒還沒到來之前,徐盛已經跟趙雲打過一仗了!

現在進行戰情回顧——話說徐盛在獲悉趙雲等要來襲擊營寨之後,馬上做出反應,讓甘寧先守住大營,自己帶領中軍,由潘璋在左,丁奉在右,提刀縱馬,朝著趙雲便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