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龜馱城(2 / 2)

這漳河穿過鄴郡地麵就到了魏州地界,在魏州地界有五六十裏。那漳河到了魏州,脾氣似乎更大了一些,它時不時地就要滾動一下河床,更改一下河道。幾個世紀以來,早已改得麵目全非。魏州縣城本來離它不近,但後來漳河竟自己改道從縣城身邊擦肩而過。這對縣城來說反倒成了好事,一座旱城倒變成了一座水城。

也許是得了這漳河繞城而過的風水,明末清初,這魏州城漸漸發達繁榮起來,一時間商賈雲集,名士薈萃,成了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這魏州的格局表麵看起來同別處也沒有什麼不同,也是四周是灰色的城牆,四麵是四個大城門。但如果登上城牆,再登上城門樓,再舉目四望,那就大大不同了。

但見,漳河水象一條白練從城南蜿蜒流過,而在城的其它方位,則是數不清的湖泊池塘,如眾星拱月般點綴在老城的四周。但見河水清澈,湖水深綠,湖中滿種蓮藕,湖岸滿植楊柳。放眼觀望,滿目青翠,讓人心曠神怡,有著說不出的愜意。

遠處,一群鳥兒正在水麵上翱翔翻飛;而近處的湖麵上,則不時有魚兒串上串下。城外的小河中有成群的鴨子在遊來遊去,而小木舟上的漁翁則正在撒網捕魚。明明是北國的一座旱城,卻彌漫著江南水鄉的迷人芳香。

由於這小城的獨特魅力,加之又處在南北交通的關鍵地帶,使得小城很快就蜚聲於大江南北。一時間文人墨客雲集魏州,他們以文會友,作詩繪畫,吟酒作文,縱論天下。一時間小城崇文之風日盛,怎見得這小城崇文風氣的好,有詞為證:

中原旱城,江南水鄉。漳河水似玉帶環繞,

眾湖塘如眾星拱月。湖水清澈,楊柳依依,青

碧水引群鴨嘻戲;蓮藕滿塘,碧葉接天,紅荷

下有鯉魚淺翔。灰色城牆,四城門立四座城樓,

從早到晚遊人如織。青藍屋舍,隱於樹中,家

家戶戶傳出讀書之聲。人人思學,個個思進,

秀才舉人比比皆是;吟酒作詩,丹青繪畫,文

人墨客車載鬥量。

你一定要問,這漳河水打從魏州腳下經過,就不怕大水淹城嗎。這問題提得好,魏州的妙處也正在這裏。魏州城地勢低窪,洶湧的漳河水卻淹不了它,其中必有奧妙。

原來,在魏州城本是龜馱城,水漲城高。漳河絕口時,波濤洶湧,一片汪洋,可那水就是衝不到城裏去。流到了城邊,又轉向流到別處。因此,曆百年來,雖然漳河絕了幾十次口,而魏州城卻依然安然無癢。

');