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當我了解到C型玉龍所隱藏的紅山文化後,才真重新考慮了爺爺的意思。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的東北部,是一個叫“赤峰”的小城鎮。這裏沒有很誘人的風景或者很出名的工業也沒有發達的旅遊業,大家生活過的節奏不快也不慢。城裏麵有一座紅色的山峰,蒙語叫烏蘭哈達,意為紅色的山峰,我們叫它紅山,“赤峰”也因此得名。
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於是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灑在了山上,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所以,後來都叫它“紅山”。
其實有個這麼浪漫的傳說始終是好的,不然給別人介紹自己家鄉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看著一輛又一輛擦肩而過火車,過著一個又一個山洞,賣貨的列車員一次又一次的推著車叫賣著經過,隔壁的幾個人聊的熱火朝天,聽著熟悉而又陌生的赤峰味的普通話,心裏還是倍感親切。
提著行李箱走出火車站看到赤峰火車站的建築上那亮著赤峰站的紅牌子,雖然看過很多次,可是眼眶還是會突然變濕潤起來。自從去武漢讀了大學以後,每年就隻有兩次回家的機會,一次寒假,一次暑假。
可能是赤峰的學校不多,可能是赤峰人的心比較野,大部分的赤峰人都選擇了去外地讀大學。有意思的是不管去了哪裏讀了大學,最後赤峰人還是選擇回到了家鄉,也許是厭倦了外麵的燈紅酒綠,也許是疲倦了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也許是因為四處碰壁不願意再漂泊了,也許是因為有一個心愛的姑娘在這裏,最後還是選擇回到了赤峰。
當然我回到這裏也是有原因的,畢業三年了,不管我在哪裏,在做什麼,總是感覺家裏麵的紅山在召喚我。它就像一個屹立在那裏的豐碑,從我出生就一直看著我,當然,我抬頭的時候也會看到它。我經常就那樣站在昭烏達橋上,延著快要幹涸了的迎金河,遙望那巍然聳立的紅山,他就像一個暮年的老者,有著智慧發亮的眼睛,洞察著赤峰的人們,守護著赤峰土地,他的脊背有些彎曲,卻依然沉重的屹立不倒,他的臉上布滿皺紋,卻依然精神煥發。
回到家裏以後,父母早已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父親因為頭發白了不想再然就剪了光頭,平時帶著一個帽子,突然感覺到父親真的是有點老了,心裏說不出的苦澀。母親拉著我問我在外麵的這幾年生活怎麼樣,與女朋友關係如何,我都會笑著給母親講述在外的種種,告訴母親一切安好。
家裏的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我躺在了床上,正準備睡覺的時候,看到了擺在我桌子上的那個C型玉龍模型,心裏想著,明天要去爺爺奶奶那裏去看一下。(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